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天,坐著發呆的時候想起以前看過的書里有個理論,叫“六度分離理論”。不是一個什么新理論,大意就是地球上任何人經過六重人際關系就能跟你能想到的任一人產生連結。理論本身有無數人實踐過,當然可行。
我唯一的疑問是,有了連結能對你有什么改變么?
你費盡心機聯系上奧巴馬,可是你不會英語,難道兩個人用bodylanguage溝通?幫你連結到的人際關系能讓奧巴馬陪你玩多久這種猜字游戲?你又能獲得什么來抵消連結過程中的財力物力?人脈關系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你有沒有利用這種關系的能力。
上述是極端的例子,很多人并不信服,那就現實一點。就說同學,不管是同校,同級,同班,不用那種很遙遠,傳說中存在的人物,就在你熟悉的年齡相仿里找,多的是各行業里的牛人,首富級別不好找,能給你牽線搭橋帶你入行的還是很好找。遺憾的是,你可能在某些場合見過這些牛人,吃過飯,喝過酒,唯一的正事卻忘了談,他們繼續是牛人,你繼續是凡人。
所以,我認為我們不缺人脈關系,缺的是能利用人脈關系的能力,要獲得這種能力,必須從自身出發。
1.整合自己的人脈資源。認真梳理一遍自己的人脈關系,從熟識的人開始,一點點擴充,不要覺得某些人物遙不可及,“六度分離理論”是可行的,不是用來唬人的。其實這不是將朋友功力化,只是將潛意識里對朋友的認知系統化。舉個簡單的例子,喜歡玩的朋友自然知道哪里的飯店好吃,你去問他,他也絕對樂意跟你分享,對大家而言都是好事。
2.明確自己的目的。你認識的人很多,選擇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向也有很多。每個人做每件事都有他的道理,你要做什么這是做一切決定的根本。朋友的一切都可以作為你的參考,但只能是參考,你必須根據自己的目的來選擇,你想賺錢就多了解賺錢多的朋友的工作領域,你想追求興趣就多了解那些把興趣和工作結合起來的朋友的工作環境。你真的不用看的太遠太高,你身邊的朋友跟你生存環境最相似,所以你改變起來也最實際。如果你沒有明確的目的,即使前面有太好的模版你也套不進去,不是模版不好,是你不知道怎么選。
3.提高自身能力。單純從工作角度講,比如你看好IT領域,也有在這個領域工作的朋友,通過溝通,這朋友非常熱心的推薦給你個內部競聘的機會。然而,萬事具備,東風沒有。你一沒學歷,二沒技術,先不說筆試,面試的時候你是打算笑出強大?沒有相應的能力即使機會來了也就只是來了,只能是落了人情不落好,不會有大的建樹。社會是講人情的,但過去那種憑某人一句話,就能鐵飯碗一輩子的事很難。即使真讓你端上了,有沒有本事把飯碗端住了,飯吃好了,還是得靠自己的能力。
身邊從來不缺牛人,你能不能牛,其實在你不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