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接著介紹這本《科技想要什么》寫于2010年,是KK的三部曲之一。在這本書里,凱文·凱利用了一個擬人的手法,把科技比喻成了一個人格化的形象。事實上,這個世界,就是科技在“幕后”暗自推動的。
未來,將會是科技統領世界的時代。所以,傾聽“科技想要什么”成為了我們將來更好在這個世界上生活的“生活指南”。如果你希望更順應這個時代,那你應該知道——科技想要什么。
01科技是什么?
我們過去認為,它是生產力。是改變世界的方法。但是現在凱文·凱利說,科技,其實是一個人格化的個體。他就像一個孩子,有成長的過程,有需求,有性格,更重要的是,他有一個明確的使命。這個使命就是,帶著整個世界上的物質,構建更復雜的生命,走向宇宙的終極規律。
02本書的主要觀點是?
1.科技就是技術元素
這本書的標題是《科技想要什么》。Kk在通過這句話,表達一個很強烈的觀點,就是科技是一個人格體,就是它是有需求的。Kk認為,科技這個概念,還是太小了,所以他新創造了一個名詞,叫做技術元素。也就是英文technium。這本書,其實就是“技術元素”這個主人公的一本傳記。
2.技術元素小時候什么樣
在自然界里,下面的這些東西,都是小時候的“技術元素”:
——非洲的草原上,有一個3米高的,像一個倒扣的冰淇淋筒一樣的白蟻的巢穴。
——一只黑猩猩,用來吃螞蟻的小樹枝。
——原始人的弓箭。
——原始人腦子里的“見到獅子就要趕快逃命”的這個概念。
——“鉆木取火”完整的技術。
…………
所以說小時候的技術元素,表面上,是動物們使用的黑科技。但實際上,技術元素,其實就是原子組成的方式,它可以組合成弓箭,也可以組合成螞蟻窩。它的本質上,其實是信息。
138億年前,也就是宇宙誕生的這一刻,技術元素就誕生了,因為從這一刻開始,宇宙里的原子就開始組合成了各種各樣的元素,最最原始的信息量,就產生了。
從138億年前,到大概5萬年前,這都是技術元素的幼年階段。表現形式是動物的一些簡單的謀生手段。
3.技術元素的少年階段
大概在5萬年左右的時候,技術元素變成了一個少年。標志時間就是:語言在人類社會里出現了。哲學家丹尼爾·丹尼特說:“語言的發明令人太振奮了,太重要了,智人完成了一次巨大的跳躍,把地球上的其他物種遠遠甩在身后了。”語言也是一種技術元素,因為在本質上,語言也是信息,無非人們約定俗成的一種聲帶的振動頻率和特定的口型。語言,就是當時的技術元素里最高級的一種,人類有了語言之后,就征服了所有其他動物。語言有以下好處:
傳遞信息,比如:湖邊來了3只羊,來了20個敵人。很多事情能清晰表達了。語言催生了我們的思維。沒有語言的理性架構,我們人類是沒有辦法無法組織我們的精神活動的。語言能讓我們保留一些總結出來的寶貴的知識,比如說,打蛇打七寸,變成口訣,別人背下來執行就行,整個部落的生存技能就提高了。
語言,讓人類能團結起來,形成初級的社會和國家。有了社會和國家,反過來催生了更多技術元素的出現。比如:籬笆、鋤頭,還有封建制、共和制、郡縣制。所有這些技術元素,盡管表現形式不一樣,但功能都是相似的:以個堅固的籬笆能讓20只羊群不走散,而一個好的政治手段能讓一個帝國的幾百萬國民不走散。誰掌握了更高級的技術元素,誰就能活得更好,甚至是戰勝其他的部落。
人類的歷史,就是一個比拼誰掌握的技術元素更高級的歷史。從5萬年前到大概18世紀,這是技術元素的“少年階段”。
4.技術元素進入青年階段
在18世紀前后,人類迎來了科技大發展,技術元素從一個少年,躍遷成一個青年。18世紀開始的科技大發展,人類迎來了就是爆炸式的發展。關于人類的科技進步,最有說服力的數據就是:美國人的預期平均壽命從從1900年47歲,到1994歲的75歲。
隨著科技的興起,技術元素開始展現出了一定的“必然性”說明技術元素,是帶著一個明確的使命的,它希望引導著人類,朝一個命中注定的大方向前進。
5、技術元素必然性涌現
必然性的最著名例子:1674年左右,牛頓和數學家萊布尼茨兩個人各自獨立地,創建了微積分。
那段歷史里,大量的科學家,就在幾年之內,甚至幾個月之內,在世界不同的地方,取得相同的科學突破。如溫度計,在全世界有6位不同的發明人。如電報被5個人,在很短時間里,反復發明。如4名獨立觀測者,包括伽利略,時間都同一年(1611年)觀察到太陽黑子。如3位不同的天才發現了小數。如兩位科學家在1846年,分別獨立預測出第八顆行星海王星的存在。
最有說服力的例子:二戰期間,全球6個不同科學組織,曾經在彼此信息完全隔絕的情況下,獨立地研究核武器時要用到的——四因子公式。這就是科學上的必然性。整個世界是按照一個精妙的規程和必然性在向前推進的。
人類工具的進化也有必然性。在原書里有兩張照片,一張照片是在美洲拍攝的,一張是在東南亞拍攝的。吹箭管的長度、形狀,原理完全一樣。箭頭的尾巴都涂了毒汁,發射飛鏢時的姿勢都一樣,而且,都是靠旋轉管的發射端來調整瞄準。
在世界上兩個隔絕的角落里,吹箭管都被發明出來,就像一對遺失了多年的雙胞胎。眼睛在地球生命發展歷程中它進化了6次。脊椎動物、一些章魚、蝸牛、海洋環節動物、水母、蜘蛛身上,都發現了這種類似“生物照相機”非凡的光學構造,功能大同小異。
生命想要產生眼球,生命想要看見這個世界,因為它總是重復這個發明,這個巧合程度,就像拋擲600萬次硬幣,全部是正面朝上,這事應該不是偶然的。無論你把宇宙重啟多少次,每次的結果應該大差不差。諾貝爾獎獲得者,生物學家喬治·沃爾德就對他的學生說:“在地球上把生物和化學學好,是值得的,因為將來你也可以通過在銀河系之外舉行的生物化學考試。”
技術元素,就是這個世界運營的規則,它有明確的方向,清晰的步驟和強大的意志,他要把一切愿意服從游戲規則的生命,帶到他的終極使命里去。Kk說,人類在這個必然過程里的自主性,就好比駕駛一輛固定線路公交車線路。沿途這車怎么開,是快點還是慢點,生物可以自己說了算。但一些重要車站,比如說,像進化出脊椎,產生語言,演化出眼睛,發現核能,進化出互聯網,這些重要的車站需要停車。
6、我們該怎么站隊
怎么對待技術元素,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共有三個大方向:
1.激烈抗爭
2.遲緩接受
3.正面擁抱
激烈抗爭的例子:
一位哈佛大學畢業的數學博士,寫了一篇反科技宣言,他要對抗科技,喚醒人類。他住在一個簡陋的森林的小屋里制造郵包炸彈,但目的不是殺人,而是為了讓人類看到他寫的這個反科技宣言,他一共寄出了16個炸彈,炸死3人,炸傷23人。他的“反科技宣言”刊登到了《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上,號召人們不用電,不用工具,回到田園生活。
這個舉動沒有喚醒沉睡的人們,反而讓人們看到了他的愚蠢。最后炸彈客被判終身監禁,不得保釋。為什么炸彈客很愚蠢?1.沒有人愿意陪著你過石器時代的日子。2.暴力強迫別人,沒有人會聽。3.就算你能說服一部分人跟你走,但一定會有一些人繼續追逐科技,那這些人就會是世界的主流。
遲緩接受的例子:
阿米什人是生活在美國北部的一個宗教派系,他們信奉簡單的生活,拒絕過度的現代化。坐馬車,吃自己種出來的糧食,穿最傳統的衣服。阿米什人認為馬車是可以坐的,但馬車也是技術元素,馬車的車輪,軸承,馬的馴養技術,都是幾百年前的高科技。
阿米什人也用太陽能發電機,用電扇,出門做火車,但是不坐飛機,因為飛機顯得太現代了。阿米什人只接受電話亭。阿米什人用手機的時候,要躲到封閉室內,這樣感覺自己是在電話亭里一樣。
阿米什人的生活就是三個字——騙自己。他們只接受那些被發明了一段時間的,比較老土的科技,這就叫——延緩接受科技。如果你過上那種生活,人該孤獨還是孤獨,只不過別人是在高級公寓吹著空調孤獨,而你是在茅草屋里孤獨。我們的痛苦和迷惘,其實不是科技的錯。
第三個選項,叫正面擁抱:
就是大大方方地接受科技進入我們的生活,也是我們絕大多數人的選擇。可能有人說,技術元素這么發展下去,不知道會變成什么可怕的東西。人工智能會不會取代人類,或者消滅人類呢?
7、技術元素想把我們帶到哪里
隨著人類的互聯網技術把每個人類都連在一起,技術元素會出現下一次升級。它會在我們的頭頂上,形成一個全球大腦。它在想什么,會做什么,我們人類可能就理解不了了。它就是未來地球的真正主人。
Kk認為全球大腦不會把我們滅掉,因為這種做法太土鱉了,只有比較初級階段的動物和人類才這么做。對于《科技想要什么》這個提問的回答:技術元素,想要的是,大家一起,進行一個無限博弈。
什么是無限博弈,就是誰也不把誰滅掉,而是在一個越來復雜,越來越自由的系統里,大家長期互動,長期進行良性博弈,用一句這幾年中國人比較熟悉的話說,就是大家一起玩。而技術元素想要的,就是一個自由繁榮的無限博弈的平臺,就像一個歡樂的,全民參與的大型廣場舞。
8、我們和技術元素究竟是什么關系——經手人
最后,我們還是對技術元素是什么,還有和人類的關系是什么,做一個明確的定義。
技術元素的概念,確實不太好解釋,因為它的內涵太廣泛了,它是:
1.動物用的黑科技
2.各種科技工具
3.人類的文化、法律、政治體系
凡是有利于讓世界加速,朝終極目的奔流而去的有效信息,全部都是技術元素。我們和技術元素之間的關系是什么呢?
1.技術元素是我們的助手。
2.是我們的保姆,它幫助我們戰勝了其他生物。
3.我們也是技術元素的父母,在技術元素眼中,我們是漂浮在他們周圍的,創造他們的神秘腺體。
4.人類和技術元素之間的關系,用一個比較中國人都熟悉的概念來描述,叫經手人。
經手人非常重要,所有的細節都是他決定。經手人根本不重要,因為這個大事,是領導們定下來的,是個大趨勢,你要是不想干,有的是人干。
就算是人類文明全自毀了,技術元素也最終會達成它的目標。只不過是世間慢一點,而這個定策之功,就不屬于人類了。我相信,我絕大多數人,都會順應這個時代,去做一個盡職的經手人。
03未來技術元素是什么樣的?
未來人類會過得很悠閑,所有體力活都不用干,想吃什么都有,大家都在追求精神世界。我們很少得病,因為我們一出生的基因就被修改好了,人很可能能一直活著,只要不發生意外。
各種機器人幫助我們采礦,發電,采集各種我們要的資源。每當我們人類發現一個可能適合居住的星球,我們就朝它發射,納米機器人,那些機器人就會留在那個星球上,慢慢改造那個星球,等待地球人去殖民。造物主希望我們探索宇宙,把宇宙填滿。技術元素終極目的是要干嘛?等我們把整個宇宙都填滿的時候,再一起去敲造物主的門吧。
04總結一下:
技術元素才是這個世界的主人公,人類的精彩,終將是為技術元素打造基礎,但是這是一個光榮的工作。也是我們人類的職責。
順應時代的人們會過得很好。
人類的未來會越來越快樂。
技術元素和我們不是對立關系。
05附本書金句:
1、技術元素在喃喃自語,他需要一個人幫它說出需求。
2、原始人的腦子里缺一根弦的,是語言幫他接上了。
3、科技是最偉大的新事物制造工具。對于一種文化而言,科學的確是更加出色的學習方法。
4、審視數十億年的漫長歲月,看起來進化似乎想要創造某些構造,因為它總是重復這項發明。
5、事實證明這種禁令的做法是徒勞的,“禁令本質上是延期令”。該出現的一定會出現,該流行的一定會流行。
6、“現代科技是整體系統,它的所有要素相互獨立。你無法去除‘壞’的部分,只保留‘好’的部分。”
7、進化、生命、思維和技術元素都是無限博弈。它們的博弈就是讓博弈持續下去,讓所有博弈者盡可能地長時間參與。
8、生活中我們最愛的事物——包括生活本身——都屬于無限博弈。
9、不過,迄今為止,人類最偉大的、最漫長的旅程不是從星團物質到自覺生物的長途跋涉,而是即將展開的漫長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