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總有那么一類人,他們見到誰都會笑,笑起來臉上都是云彩,眼中滿是春風。他們做事都不緊不慢,但總能在deadline的前幾天搞定,通常做得還不錯,得個好評。身邊也有這么一類人,手頭有一堆工作需要處理但又提不起心氣去做,做什么事情都是匆匆忙忙的:匆匆忙忙地起床,匆忙地扒拉幾口早飯或者不吃,匆忙地趕地鐵...
常說:“人在戀愛的時候,智商會直線下降”,豈止這一種情況!人在極度窮困,極度忙碌的時候也會變得愚蠢,所謂“心亡為忙”。從本質上看,人在面對壓力的時候,就容易犯錯。想要變得從容,其實就是如何應對壓力。
前天(2015.02.01)的聚會中,“今身今世”給我們分享了——如何應對壓力。他笑了笑,說:“其實很簡單,就是凡事都給自己先留有余地,就能變得從容。”舉個例子,怕自己早上趕不上公交,提早30分鐘起床嘍;怕自己的論文寫不完,就提前一個月寫唄...
這樣做的目的,并非簡單地留余地,而是給自己營造一種安全感。估計每個人都有這樣的經歷,早上起來晚了,匆忙之下,鑰匙忘帶了...這其實不是忘記帶鑰匙,是忘記帶腦子了。引用“今生今世”的說法就是,“人在面對壓力時,會不自覺地抑制理性腦,而遠古時期的原始腦開始變得活躍。動物在面對壓力時,無非兩種應激反應:要么戰斗,要么逃跑”,翻譯成英文就是“Fight or Flight”。不管哪種反應,一般人都很難從容應對。這也就解釋了為什么一般人在極度忙碌時會干傻事。
不過,壓力也并非一無是處。《史記·淮陰侯列傳》中韓信背水列陣,一戰而定趙地,早已成了婦孺皆知的故事。“背水一戰”中,韓信正是故意將將士陷入死地,激發士兵求生的欲望。反正過河一定死,還不如和敵人拼一把。正反一對比,相信你也有了自己關于應對壓力的方法論。
面對一個時間跨度很長的事情,一定要給自己留余地;而需要在一瞬間做決定的事情,壓力興許能夠激發人得潛能。但實際生活中哪種情況發生的幾率更大無需多言,就算是背水之戰,韓信也是先派了2000騎兵,趁著趙國士兵出城,拔了他們的旗幟換上自己的旗子,讓敵人產生“城池已被攻占”的錯覺,進而軍心大亂才取勝的。
說到這里,群主“Benjamin”也回應道:“最近看《梵高傳》,梵高為了畫畫,放棄了優越的生活,可終其一生,畫作無人問津。”是怎么樣強大的內心,才能讓他放棄一切,一輩子只做一件事,而且這件事不被人認可?聯想到蘋果教父喬布斯,在他2005年斯坦福畢業演講 中,他提到自己早年大學輟學,轉而去學習在當時看來毫無實用價值的字體設計。不禁感嘆,偉人的軌跡總是如此的相似。孟子曰:“人無恒產而有恒心者,唯士為能”,誠如是也;管子曰:“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誠如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