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能在一個新行業用一年的時間成為行業高手,那么他能在任何一個行業游刃有余,真的有這樣努力又方法得當的人。作者斯科特·揚12個月自學完成4年麻省理工學院計算機科學的33門課程。本書兩個目的:一是整體性學習策略提供了如何學得更快的模型;二,提供一系列學習技術(多次翻閱并反復運用)
第一章:整體性學習的基本規則和基本目標
整體性學習:多方面看待知識的角度(從學科內部跳出來,站在外面看學科)尋找知識間的關聯,并把他變成自己的觀點。
整體性學習的基于三個主要觀點:
1)結構:建立良好的知識結構
2)模型:關鍵思想的壓縮是形式,圖書本的目錄,是結構的種子
3)高速公路:與其他知識相比較、相聯系,激發創造力,是學習富有彈性而不是死板地學習
熟悉的結構:成熟的結構方式
感知結構:圖像、聲音、和情感等交織
關系結構:故事、人物及人物之間的相互作用
基礎數學結構:
比喻法:結構、模型和高數公路,只要與所學的東西類似,都可以拿來作為模型。
整體性學習的順序:
獲取階段:消息要準確,消息要盡量壓縮;達到三個目的(簡化、容量、速度)
理解:非常關鍵。上下文聯系理解,大多數人到了這個階段就止步不前,但是只有深入理解才有機會深入
拓展:整體性學習的開始,用應用模型來簡化和擴展結構,拓展對信息的理解,以及理解信息怎么聯系在一起,分深度拓展(知識背景研究)、橫向拓展(在知識周圍建立聯系)、縱向拓展(最具創造性,比如能將一個公式與自然事件相聯系嗎?)
糾錯:刪除無效聯系,比如去除你在讀書的過程中那些你不贊同的觀點,添加一些特殊的例子,刪除現實生活中不存在的例子。
應用:比較(知識)信息是如何在現實中運行起來進行挑戰,比如想學習稅法放到企業管理中,只有很少一部分能夠達到此階段,是學習的最終目的,書呆子是這一步中典型的失敗例子
測試:以上每一步都測試,目的在于改進自學技術,克服缺點
整個過程可以往返也可以跳躍。
找出薄弱環節:針對以上過程,還要回顧過程進行改善。
信息結構:針對不同的信息采取不同的處理方式。
隨意信息:發現邏輯或采用連想法、掛鉤法、壓縮法
觀點信息:圖表法
過程信息:需要投入大量時間反復練習,如如何游泳
具體信息:與多個感官相連
抽象信息:難以理解但是邏輯性很強,比喻法
學習目的:對一門課程興趣越大,就越容易采用整體性學習法。想要超出知識本身,光有熱情不夠,需要尋找各種有用的途徑,知識因“用”而有意義。如果學而沒用,是在浪費時間!
?
第二部分:整體性學習策略
(A)獲取知識
1)快速閱讀(參考《快速閱讀突破》,提到指讀法——手指控制和聚焦閱讀、練習閱讀法,厲害的閱讀法——盡可能的速度理解所讀的內容、積極閱讀法——獲取信息,帶著問題閱讀;采用聯系、視覺化和比喻法將信息聯系;應用在不同的場景中)
2)筆記流(簡潔地記下主要觀點,再用符號聯系相關聯的觀點)
(B)聯系觀點:a.比喻,如抽象信息,將普通人的經驗和不同尋常的經驗聯系在一起,在不熟悉的知識和熟悉的知識之間架起一座橋梁;b.內在化,如具體信息,想想畫圖的過程,采用聲音、觸覺和情感,如果書本身有圖更好,將感知和知識聯系在一起,賦予知識情感。方法:明確內在化的概念——建立腦海圖像(動態or?靜態)——加上感官——加入感覺或情感——重復和優化;c.圖表:流程圖、概念圖、圖像
(C)隨意信息的處理
1)聯想法
2)掛鉤法
3)信息壓縮技術
(D)知識擴展
1)實際應用:每周抽點時間,看看學到的知識如何應用到自己的實際生活中去。花5-10分鐘羅列各種可能運用得到的地方,如果有可能將這些想法付諸實際行動。
2)實踐:a.分清是拼寫錯誤還是概念問題;b.散彈槍策略。每一種類型的問題都做,統一類型不要重復做;c.延伸練習時間,如分配到每天
3)以項目為基礎的學習:設定1-3個月達成的目標,例如編程,設計一個大概需呀1-3個月完成的項目,一個小的應用程序,,建一個網站。可以a.從小項目開支,花費1-3個月為佳;b.記錄下來,記錄過程增加信心,保持繼續下去的欲望;c.創造一個有意義的目標,清晰的目標讓學習更主動,熱情更高。?
第三章:超越整體性學習(自我管理)
能量管理:疲憊、壓力、精疲力竭表明能量管理做得不好,可以從a.增加能量儲備,每周保證3-5次運動、充足睡眠、吃的食物、喝水以及保證健康三餐開始。B.?循環式作息計劃:讓生活有張有弛,一周休息一天;晚上不干活;設定90分鐘(原理同《番茄工作法》相同,最近在使用發現大大提高讀書效率)
DON’T?STUDY:?定義學習過程中需要做那些具體活動,避免籠統。
絕不拖延:a.每周末列一個清單,包括所有的任務、作業以及想在下周完成的學習、工作和讀書、娛樂活動;b.每天晚上檢查周計劃,列出每日目標清單。
批處理:零散工作放在一起做;一次性完成作業;有助于提高注意力閾值。
有組織:物品擺在固定位置;隨身攜帶筆記本隨時記錄;堅持日歷和做事清單,大大提高效率環節壓力。
自我教育:良好學習習慣——每日閱讀、每日練習、每日目標;克服障礙——寫下障礙、使用網絡、找一本“怎么做”的工具書、換一個角度實施;設置學習目標——寫下目標、讓目標具體化或數字化,通過努力可達到截止期限, 拆分目標到每日具體行動,經常看目標。
了解自己,讓知識吸引你不斷學習、不斷深入下去。
?
在《全新思維方式》也提到比喻、類比能力的重要性,這是一種高效、有趣的體驗式表達方式,類比書籍參考閱讀《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類比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