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前思考:
為什么你必須克服拖延癥?
到底拖延癥是怎么產生的?以及解決它的兩個有效辦法是什么?
為什么你認為的"懶""沒狀態""沒靈感"都只是一些看似真實的"借口"?
PS:本文筆記來自<劉媛媛如何克服拖延癥>演講整理。
你今天拖延了嗎?
答案是肯定的。
拖延癥有兩個問題:
1,她像感冒,每個人都會得。
2,她像癌癥,很難根除……
到底拖延癥是如何發生的呢?
故事可能是這樣的:
國慶7天假期,你準備花1天早上的2個小時,完成一個"PPT"的編寫工作。
1號到來,你剛要開始工作的時候,突然有個聲音說:
"為什么別人不必加班而我就要加班呢?!"
"反正還有那么多天假期,不如明天再寫吧"
"現在好像沒靈感歐,等明天有靈感了再寫"……
于是,1號拖到了2號,
接著,2號拖到了3號,
……
再最后一天的晚上,再不做好PPT,就要挨罵啦!于是,所有的"反正"之類的理由變成了恐慌的情緒,于是,你急急忙忙開始,加班熬夜,終于在凌晨趕出了PPT……
望著你自己寫的PPT,一種努力過后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老羅這是個天才!終于寫完了!
第二天,老板看完你的杰作,贊嘆道:"老羅啊!你的工作太出色了!我決定,讓你出任CEO,迎娶白富美,登上人生巔峰!"
當然這是假的!
老板一眼就看出了PPT是如此湊合,應付式,答復可能是
"回去重新做!能不能做事認真點?!"
以上是不是很熟悉?
有空寫報告的時候,拖延著不寫,到最后那個晚上,拖無可拖,就急急忙忙開始寫,結果做出了東西,根本不是真實水平。
在人生的競爭中,即使用盡全力,也不一定有所收獲,更何況,我們拖延著,應付式來完成工作,長期的后果是可怕的!
最重要的,據心理學家指出,如果任務是沒有期限的,那么,你甚至不可能在最后一刻來完成,而是一直拖著,成為你的終身遺憾!
到底拖延癥為什么會產生?
拖延癥源于人的大腦結構。人的大腦,大致分三個部分,
1,爬行腦,是人體的潛意識區,科學家發現,跟蛇的大腦一樣,主管:沖動、生存本能、欲望等。
2,邊緣系統,是人的情緒腦,與猴子的大腦一樣,我稱為"及時行樂猴",主管你的情感、恐懼、記憶等。
3,大腦前皮層,主管人的"自我意識",理性思考、創造力等。
在自我意識中,我們會想要"完成任務,開始工作",
但是,你腦內的"及時行樂猴"會出來阻攔:
"為什么你要這么辛苦呢?為什么你不做些快樂的事情呢?比如說,看看美劇、刷刷朋友圈,看,又有人點贊啦!……"
這就是拖延癥的根本原因。
在自我意識層面,人知道自己應該做什么。也做出了計劃,但是,在"及時行樂猴"的主導下,你可能會做以下的事情:
1,自我安慰,反正還有那么多時間,現在就先不做,等以后才做。
2,要開始太難了,所以,我先做其他的吧……
3,找各種借口不開始,"臨時有事""不舒服""狀態不好""沒靈感""不在狀態"……
在我們面前,總是有兩條小路:
1條,是困難小路,就是你想要完成的任務的那條路,
第二條小路,是容易小路,就是你容易開始做的事情、有興趣做的事情:看美劇、打游戲、刷朋友圈等……
而每一次,或者說,99%的時候,及時行樂猴,都會獲勝,因為"未來總是不確定的,遙遠的",而"及時行樂,卻是當下的,立即可以體驗到的。"
千百萬年的大腦進化結構,決定了,人總是喜歡"及時行樂猴",因為想象一下,如果在自然狀態下,拿到食物不立即吃,食物會壞掉,人類物種就會被自然淘汰的!
然而,我們也注意到,有些人,總是能夠即時開始,不拖延,就像"最后期限的情況",及時行樂猴被原始潛意識的恐慌所趕走,立即行動了起來。
如何才能克服拖延癥呢?
今天先講計劃篇。
1,做計劃時,一定不要做"完不成的計劃"。
你的第一反應,可能是"我們又不是傻瓜,為什么會做完不成的計劃?"
比如說,你是否做過以下計劃:
"一年看50本書"
"每天鍛煉30分鐘"
"每天寫作"
"每天做……"
所有計劃中,帶有"每天如何如何"的計劃,都是"完不成的計劃"。
為什么?
因為,及時行樂猴會給你建議"反正還有那么多每天,反正還有明天,今天就先不做吧!"
所以,我們做的計劃,基本都不會開始,而這樣一來二去,你會給自己打上"拖延的標簽",你很內疚,又沒有明白真正的原因,你只是覺得自己"懶",于是為了補救,你把計劃改成"每天鍛煉1小時",想用提高時間的方式來彌補,結果……
這樣的惡性循環里,你做計劃>失敗>內疚、自責>做更大計劃>失敗>更大的內疚、自責……
長此以往,你就會自我定義:"我很懶!我就是做不來!我很差"。
這就是做計劃,做"完不成計劃"的根本傷害!
人往往會過度高估自己,以至于做計劃時,做的都是"完不成"的計劃,帶來一系列惡果。
怎么樣才是完得成的計劃?如何才能不過度"高估自己"呢?
比如說:
-1,把鍛煉30分鐘,改為,鍛煉1分鐘。
是的,一分鐘。讓任務開始變得簡單,就能夠讓行動力增加。
-2,把"每天做……",改為"一星期七天,星期一到六,做……,星期天休息",這樣,有那天有特殊情況(加班等),你可以把星期天休息提前休,把那天不回來,這樣,不至于說,對自己造成致命打擊。
2,把大任務分解,從最簡單的任務開始。
拖延癥最厲害的人,其實是"作家"。
寫出<悲慘世界>的雨果,會把自己脫光,穿一件破爛睡袍,然后開始寫作。因為,他寫作時,各種沖動會讓他無法專心,而他脫光衣服,則不能出去街上,會很失禮,所以,就可以乖乖地繼續寫作。
寫出<白鯨記>的維爾,在寫到一半時,寫不下去,就讓妻子用鐵鏈把自己栓在椅子上,逼迫自己寫完才能解開。
想一想,我的公眾號停更以后,已經很久沒有再開始寫了,想著也要用這樣的辦法來做呢!,ヾ(′?`)?哇~
要進行寫作,其實是很大的一個工程。
我注意到,一旦我要求自己"寫好一點",潛臺詞是"追求完美",我就基本不會開始寫!
所以,我充分意識到"追求完美",就是"不開始"最大的理由,就是及時行樂猴最大的魔咒!
一定要避開它!
那如何分解,用容易部分來開始做呢?
比如說,
-1,寫作。我追求完美,要自己寫好點,就無法開始寫。于是,我要求自己,一開始,"想到什么寫什么"!
而且,用計時器,3分鐘、5分鐘,在三分鐘內,寫作的手不能停,不能往回看自己寫了什么!想到什么寫什么!寫完3分鐘就停下來。
從關公戰秦瓊,到微波氣功,從圣斗士星矢到國民老公,從張無忌到"酒干倘賣無",一切想到什么寫什么!
你會發現,越寫越起勁,當思維打開的時候,你就可以開始寫你想寫的東西。
我還有一個發現,在坐地鐵無聊時,是我寫作效率最高的時候。真的就是這樣。
比如說,寫PPT,開頭是最難的。所以,你不能要求自己一次做好,而是要求自己"先寫幾頁無效頁面","想到什么寫什么""不許往回看、不許刪除"
目的,是讓自己開始,一旦開始,就會形成慣性,一旦形成慣性,再做正式的文件時,就會容易很多。
-2,安排一個時間限制。比如說,3分鐘、5分鐘!
要求自己,就做3分鐘!就做5分鐘!
先做3分鐘!
因為前面提到,一旦有了具體的"期限",人類大腦原始的潛意識就會產生壓力,認為這個"必須做",及時行樂猴認為"3分鐘很容易",這樣就可以訓練這個猴子,能夠按"自我意識"來行動。
在提升工作效率上,有一種叫"番茄鐘工作法",作者用一個番茄鐘,定25分鐘一個時間段,做完25分鐘,就5分鐘休息。如此循環,效果非常好!
而如果你拖延癥嚴重,不妨從3分鐘開始,專注3分鐘于工作,然后做完3分鐘就休息,通過累積自己的成就感,來達成更多的"3分鐘"
以上,都是我親自試驗,達成成果的"克服拖延癥的實用辦法。"
計劃篇先寫到這里!
下一篇"堅持篇"會在個人公眾號和簡書,首發更新,敬請關注!
歡迎留言你的問題,我會抽時間給建議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