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麥格尼格爾
(譯)王岑卉
導言
自知之明是自控的基礎。認識到自己的意志力存在問題,則是自控的關鍵。
讀者:挑選一個挑戰
- 我要做:健康作息、飲食,每日閱讀、鍛煉,恒久學習
- 我不要:晚睡,賴床,脾氣暴躁
- 我想要:成為算法/自然語言處理工程師,財務自由兼具人文情懷
一、明確、牢記目標
要想在需要“說不”時“說不”,在需要“說好”時“說好”,你還得有第三種力量:那就是牢記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
想要做到自控,你就得在關鍵時刻明確自己的目標。這就是“我想要”的力量。
二、“我要做”“我不要”和“我想要”的神經學原理:前額皮質
斯坦福大學的神經生物學家 Robert Sapolsky 認為,現代人大腦里前額皮質的主要作用是讓人選擇做“更難的事”。
前額皮質的左邊區域負責“我要做”的力量。它能幫你處理枯燥、困難或充滿壓力的工作。
……
右邊的區域則控制“我不要”的力量。它能克制你的一時沖動。
……
第三個區域位于前額皮質中間靠下的位置。它會記錄你的目標和欲望,決定你“想要什么”。這個區域的細胞活動越劇烈,你采取行動和拒絕誘惑的能力就越強。
三、意志力第一法則:認識你自己(擁有更多自我意識)
當我們做一件事的時候,我們能意識到自己在做什么,也知道我們為什么這樣做。但愿我們還能知道,在做這件事情之前我們需要做些什么,這樣我們就會三思而后行。
舉例:
想戒煙的人需要第一時間意識到自己吸煙的沖動,也要知道哪里會讓他有這種沖動(比如在室外、寒冷的環境里或擺弄打火機的時候)。他還得知道,如果自己這次投降了,明天很有可能會繼續吸煙,未來很有可能會疾病纏身。為了避免厄運降臨,他必須有意識地戒煙。
Baba Shiv 向我們證明了,注意力分散的人更容易向誘惑屈服。
……
如果你想有更強的自控力,就得有更多的自我意識。
讀者:
“決策”記錄
請至少選一天,把你作的決定都記下來。在這一天結束的時候,回想你作的決定,分析哪些有利于你實現目標,哪些會消磨你的意志。
“沖動”觀察
利用一周的時間觀察一下,你究竟是怎樣屈服于沖動的。你甚至不用設定一個自控目標,只需要看看你能否及早意識到自己在做什么,什么樣的想法、感受和情況最容易讓你有沖動,想些什么或暗示什么最容易讓你放棄沖動。
四、訓練大腦,增強意志力:冥想
科學原理:
就像通過鍛煉能增加肌肉一樣,通過一定的訓練,大腦中某塊區域的密度會變大,會聚集更多的灰質。
訓練方法:冥想(初期5分鐘/天,習慣后10-15分鐘/天)
專心呼吸:
1)原地不動,安靜坐好。
2)注意你的呼吸。吸氣時在腦海默念“吸”,呼氣時默念“呼”。當你發現有點走神的時候,重新將注意力集中到呼吸上。
3)感受呼吸,弄清自己是怎么走神的。試著專注于呼吸本身。你會注意到空氣從鼻子和嘴巴進入和呼出的感覺,感覺到吸氣時胸腹部的擴張和呼氣時胸腹部的收縮。
3小時 | 注意力和自控力大幅提高 |
---|---|
11小時 | 大腦里負責控制注意力、排除干擾、控制沖動的區域間增加了許多類似神經元 |
8周 | 提升人們日常生活中的自我意識,相應大腦區域里的灰質隨之增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