世間的人,越早只會生死,越聰明越有能耐,佛語叫:有慧根。再直白一點說,那些在一個領域有卓越成就的人往往是在很早的時候就只會“生死”之道的人,這些人被開了上帝視角,對世間的一切會有更敏銳的感知力和洞察力,有異于常人的判斷力和執行力,換言之,有能耐。
愚鈍如我,在而立之年才第一次認真地去想死這件事,想想心里不免戚戚然,轉而 又竊喜,還好,現在還不晚。
生命無常,微如塵埃,每個人的一生就像是一段旅程,有的剛啟程還沒遇到美麗的風景就被上帝召喚回去了,有的一路上看遍繁花似錦、高山大川河流湖泊也還幸福地在路上快樂前行著,然而,下一秒的際遇,沒有誰會知道。作為一名嚴肅的悲觀主義者,我更加崇尚簡單自然,隨性樂活地人生理想,一種“等到風景都已看透,也許你會陪我看細水長流”的恬淡。
世事無常,微笑就好。
生活已然如此艱難,何不沒心沒肺,樂享生活。
旅行路上,有意思的還是人。這一路上,我看到了生命里的50歲和60歲。
50歲的是大叔,60歲的是阿姨。
50歲的大叔健談豪爽,棱角分明的臉,高大魁梧的身材,他要趕去兒時的城市參加發小們的聚會,說起兒時空軍部隊大院的經歷,大叔一臉甜蜜,我清楚地記得他的話:“人呀,到我這把年紀,活的就是一個自由自在,玩不到一起的人,不玩,說不到一起的話,不說,不想見的人,不見,不想去的局,不去,大學的聚會我就不參加,沒意思,話說不到兩句就開始各種攀比,社會地位,資產總額,房子,車子,女人,孩子,哎呀,生活又不是過給別人看的,老整這些個這個那個,累不累呀!我就喜歡徒步喜歡看絕美的風景,姑娘,我告訴你,你一定要去新疆,特別美,大氣的美,南疆............。”大叔說起他的徒步經歷那叫一個神采飛揚,這樣的神采飛揚,我似曾相識,細想,《圓桌派》上聽陳曉卿(舌尖上的中國紀錄片導演)講美食,就是這個樣子,如出一轍。
60歲的老阿姨儀態優雅,從容大方,整齊的發髻,淡淡的妝,淺淺地笑著告訴我們,她要去參加30年前她帶的畢業班的同學聚會。
“30年沒見這些個孩子們,當時的他們還一臉青澀,我帶他們那一年,這些孩子們特別棒,有考到同濟大學的,清華大學的,上海交大的,還有天津那個南開大學的,還有幾個后來去美國的,想想時間過得真是快呀, 那些個孩子們現在已然是社會的中流砥柱,定居美國的,加拿大的也都回來了,30年,我怕我都認不出他們了,孩子們能不能認出我呀?。”言語里還有一絲絲地不安和緊張。
起身,又去補了一下妝。作為女人,我秒懂,阿姨擔心30年后的自己老了,沒有以前好看了。我對著阿姨一頓夸,當然了,阿姨也確實有著這個年紀的風韻。女人之間果然互相取悅是拉近彼此距離的法寶。
"阿姨,您不用擔心,您氣質特別好,我第一眼看到您就覺得您跟哪些東家長李家短的阿姨不一樣,您特別的大方,優雅,還有您的穿著,儀態,一眼我就看出您特別地有文化,身上散發著一種知性地美,您看果不其然,您是高中班主任............。”
“是吧,姑娘,可別說,你說的還真對,我就不喜歡跟我們小區的老太太瞎聊瞎嘀咕,我現在沒事兒的時候就喜歡彈彈琴看看書,這一天也過的特別快,現在吧,我外孫女的鋼琴我也在學著彈,以前沒機會也沒時間學,現在每天跟著譜子練,也能彈幾首曲子了.................”。
我相信世間的所有相遇都是偶然中的必然,這是一期一會的力量。
(一期一會:人的一生中可能只能夠和對方見面一次,因而要以最好的方式對待對方。)
本文所有圖片和文字都出自本小女子之手,希望親愛的們會喜歡,讓我們一起感恩生命里這樣的一期一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