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哪都少不了文人墨客的身影,縱然身在三國亂世,也不減他們心中才情,有引領(lǐng)建安文風(fēng)的曹操,有文才獨(dú)占八斗的曹植,也有他們的身邊人,楊修,字德祖。
才情絕倫
先說說楊修的家世,他的老爹是楊彪,往上數(shù)四代人全都是太尉,太尉這種官銜放到現(xiàn)在來說,全都是副國級的人物,有這種家世,楊修到哪里都好混一口飯吃。至于他爹楊彪,為了漢室經(jīng)常跟曹操對著干,被曹操整治了一次,后來也知道漢室不行了,默默退休了。
楊彪退出朝政不再搗亂了,曹操看在眼里記在心里,楊修就被曹操拉來當(dāng)個主簿,楊家四世太尉的傳統(tǒng)就斷在他這一代了,不過曹操也計較上一代的恩怨,對楊修還算重視。
楊修以才華聞名,禰衡能看得起的人不多,“大兒孔文舉,小兒楊德祖”,孔子后人孔融是一個,楊修則是另外一個。他也是年少成名,做事還很到位“軍國多事,脩總知外內(nèi),事皆稱意”,曹操每次找他辦事都很滿意,領(lǐng)導(dǎo)滿意就代表著小伙子你有前途呀。
所以“自魏太子已下,并爭與交好”別說從太子往下有多少人了,太子往上有幾個人呢?把曹操排除在外,剩下的人都爭著與楊修交好,連當(dāng)時還不是太子的曹丕也不例外,楊修的能力就是如此引人注目。
另一個候選人曹植,更是和楊修情投意合,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兩個才華橫溢的人湊在了一起,沒事就寫封信溝通下感情。
事實(shí)上不光曹操的兩個兒子看好楊修,曹操本人也很欣賞楊修,有個猜字謎的典故“絕妙好辭”,說得就是楊修才思敏捷,曹操足足比楊修多用了30里路的時間才猜到謎底,曹操表示“我的才華和你相比差了三十里呀”。
曹操也忌憚的人
一個人們爭相交好的才子,又怎么會因?yàn)椤半u肋”這點(diǎn)小事輕易被干掉,楊修真正的死因是參與黨爭、耍小聰明。
先說耍小聰明,“雞肋軍令”確有其事,曹操倒沒有什么表示。但楊修身為世家子弟,一點(diǎn)上班族的覺悟都沒有,上班時間自己跑出去玩,還預(yù)料到曹操會問的政事,提前交代門衛(wèi)“你就按我說的順序回答就行”。
本來安排得很完美,偏偏曹操覺得門衛(wèi)回答的太快,這一查就查出問題了,楊修居然翹班出去玩了!在工作上耍小聰明,相信沒有領(lǐng)導(dǎo)會高興的,曹操也不例外,“于此忌修”。
剩下的就是曹丕、曹植兩兄弟競爭太子的事了,千不該萬不該的就是摻和領(lǐng)導(dǎo)家事,看看人家賈詡多聰明,說什么都不參與。
楊修卻站在曹植的隊伍中了,楊秀擅長把握曹操的心意,提前給讓曹植背好“答案”,然后再去找曹操聊天,然而曹植回答得太快又引起了曹操的懷疑,仔細(xì)一查,好啊又是楊修搞事情!
曹植在楊修的輔助下,其實(shí)在太子爭奪戰(zhàn)中已經(jīng)占據(jù)了先機(jī),但奈何曹植也是個帶不動的豬隊友。曹植自己喝多了擅自打開司馬門,在禁道上駕車游玩,這惹得曹操大怒,當(dāng)場就把車夫干掉了,這也讓曹操涼了心,曹植在他心中的形象一落千丈,太子?跟曹植關(guān)系很大嗎。
司馬門這事,曹操掐指一算,嗯楊修這小子脫不了干系。楊修在自己眼皮底下還有這么大破壞力,等曹操過世,那還得了?曹操想來想去,楊修是不能留了,他表示“楊修有罪”,就下令殺掉了楊修,曹操忌憚司馬懿卻沒殺司馬懿,死前偏偏把楊修殺了,這就是政治原因吧。
胸中有錦繡,身死因才誤。
看官如感興趣,三國系列都在這里了
三國流年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