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秒和3分鐘哪個時間長一點?對于這個問題的答案,想必是個正常人都知道。但是從心理感知的角度上來說,3秒,有的時候會長于3分鐘。
?生活中這樣的例子隨處可見。在駕照科目三的練習中,教練提前告訴學員要做的動作,然后強調那些動作必須要在30秒內完成。那些在30秒內要完成的動作有,讓車平穩起步,將車從一檔調至二檔前進檔,同時在調整過程中要注意車身不能歪斜。30秒內完成這么多事情,感覺時間太短。但是實際上,在操作過程中,一般不到15秒就可完成,即使你是第一次操作,也不會超過30秒。并且,你原先認為的很短的時間,在操作的時候,你可能覺得時間已經過了,但實際上并沒有。正是因為我們概念里的30秒很短,所以實際在經歷這30秒的時候,超出了原來的預期,所以30秒在我們的感知里就被拉長了。另外,大家肯定都有過這樣的經歷。你的朋友或同學跟你說,哎等我會,我3分鐘就到。聽到3分鐘這個時間,你會覺得沒多久,時間很短。但是等的過程中你會發現,3分鐘遠比你想象中的要長。也許你的同學是按時到的,但是你會覺得他到的很慢。原因跟上面是一樣的,3分鐘在你的預期和認知里是很短的時間,但在實際經歷的時候,因為你的預期是很短很短,所以實際上可能過了3秒你就覺得已經過了3分鐘了,時間在你的感知里被拉長了。
?同樣的,時間也會在你的感知里被縮短。每次到周末的晚上,你會不會忽然感嘆這一天過得特別快?一天的時間怎么會這么快就過完了,而第二天你又要開始新的上班之旅。很多大四學生剛畢業的學生也會覺得,四年的時間怎么會過得這么快。以天或年來計量的時間當然比以秒或分鐘來計量的時間要長。但是在心理感覺上,可能剛剛過去的十分鐘都比你的那剛剛過去的一年要漫長。原因之一,就是期望及事先認知與實際經歷時帶來的心理感知差異。
這種由于事先認知導致的實際經歷上的對時間感知的差異,我們可以有效加以利用,以提高對時間的利用效率。很多人都有拖延癥。事先安排好的事情總是拖到最后或者是不能在原先計劃的時間內完成。我們可以利用時間感知差異來“治療”這種拖延癥。比如說,原先打算一天做完的事情,現在改為半天。半天相對于原先的一天縮短了一半,與原來相比,我們心理上會覺得時間很短很緊迫,給自己造成一種時間很短的事先認知。這種認知當然改變不了時間的客觀長短,但是卻會為我們提供一種心理暗示,促使我們積極完成工作。感知上的時間縮短,會讓我們更珍惜時間,而最終的結果也必定是時間利用效率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