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騎車去西藏,去時是“小鮮肉”,回來都會變成“老臘肉”,可見騎行去西藏是要做好降低顏值的準備。吃住上受罪是在預(yù)料之中,同時,騎行對于體力和毅力上的要求也很高,沒去卻又想去的人,羨慕著騎車去了的人,但又覺得吃不下這苦。”
騎行去西藏的人越來越多,網(wǎng)上也有人表示很不屑,歸類成幾大俗之一,認為這是跟風(fēng)之舉。不過這風(fēng)跟得也確不容易,因為川藏線上的艱難險阻不是單憑意志力就可以克服的,每年從四川出發(fā)的人上萬,真正到達拉薩不靠搭車一直騎行至拉薩的不足20%。這樣想想,最后真正努力堅持下來的人,至少算是翻越了他心中的那座山,所以這根本與“裝逼”之說,不可同論。
每個人帶著各自對于騎行的意義上路
騎車去了的人,每個人帶著各自對于騎行的意義,有的為了騎到拉薩體會心靈的救贖,而有的就是獨自慢慢騎行只為享受旅途的快樂,就算是吃苦,他們也覺得心甘情愿。
這一路騎行,如果體能上是消耗,思想上是磨煉,那感官上就是享受了,因為川藏線囊括了全球大部分的自然風(fēng)景,一路體驗人文風(fēng)景也是一種人生經(jīng)歷的極大豐富。不過說到底,每個人的感受也是不同的,有人覺得這一路騎行的苦痛和煎熬對于他來說是極大的修行,也有人認為這只是自己一次簡簡單單的騎行罷了。其實俗套也罷,脫俗也罷,玩樂或者朝拜,皆是標簽;如果是內(nèi)心的選擇,一路所感甘之如飴,俗與不俗早已無謂。
玩樂型
1. 去之前你是“屌絲”,去之后你就是“牛逼”的“屌絲”了。
2. 征服那幾座山鍛煉肺活量,有些人就是覺得自己玩山地車的不去西藏騎一次回來也不好意思和別人說自己是玩山地車的。
3. 為了“裝逼”以及日后吹牛,另外,路上的風(fēng)景很不錯。
4. 國道318作為自行車愛好者的終極駕考路線,本人一直心向往之。不為別的,就是不想錯過路上的風(fēng)景。
5. 還有二十多天就出發(fā)川藏318了,不是腦袋發(fā)熱,也沒有什么“凈化心靈”之類的高尚理由,千萬別跟我提“夢想”,想想就惡心。去的理由就兩個字:難、美。難:兩千多公里,要翻10座4K以上的山,高海拔,我想挑戰(zhàn)。美:從盆地到高原,感受各種氣候條件下的美景,攝影師的天堂。我想拍照。就這么簡單
6. 你不可能騎了一次西藏就獲得心靈的平靜或者人生境界的飛躍,就是一次將來可以回憶、可以向兒子吹牛的旅行而已。
虔誠型
1. 坐過火車,搭過車,騎過車。難易程度自然不同,看在眼里的景色也不盡相同。記得翻折多山,快到山頂頭暈?zāi)垦U麄€人趴在車把上起不來。一個人面對這無窮盡的雪山滿心絕望和無助。推車推到腿軟,路過的汽車對我喊加油,眼淚從無聲慢慢落下變放聲痛哭。下山時風(fēng)景如詩如畫,下坡時想了很多,堅定這輩子只做自己喜愛的事,不留遺憾。后來搭車走過一次,心情完全不同。其實只想說,你走的每一步路,踏過多少艱辛,生活都會回饋你多少。
2. 那段旅程一輩子也不會忘記,那是我大學(xué)最充實的日子,每天都為了目標而努力。到達米拉山口的時候,很多人大喊,終于翻過了最后一座山,而我想的是,怎么就翻過了最后一座山?下山的時候,整個心都空了,感覺自己沒了目標。到達拉薩的時候,我哭了,哭得稀里嘩啦。
3. 一路上和隊友一起也遇到不少艱難和挫折,這是一段追逐自由和夢想的青春回憶,并收獲經(jīng)歷患難的友誼,對于自己所熱愛的有了更多的堅持和勇氣。每一位騎行過西藏,正在騎行西藏,將來準備騎行西藏的朋友,都是可愛的,有夢想的人不可愛嗎?
4. 不管你抱著什么目的,是為了尋找心靈的安靜,為了遠離生活的喧囂,為了酒桌上的談資;不管你選擇用什么方式,或騎行、或徒步、或搭車,都是最好的選擇,因為你已經(jīng)選擇了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