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修,字德祖。出身名門弘農楊氏,才氣頗高,《鸚鵡賦》的作者禰衡曾言:
“大兒孔文舉,小兒楊德祖。余子碌碌,莫足數也《后漢書 禰衡傳》”。
此固為狂言,但“噴神”禰衡這也算是“厚愛”了。
楊修這個人在歷史上他的才學能力都是有跡可循、有據可查的。
《世語》載:修年二十五,以名公子有才能,為太祖所器。
《典略》載:是時,軍國多事,脩總知外內,事皆稱意。自魏太子已下,并爭與交好。
可見,楊修同時還是一個香餑餑,曹操器重他,曹丕曹植們都搶著和他交朋友。當然,這里有必要提及一下楊修的父親楊彪,《后漢書 楊彪傳》記載:
自震至彪,四世太尉,德業相繼,與袁氏俱為東京名族云。
算是和袁紹家齊行并軀了,楊彪又曾護帝有功(《后漢書 楊彪傳》:及李傕、郭汜之亂,彪盡節衛主,崎嶇危難之間,幾不免于害)所以在朝中名望很高,連曹操都有所忌憚(《后漢書 楊彪傳》:時天子新遷,大會公卿,兗州刺史曹操上殿,見彪色不悅,恐于此圖之,未得宴設,托疾如廁,因出還營),但因此曹操心里也給他拉進了黑名單,隨后就被曹操借口誣陷下了大獄,幸得孔融求情才幸免于難。楊修雖然多少沾了父親的光,但也給自己埋下了禍根。
那么楊修是否真的因為賣弄才智過度導致曹操嫉恨所殺呢?要知道歷來嗆曹操的人并不少,如陳琳直接罵了曹操全家,最后曹操竟也放過了他,而楊修如果真的只是因為“雞肋”、“一人一口酥”等等這樣的事情就被曹操記恨殺掉也太“抗日劇”了。
1,楊修點燃了隱藏的導火索(奪嫡之爭)
父親楊彪得罪了曹操差點死刑,而作為兒子,想活得好那么父親的老路是不能再走的。你才略恢宏也罷,文學和工作大放光彩也罷,你此時就不應該高調進入了曹植和曹丕的“奪嫡之爭”。你這毅然走上了父親的老路,卷入了政治里面曹操豈能放過你?
2,楊修有著豬一樣的隊友
當時擁立曹植的主要是3個人,丁氏兄弟和楊修。其中丁氏兄弟根本只是因為怨恨曹丕(《魏略》:時儀亦恨不得尚公主,而與臨菑侯親善,數稱其奇才。太祖既有意欲立植,而儀又共贊之。)才跟著曹植要曹丕好看的,這樣的隊友根本不是本質上曹植的支持者,況且政治手段也爛得不行,合著就曹植一個人怎么可能玩得過曹丕一幫人?
3,楊修選擇錯了老板
在曹丕曹植爭著和楊修交友后,楊修通過“筆友”的方式傾向于曹植,但卻過于親近導致越陷越深不能脫離(《典略》:植后以驕縱見疏,而植故連綴脩不止,脩亦不敢自絕)。而曹植呢,除了詩文歌賦竟然也是一坑貨(《三國志 曹植傳》:而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勵,飲酒不節),一次驚天大坑以后直接連自己的節操也賠了進去,《三國志 曹植傳》記載:
植嘗乘車行馳道中,開司馬門出。太祖大怒,公車令坐死。由是重諸侯科禁,而植寵日衰。太祖既慮終始之變,以楊修頗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于是以罪誅修。植益內不自安。
《曲略》載:
植后以驕縱見疏,而植故連綴修不止,修亦不敢自絕。至二十四年秋,公(曹操)以修前后漏泄言教,交關諸侯,乃收殺之。修臨死,謂故人曰:‘我自故以死之晚也。’其意以為坐曹植也。
楊修死后百余日而曹操薨、曹丕立。曹丕獲得了最終的勝利旗幟意義也不言而喻。
-----------------------------------------------------
《后漢書楊彪傳》:
后子修為曹操所殺,操見彪問曰:‘公何瘦之甚?’對日:‘愧無日碑先見之明,猶懷老牛舐犢之愛。’操為之改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