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學習了表達的PERP結構,最近對這個結構進行刻意練習。
觀點(P):鮮明、直接、能引起對方注意
原因(E):支持觀點的分論點
案例(R):支持論點,空口無憑
結論(P):總結升華
用最簡單的話來說就是:
我要說什么?
我這么說的原因是什么。
不信,給你舉例說明一下。
怎么樣,我沒說錯吧!
㈠
觀點:對目標進行分解才能更好達成
原因:
1.不分解目標我們容易被困難嚇到
2.分解能讓目標難度看上去降低
3.分解能讓自己對目標更有掌控力
案例
很多人看到別人一年讀50本書表示非常羨慕。
但同時他又感覺這太難了,自己根本做不到。
讀50本書看上去的確不易,但如果把它進行分解呢?
50本書,平均到每個月,就是每月讀4本,再平均到每個星期,就是每個星期讀一本。
假如讀一本書花的時間是3個小時,那么每天讀半小時就可以一年完成50本書的閱讀目標。
從一年50本,到每天閱讀30分鐘,你覺得哪個更容易達成。
目標分解后,看上去難度就降低了。
而且每天讀30分鐘,這讓你感覺自己對目標有更強掌控力,所以更有意愿去執行。
因此,當你有大目標時,一定要學會把它分解成一個個小目標,最好能落實到每天,這樣你也可以稱為行動力強、使命必達的人。
(二)
觀點:利用碎片化時間能讓你高效
原因:人們的碎片化時間越來越多,如果不能合理利用會導致生活和工作低效率。
舉例:
我們生活中有很多5-10分鐘就能做完的事。
比如打個電話、取個快遞、打印一份文件、整理書桌等。
這些事很簡單,看上去非常不重要,所以經常被大家忽略。
忽略的后果是,小事堆積在一起,讓你感覺自己有很多事沒做,內心焦慮。
焦慮讓人拖延,拖延使效率低下。
我們每天都有很多5-10分鐘的碎片化時間。
如果能利用這些碎片化時間處理小事,我們的效率會更高。
結論:
找到你的碎片化時間,再列一個碎片化時間處理事件清單,你會發現生活瞬間變得高效。
(三)
觀點:完成目標是一種習慣
原因:
1.完成目標的人能持續完成目標。
2.不能完成目標的人總是完不成目標。
案例:
在銷售團隊中我們會看到這樣一種情況,完成目標的總是某個團隊或者某個人。
當一個人能持續6個月完成目標,你就能對他的業績放心。
同樣,如果一個人有大部分時間不能完成業績目標,基本上他就應該淘汰了。
完成目標和完不成目標的最大的區別在哪里?
不是智力上的差異,而是習慣上的差距。
完成目標者的思維習慣是這樣的:完成目標是應該的,是必須的,所以不管遇到什么情況我都要完成。
他們的注意力都在目標上。
完不成目標的人,眼里都是困難和障礙。
結論:
培養習慣非常重要,把注意力放在目標上,持續達成目標后,你也可成為行動力高手。
(四)
觀點:人善于給自己找理由
原因:
因為我們想掩蓋自己的弱點和問題。
案例:
昨天老師講了一個PREP的邏輯結構。
群里有人說:我英文不好,有點搞不清順序。
看上去確實是這樣,英語不好的人很難短時間理解。
其實,我的英語不好。
但仔細一想,這可以成為搞不清結構順序的理由嗎?這個問題有沒有解決方案?
當然不能!
搞不清順序,主要原因是不夠熟練。
要讓自己熟練,有個最簡單的方法,抄10遍是就能記清楚,如果還不行,20遍呢?
所以,用英文不好來解釋自己的問題,是我們為了逃避努力給自己找的理由。
結論:
一件事情沒做好,我們第一反應是找理由,但這樣下去很難成長。如果第一時間思考,有哪些部分是自己可以努力改變的,我們會成長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