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新課程標準強調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語音、詞匯、語法教學成了側重點,寫作在多數情況下則被弱化。隨著交際的日趨頻繁,新課改下英語試卷的分值變化,學生寫作能力逐漸成為實際運用英語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
? ? ? 寫作,作為一種語言輸出技能,不僅能體現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與思維能力,更能全面真實地反映學生運用語言的綜合能力,在英語教學中處于重要地位。唯有教師重視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才能把握中考英語成功的決定因素,才能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十八年有余的初中英語教育教學,本人深感學生書面表達能力相對滯后所帶來的困惑,一路探索,冥冥之中有了一些逐漸清晰的初中英語寫作教學思路,在此寫下一些心得,以此能拋磚引玉。
? ? ? 首先,教師應充分利用并挖掘現有教材中的資源進行過程性寫作教學。
? ? ? 在日常英語教學工作中,我們應依托教材體系,對教材這一載體充分恰當地使用,多為學生創設身臨其境的氛圍與情境,綜合訓練聽、說、讀、寫四項技能,實現聽說與寫結合、讀與寫結合。
? ? ? 下面以仁愛版教材Project English為例,說說各部分教學中應怎樣進行寫作教學。
? ? ? ? 教師在進行聽說課為主的SectionA\B教學時,結合本套教材以任務型交際活動為主線的特點,扎實訓練學生聽力,讓這一輸入活動為說的輸出作好鋪墊,不斷加強重點詞匯、短語、句型的運用,使學生靈活運用所學詞匯及句子,幫助學生作好語言準備,為后面的寫夯實基礎;
? ? ? ? 進行語篇訓練的SectionC\D教學中,就是訓練學生寫作思維與能力的重要階段,根據不同話題,緊密與閱讀教學相結合,在循序漸進培養學生聽說能力的同時,提升學生讀寫能力,以學生為中心,多開展形式各異的讀寫活動,以讀促寫;
? ? ? ? “臨淵羨魚,不如歸而結網”,一個話題結束時,應整合教材中的寫作素材,結合Topic主題與Project要求,確定寫作主題,每周進行一次結合近期話題的寫作,給學生提供練筆機會,讓學生在體驗中收獲寫作技能。
? ? ? ? 只要合理統籌好教材與專題寫作的關系,合理安排好課內寫作和課外寫作,如此循序漸進、逐級而上地進行語言項目的訓練,充分調動學生在特定語境中有目的地運用所學的語言,才有利于發展學生寫的技能。
? ? ? ? 其次,加強寫作方法與策略指導。
? ? ? 美國著名學者Raimes指出,“倘若我們只對寫作結果而不對寫作過程產生興趣,那么,學生寫作將不會有收益。”在平時的英語寫作教學中,教師大多按照考試的模式給出題目,有時也給些提示讓學生自行完成作文,或有時為省力,寫前或寫后給學生一定的范文進行模仿,很少進行系統的寫作教學。由于缺乏教師的科學指導,學生寫作時不僅缺乏寫作的興趣和主動性,更沒有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表現出寫作策略與方法的嚴重缺失。所以教師應指導與組織學生寫作,注重對學生英語寫作能力的有效訓練與提高,從確定主題、審題、成文到修改,進行系統的過程寫作教學。
? ? ? ? 第一,教師應體現學生主體地位,克服學生寫作心理障礙。在教學過程中應從本班學生實際英語寫作水平出發,對學生進行低起點、小步子、容量適中、快速反饋的訓練,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幫助學生克服英語寫作上的障礙,尤其是一部分學生的心理障礙,找出其閃光點,多表揚鼓勵,增強其自信心與意志力。
? ? ? 第二,寫作前教師要循循善誘,想方設法打開學生的思路,讓他們對習作的主題有自己的觀點,并對文章的整體框架有初步的構想。幫助學生理解寫作過程,明確寫作要求,引導學生抓住重點,學會構思,應多設問題情景,盡最大可能使學生產生表達的欲望。在如何進行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連接,該用什么樣的文體、時態、人稱等,可讓學生自由表達,也可讓學生組內討論,發揮個人優勢,各抒己見,發現他們想寫的話,初步確定其寫作脈絡,以關鍵詞和短語列出寫作提綱。
? ? ? ? 第三,在寫作過程中,教師可讓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鼓勵學生大膽寫作并修改文章。教師可在各組之間進行巡視,對提問的學生進行答疑或指導,指出學生在語言的使用和篇章結構上的優點及存在的問題,找到學生的閃光點,多表揚,把對學生的評價始終放在發現學生“字、詞、句、段、文”方面的亮點和可學習可借鑒之處上,讓學生從怕寫到樂寫,逐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 ? ? ? 其三,批改方式的探索。
? ? ? ? 學生作文結束,會有許多不讓人滿意的地方,如寫起來表達不清,出現詞匯貧乏、搭配不當、句型誤用、時態不正確、信息不全、條理紊亂及文章布局不合理等諸多問題,老師懼怕批改學生作文,費力不討好,工作量大,部分學生拿到老師批閱作文后卻視而不見,不僅大大挫傷了老師批閱作文積極性,而且讓學生養成了一些不良習慣。本人認為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
(1)鼓勵學生互評。當學生對自己修改后的初稿作文感到基本滿意后, 就可以和同伴進行互評。互評的過程,首先是閱讀同伴文章的過程,這是拓展視野,欣賞別人,對照自我的過程。可用不同的方式進行,如優對優、中對中、差對差,也可優差相對,兩種方式各有其利弊。當然本人傾向于優差相對,好處在于:差生改優生的作文,以學習為主,他們可以從優生的作文上學到很多,知道優秀的作文是什么樣的;優生可以找到自信的感覺,鞏固優秀作文的標準,并且給差生提出合理的建議;教師也可減輕接下來的批改負擔。
(2)激勵學生自評。給學生一理念:好作文是改出來的。學生在互評完后,讓他們交換作文本,對照作文標準,認真閱讀別人所作批改,看看自己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需要努力。再在別人的評語下方寫上自我評語:在哪些方面應該堅持,哪些方面應該改進。后二次成文。
(3)教師批改并反饋。一般而言,學生的作文經過“自評—互評—修改”的過程已經比較完整和流暢了,但仍需要教師的批改和反饋。老師在“檢閱”的過程中,遵循自評與互評相統一的評價標準,以正面激勵為主,講解學生存在的共性問題,不僅圈劃出學生需要修改的部分,更重要的是標注出學生作文中值得肯定的部分,用面批或個別交流方式逐一解決部分學生薄弱環節。
(4)提供平臺,展示佳作。心理學家蓋茲說得好:“沒有什么比成功更能增加滿足的感覺,也沒有什么東西比成功更能鼓起進一步求成功的能力。”不論是自評和互評,都是作文領域里又一片創作的園地,后再經老師批閱,必定有佳作呈現。挑選好文,張貼于班級公開欄;或好文匯編成冊,最好是學生手寫版,陳列在班級的學習園地;也可收集好文,發表在班級博客里。用這樣的方式,鼓舞了學生的士氣,讓學生養成了良好的寫作習慣,讓他們愛上了寫作,從根本上促進了學生英語寫作能力的提升。
? ? ? ? 總之,作為英語教學的主要組成部分,寫作教學需要教師給予足夠的重視,并進行持之以恒的探索和實踐。只要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就能給學生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相信只要教師做寫作教學的有心人,學生的寫作能力和水平一定可以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