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辦事經過法院門口,很多人在一起拉拉扯扯,一個女人抱著一個兩歲左右的女孩,歇斯底里地沖一個男人吼道:不把房子過戶給我,你休想見到女兒。小女孩驚恐的看著周圍的一切都忘記了哭。女人斷斷續續的向看熱鬧的人訴說著她在夫家受了多少多少委屈,現在離婚,前夫卻把財產轉移了,等等等……大家都在同情這個女人的遭遇,可很少有人關注這個女孩,目睹她兩個最親近的人如此反目成仇,她內心的恐懼該如何排解?
想到我自己的一個親戚的故事,20年前的農村懷孕是不產檢的,所以我那阿姨在整個孕期第一次去醫院就是已經要生了,寶寶剛剛出來時,醫生說是女孩,阿姨的婆婆一聲嘆息,也沒說去看一下孩子,沒兩分鐘,醫生又說,還有一個,阿姨的婆婆一下子就暈倒了,很快,醫生說,是男孩,原來是龍鳳胎,阿姨的婆婆一下子就站起來要去看看孩子!想著那畫面到挺有戲劇性,不過農村老太太有幾個不重男輕女的呢?
就因為這件事再加上之后的一些瑣碎家常,阿姨一直不讓她的孩子和老公跟他的婆婆公公以及小叔子、小姑子有任何接觸,如今孩子都上大學了,他們對奶奶一家還很陌生,在女兒上大學的時候,她姑姑是大學老師,在這方面是可以提供些幫助的,可是阿姨執意拒絕,不管孩子多想得到姑姑的幫助但她不敢,因為那樣媽媽會生氣。孩子們從小到大,搞不清媽媽為什么那么不能容忍奶奶,別的小孩在爸爸媽媽不在的時候可以在爺爺奶奶懷里撒嬌,他們不能,因為那樣媽媽會生氣。
阿姨不知道她對婆婆持久的恨不光讓她自己變的狹隘,而且也已經深深的傷害了孩子們,孩子們成長過程中明明可以得到更多一點的愛,可是因為媽媽的恨而阻隔,他們失去了本應屬于自己的愛,不錯,他們的奶奶可能有很多缺點,但她愛孫子,孫女的心意很難有假的,孩子是能感覺到對方對自己的愛是否出自真心的,讓他們自己判斷最好不過,媽媽卻認為孩子是自己的私有財產,把自己的仇恨蔓延給孩子,這讓孩子多痛苦啊,一邊是有著四分之一血緣的爺爺奶奶,一邊是最愛的媽媽,孩子們這種兩難的境遇,阿姨會有明白的一天么?
有位寶媽很無奈的對我說,她現在既不想帶孩子去爺爺奶奶那,也不想帶孩子去外公外婆那,詳談才得知,寶媽和老公是自由戀愛,雙方父母都不認同,但他們還是執意結婚了,結果雙方父母因為日常瑣事矛盾不斷,孩子在爺爺家,爺爺奶奶就說外公外婆媽媽多么不好,不愛他,不要聽他們之類的,到外公外婆家也是一樣經常聽說爺爺奶奶爸爸是多么多么不好,不要聽他們的話!
孩子常常迷惑的問爸爸媽媽這些親人到底愛不愛我,他自己感覺所有人都很愛他,因為會給他買好吃的,玩具,衣服,陪他玩耍等等,可為什么這些親人為什么要彼此傷害?而且還要極力拉攏自己來反對對方。在孩子單純的世界里,帶有偏見的大人們,你認為孩子如何選擇他才會幸福?
還有一種奇怪的母女關系,已婚的女兒在自己的小家庭里原本生活的風平浪靜,可是媽媽總能在柴米油鹽里找到老公的種種缺點,和公公婆婆對她的種種不公正待遇,不理智且缺乏獨立思考的女兒會認為,她是我媽媽,她愛我所以她肯定是對的,所以我的老公和公公婆婆肯定是不對的,原來我一直生活在不幸的婚姻里卻不自知,所以我要改掉老公的毛病,和公公婆婆爭取相應的權利,于是乎,自己的家每天雞飛狗跳……
有主見的女兒又會將自己置于兩難的境地,媽媽如此憂心我的生活,老公是我想相守一生的人,老公不可能按媽媽的意愿來生活,媽媽總是挑剔老公的種種,他們都我最愛的和最愛我的人,我如何才能讓他們彼此理解呢?
在這些關系里,愛和恨總是相依相隨,我愛你,但我很他,所以你要和我一樣也恨他,你才是愛我,可是被動接受的一方卻是:經管你們彼此恨著對方,但我愛你們雙方啊,請不要再讓我做出只能愛一方的選擇,好么?所以,最親的親人么,如果沒有愛傳承,請別讓恨蔓延,可以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