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安安的保證書
安安剛上二年級的時候,
有一天放學回來輕描淡寫地對我說:
“媽媽,今天老師讓我們每個人寫一份保證書,
保證課間不在走廊上奔跑。”
于是,晚上,他寫好保證書,我幫他修改。
他拿著改好的保證書,臉上露出了心滿意足的表情。
我一絲警覺,覺得哪里不對勁,問他:
“安安,你確定老師讓全班每個同學都寫一封保證書嗎?
女生也要寫嗎?
沒有奔跑的同學也要寫嗎?”
安靜三秒鐘……
他一臉惶恐地看著我,不接話。
我一口老血要噴出來了,
這小子居然撒謊,還!敢!騙!我!
我嚴肅地問:
“你今天課間是不是又在走廊上奔跑了?”
“嗯。”
“到底幾個人寫保證書?”
“五個。”
我深吸了一口氣,難以抑制體內的洪荒之力,
原來就是他課間狂奔屢教不改被老師再次抓住了要求寫保證書結果安安怕我懲罰他于是告訴我說全班每個小朋友都要寫一份保證書……
2、安安的1號小朋友
安安的 1號小朋友今年也要鋼琴考級。
他和安安被分配到了同一考區。
某天放學回家,安安對我說:
“媽媽,今天小沐對我說,
他鋼琴考級成績和我一樣,也是良好,
我78分,他76分。”
我心不在焉,
“是嗎?他怎么知道你的分數呀?”
“他幫我查的呀?”
“哦。”
可心里一想,不對啊,
我上午剛查的分數,安安明明只有76分怎么漲了2分?
于是我拿起手機重新查了一遍:
沒錯啊,76,良好。
見鬼了!
我想了一秒鐘,輸入1號小朋友的名字:
62,合格。
?????
什么情況?
作為一名家長,我在想發生了什么?
為什么1號小朋友會去主動查安安的考試成績?(好奇?)
為什么查了考試成績又要說謊?(擔心沒面子?)
為什么又要把這個謊言告訴安安?(擔心安安也去查他的分數核實?)
唉,孩子的心思原來也很“縝密”嘛。
3、安安的2號小朋友
安安的2號小朋友是個女孩子,
是我們口中別人家的孩子,
成績好、體育好、口齒伶俐、思路清晰。
有一次很多孩子包括2號小朋友來我家做客,
大家先是一頓瘋玩兒,
然后,孩子們看見了桌子上的兩個iPad(忘記藏起來了),頓時安靜下來。
孩子們圍著Pad分享游戲攻略,
只有2號小朋友,拿著另一個Pad躲進了安安的房間。
我開始以為她怕生,于是端了一盤水果走過去給她,
發現小姑娘正在用愛奇藝津津有味地看著電視劇,
居然是《愛情公寓》。
我心里不由得感嘆,女孩就是比男孩早熟。
孩子們要走的時候,
她媽媽隨口問她:
“你是不是也在玩iPad?”
“媽媽,你看我的畫漂亮嗎?”她揚起了手中的Pad。
“真不錯,你一直在畫畫啊。”
“是啊。”
我……
4、說謊的孩子不可惡也不可怕
幾乎所有的家長包括我自己,
對于孩子說謊一定會如臨大敵,
因為說謊往往被我們與孩子的品行聯系起來。
其實,很多心理學研究都有這樣的結論,
說謊是每個孩子成長過程中都會遇到的問題。
我以前的文章里提到過一個著名的心理學實驗結果表明,
在已滿三周歲的孩子中,
大約一半的孩子會撒謊。
如果把孩子的年齡提高到五歲,
全部都會撒謊。
那些自信滿滿對別人說,我的孩子從來不說謊的父母,
其實只是沒有發現你的孩子在你面前說謊罷了。
孩子說謊的原因和成年人一樣:
掩蓋自己的錯誤和達到自己的目的。
只是他們的肢體和語言表達技巧欠缺,
往往會被我們洞悉真相。
5、怎樣預防孩子說謊?
孩子說謊雖然很普遍,但一定要預防。
心理學家給出建議:
不要設置讓他們說謊的局面。
當你已經知道他偷吃了零食,就不要再質問他:
你是不是偷吃零食了?
這種質問其實是在引導他說謊,
因為孩子可以感覺自己遇上麻煩了,
而他一定會想盡辦法避免。
你要這么說:
我知道你把薯片都吃了,這樣周末你就沒零食吃了。
如果你真的想從孩子那里聽到實話,就要讓他承諾他不會說謊。
有16%3-7歲的孩子在答應說實話之后,撒謊的可能性大大減低。
對于7歲以上的小學生這一招是否管用,還是未知。
另一件絕對不能做的事是:
如果你告訴孩子,只要他說實話你就不會生氣,
結果他說了實話之后你卻開始大發雷霆。
這是我們最常犯的錯誤。
等于告訴孩子:
坦白從嚴、抗拒從寬。
如果你事先知道自己肯定會發火,
比如孩子犯了非常非常嚴重的錯誤,
那么最好不要事先做成這樣的承諾。
6、作為家長,你想過嗎?
一個殘酷的現實就是,
你的孩子越懂事,說謊的可能性就越大。
想一想“孔融讓梨”的故事。
孔融說:我年紀小,應該吃小的梨,大梨該給哥哥們。
父親問:那弟弟也比你小啊?
孔融說:因為弟弟比我小,所以我應該讓著他。
拋開故事關于謙讓的教育意義,在心理學領域,
這個四歲的孩子在用“雙重標準”要求自己和別人。
深入想一下,
如果孔融謙讓后,父親為了獎勵他,
把大的梨給了他,小的給了哥哥,結果會怎樣?
如果哥哥想得到大的梨,下次他就會主動對父親說:
我要小的,大的給弟弟吧(反正一會會獎勵我大的)。
你發現什么了?
大人的某些做法在鼓勵孩子不按真實意愿表達,
其實就是鼓勵說謊。
日常生活中,父母表現的一些行為孩子們會效仿。
“小靜,鉛筆盒里這只筆是誰的?是不是其他小朋友的?”
“不是,是我表現好,老師獎勵我的。”
“老師也喜歡光頭強?”
答案當然不是,小靜在說謊。
差點被這個熊孩子給騙了。
“明天立馬還給同學,聽到沒?就說在地上撿的……”
看到了嗎?大人在“示范”說謊。
讓孩子從小養成誠實的習慣,
對TA的一生都有深刻的影響,前提是,
作為爸爸媽媽的我們,誠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