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冒險就不能成功?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觀看攀巖者的表演,都會為其捏一把汗,太冒險了,看國外的一些極限項目,覺得國外的人怎么那么愛冒險,而對于參與極限運動者,他們覺得是不是冒險呢?他們可能不會認為是冒險,每項運動的高手都是通過刻意練習,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過程,由四分把握作十分的事叫冒險,十分把握做八分的事,叫保險。在具體做的過程中,經過刻意練習,避開危險,使避開危險成為本能,每一步看似冒險,實質都是避險。

對一件事,自己不做,對專業不了解,往往做出的判斷會有些偏差。

比如創業,在現在這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鼓勵大家創業,對于大部分人的觀念,有了好的創意就應該,全力以赴去做,有了好的創意,先冷靜思考,這個創意市場有過了,如果有,做的怎么樣,做的有哪些優點,有那些不足,盯著這些不足,開發出更優的產品,如果沒有,是別人都沒想到,還是創意被市場驗證失敗了,分析失敗的原因,是經營問題,市場不需要,還是條件不具備,思考越多,成功的可能越大,如果只有個創意就開始創意,這就是冒險,成功的機率可想而知。

只要創業,就要全力以赴,這也是冒險。

我們曾經聽過的勵志的故事,比爾蓋茨輟學去創業,背后的背景卻很少人提,第一,他是從哈佛大學輟學的,考上哈佛大學本身就是很優秀的人,第二,他是在他當IBM的董事的媽媽幫助下(也有說是他母親朋友在IBM董事會),從IBM拿了大批的訂單才輟學創業的,谷歌的兩位伊始人,也給自己留了后路,如果谷歌項目失敗,他們還可以去做博士論文,還可以找個好工作。

網上流行個段子,2016中國十大敗家行為之首是賣房創業,雖然是段子,也能說明一些問題,創業不但把自己搭上,還把全家的人的生活全壓上,除非是高度自信,否則就是自負,冒險,成功者是幸運,失敗會很殘痛。

成熟的創業都是留夠家人的生活資金再出來創業,有數據顯示,有本職工作創業比辭職創業成功的成功率大百分之三十多,在一個領域安全,在另一個領域就能進行顛覆式創新,沒有退路的創業大多在傳統行業,海關工作的石悅寫出了《明朝那些事》,在發電廠擔任計算機工程師的劉慈欣寫出了《三體》,被稱為“中國當代科幻第一人”。

學習創業相關的知識,行動,小步試錯,創業要避險,不是冒險。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