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知和行之間缺失了重要的一環。這關鍵的一環就是解決知行合一難題的秘訣。
哪一環呢?
說出來你可能覺得不信,肯?布蘭佳研究半天,找到的答案極其簡單,那一環就是:重復,重復,重復,重復,重復,重復。
一本書當然不可能只有兩個字,他富有洞見地分析了知道卻做不到的三個原因以及相應的三個解決辦法。但所有辦法的核心要義都是“重復”二字。
2.肯?布蘭佳認為,人們知道卻做不到的第一個原因是信息過載。也就是說,你的成長不是因為你學得不夠多,而是恰巧毀在“學得太多”。
這一點我深有感觸。在信息時代,知識來得太容易了,除了學校的學習,還可以閱讀書籍、參加培訓、加入社群、收看直播、參與線上分享、訂閱付費專欄、報名付費課程、觀看名校公開課、看公眾號文章等等等。
我們像集體得了知識焦慮癥和知識饑渴癥一樣,花了大量時間獲取新知識。但我們越喝越渴,因為得不到的知識永遠在騷動。
所有知識產品本身并沒有問題,問題在于,我們太貪心了,根本不肯停下來鞏固、整合并付諸實踐。
所以我們獲取得有多快,遺忘就有多快。
3.密集地接觸新知識,把自己淹沒在信息的海洋里的學習者,就像不斷聽舞蹈老師講解新動作,卻跳不出舞的學生。這樣的低效勤奮者,卻可以理直氣壯地向全世界包括他自己宣告:我在學習,我在努力,我很上進。
4.《說到做到》的作者建議,用少而精的學習,代替多而淺的大量接觸信息。
請記住:對于只接觸一次的信息,我們通常只能記住其中一小部分。要想掌握一件事情,需要間隔性地重復。
少而精的學習關鍵就在重復,比如反復讀透一本好書的價值,比泛泛而讀20本書的價值還大。
5.就拿閱讀來說,很多人都知道閱讀是一件有益處的事情,可是真正養成長期閱讀習慣的人卻不多。他們或者從未拿起過書,或者讀了幾本之后就不再讀了。因為他們心里很懷疑:讀書真的有用嗎?我讀過一些,為什么我感覺不到用處呢?我有必要花這么多時間閱讀嗎?多結交人脈,或者學點別的東西,會不會更有幫助?
如果說“知識過載”給了我們一個自己正在“高效快速學習”的錯覺,那么態度層面的顧慮就給了我們心安理得不實踐的理由。
對于沒有立竿見影效果的東西,他們會半信半疑;對于和原先想法或做法沖突的內容,他們會下意識的抵觸、否定和批判;對于不能輕而易舉做到的事情,他們則自我懷疑:我也能做到嗎?我恐怕做不到吧?
6.在行為層面,《說到做到》的作者認為,知行不合一的原因是缺少跟進。
我前天學了職業規劃的知識,今天學了時間管理的方法,明天又對閱讀方法開始感興趣。沒有跟進,知識就永遠是紙面和頭腦里的東西,你原來是什么樣,接下來照樣是什么樣。
要想把知識轉化為結果,想改變行為獲得預期的結果,一定要制定跟進計劃。
7.別再因為自己知道了很多新知識而沾沾自喜,“知道”只是學習的第一步,你還要在態度上真正的接納,在行為上真正改變,才算真正地完成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