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
伯牙高山流水覓知音!
今有,
梵戈用歲月斫(zhuo)琴!
梵戈,斫琴師,
築雪山房古琴工作室創始人之一,
江湖雅號“琴壇吳秀波”。
在2006年之前
斫琴對于梵戈來說,
就是每天工作之余的樂趣。
在梵戈的理解中,
斫琴同其他藝術形式相似,
首先應解決溫飽的問題,
才可以專心斫琴。
從2006年起梵戈決定
將潛心研究、制作古琴。
斫琴不僅僅是一種修煉、
而是他生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2010年前后,
梵戈還在研究前期制作風格,
每年只出一二床比較滿意的作品。
今,他已進入了高水準穩定期,
每年會有十余張比較滿意的作品。
近年來梵戈制作的古琴形制,
主要集中在經過他聲學結構
改良后的伏羲、仲尼、落霞、蕉葉等
傳統樣式及自創的禹冠式等樣式上。
這些形制中正和雅,
音色的合理性及均衡性也較易實現,
而一些繁復造型是難以實現合理音色的,
因此很少涉足。
梵戈認為,
任何一種形制,
想將其音色制作到完美狀態,
都需要制琴師窮其一生的精力去不斷求索。
對于傳統樣式的改良、創新,
其目的不外乎兩個:
首先是能相對完美的實現梵戈對
圓融、均衡、通透這樣一類音色風格目的。
其次,改良或創新后的各樣式的
線條、比例、色彩也是梵戈當下
對古琴形制之美理解的一種集中體現。
制琴七步曲,
選材、開板、制作面板、
挖槽腹、合板、上灰胎、
配件安裝調試。
除了開板,
整個過程幾乎不用電動工具。
手動工具進行的每一點細小修正,
都是電動工具不能到達的歡娛。
常年的聲學研究和數據積累,
讓他每一次制作都是高水準,
但也往往導致他的每次制作過程,
通常會達數年之久。
梵戈與喧囂都市中穿行的人一樣,
而古琴讓他進入另一個情境,
是為治愈,也為修行。
梵戈說,
“能做的做到最好,剩下的交給時間?!?/p>
求之得之,
或許是他最大的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