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初某晚,我偶然看到電影頻道在播放《心靈捕手》,上次看這部電影大概是大一大二期間在宿舍集中掃片的時候,當時追著幾大電影節的獲獎片單走馬觀花,現在只記得大概情節了:心理學教授肖恩幫助問題少年威爾走出陰霾,擁抱自我。
湊巧的是,上月我的主要閱讀書目就是丹尼爾·韋特利的《成功心理學:發現工作與生活的意義》,一本心理學教材,再看《心靈捕手》,發現故事情節和人物行為,竟然多次印證了書中的理論,讀完全書更是發現心理學的無窮魅力,甘之如飴。
1997年12月首映,格斯·范·桑特執導,羅賓·威廉姆斯,馬特·達蒙主演。
悲慘的童年經歷導致長大后的威爾習慣過度的自我保護:個性暴戾刻薄,始終處于防御狀態,對他人缺乏信任感,恐懼變化和未來——這是比較典型的低自尊。低自尊是阻礙自我實現的一大障礙,《成功心理學》中有很完善的分析:
健康的自尊不等同于自我中心主義、傲慢、自負、自戀或優越感,事實上表現出這些特征的人有時在試圖掩蓋他們的低自尊。
低自尊的人對自己的技能缺乏信心,甚至不敢承認自己所獲得的巨大成就。
持有較多消極態度的人難以感覺到美好或采取積極行動,消極思考意味著關注你自己、他人和周圍世界的缺點和問題,它壓抑我們的情緒,阻止我們承擔風險、做出改變和表達真實的自我。消極思考與悲觀主義如影隨形,傾向于預期最壞的可能結果,經常被對失敗、損失或拒絕的恐懼所驅使,他們希望通過不斷地為最壞的情況做好準備來避免使自己失望。
《成功心理學》第四章:自尊
影片中威爾的最初形象就是這樣一個內心飽受低自尊折磨的少年,他把暴力和刻薄當作自己防御外來傷害的盔甲,非常敵視試圖分析自己的心理輔導?!冻晒π睦韺W》進一步分析了低自尊的危害:低自尊瓦解人的自信,讓人回避風險,不敢承擔責任,也不敢向往未來的成功。面對自己的愛情,威爾感覺到自卑、多疑,恐懼變化,甚至懷疑女友的愛。
幸運的是,肖恩教授沒有放棄威爾,心理學的四個主要目標:描述、預測、解釋和改變人的行為。理論是冰冷的,而肖恩教授并不是一個手執手術刀的冷冰冰的看客,“你以為我理解你,僅僅是因為我看過一本《霧都孤兒》嗎”?通過一系列真誠、平等的接觸,肖恩給予威爾理解與支持,獲取了他的信任,最終走進威爾的內心,幫助他正視自己的過去。
《成功心理學:發現工作與生活的意義》絕不是一本淺薄浮夸的成功學書籍,而是一部邏輯清晰、循序漸進地幫助讀者界定“成功”并引導構建自我實現的心理基礎的通識教材。剛拿到這本書時,有點被嚇到——果真是超級厚的一本大部頭,每個章節還有練習題——學渣感覺有點頭大,不過認真看進去,徹底了解這本書的邏輯和結構,確實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本書用最樸實無華的文字,將關于“夢想”“自我”“成功”的秘密娓娓道來,詳盡地闡述自我激勵和自我約束的重要性,引導讀者做出正確的自我評估,幫助讀者確定目標、樹立信心、開啟自我實現之旅。
在肖恩教授的幫助下,威爾最終揮別了過去的傷痛,放下包裹自己的堅硬盔甲。電影結尾,威爾駕車駛離生活了二十年的小鎮,懷揣勇氣與溫情向美好的愛情和未來出發,鏡頭終結于一條無邊無際的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