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是完美主義者,最求最佳效果。這固然無可厚非,甚或是個很好的優勢,然,事實是,完美主義者更善于在順境中推陳出新,卻很難逆難而上。
湍流法則
你進入社會,迫切的想一展身手,大施拳腳。然而,工作和生活的壓力卻接踵而至,工作上手忙腳亂,勉強應付,爸媽卻一道道“圣旨”c催著找對象,工作之外,還得應付朋友同學引來送往。業余時間被一點點擠占,半年下來,畢業后殘留的那一點點激情已消失殆盡,哪里還能找到當初的一點點凌云壯志。
以“上帝視覺”進行抉擇
生活的真實面目,在我們步入社會后漸漸顯露出他猙獰的一面,緣何如此?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更多的時候,我們要以上帝的視覺來審視自己的所作所為。只有這樣,才不至于在瑣事中迷失自我。這就是古人說的“吾日三省吾身”,只有如此,我們才能在面臨決策的時候做到——輕重緩急,不至于在面臨抉擇時多謀寡斷。
何謂“上帝視角”
上帝視角:是指把自身置于時間的長河,和空間的隧道中來看問題,不以當下所需所迫而作抉擇。從人的一生甚或更長的生命周期以發展的眼光來處理問題,從整體世界甚或更大空間的發展趨勢上來做出判斷,不為局部環境和資源所限制。
是要完美還是要完成
問題來了,到底是先做了再說,還是說準備充分后,再去實施呢?在這個訊息萬變的社會里,讓我們站在“上帝視角”來俯視周遭一切,一切自然明了。
回看過往,我們的目標、計劃,自雄心壯志始,到碌碌無為終,多數因為沒有及時去做,很多計劃在還沒做或剛剛開始時便夭折而亡了,真的是因為瑣事太多,時間不夠?或者,可能更多還是因為我們在做的過程中因為沒有達成預期而放棄?
凡事追求完美,本沒有錯,但是如若因在做的過程中,因為不夠完美而放棄,則是舍本逐末,很多事情都是在做的過程中逐步清晰明了的,很多細節本不是一開始便可悉數全知的,都是在做的過程中逐步完善的。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
有夢想,即可去做好了,堅持下去,在過程中不斷修正。至于結果,交給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