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綠駿馬
整個上午,陷入選題困境,舉棋不定,遲遲無法落筆。最終選擇坐下來,就這種相持的狀態寫一寫。
每篇文字,作者在撰寫之前都要確定文章的主題,圍繞關鍵點展開論述或情景描寫。如何確定這個點就成為寫作的關鍵,也就是寫作的目標,去往的方向。方向目標一旦確定,接著就是用豐富的內容支撐起骨架,建筑近乎完美大廈的過程。
這個點是什么?如何確定尤為重要。
有位大伽說,公眾號寫作三個方向:一是追逐熱點。這對作者有很強的要求,能敏感的吸引讀者眼球,調動公眾情緒,直至文章突破十萬+。二是寫小黃文。聽上去有些上不了臺面,但點擊率會一路飆升。可見,男人們還是那么正常,絲毫沒有收起噴薄欲出的荷爾蒙的意思。三是專業指導。無論是養豬種菜,洗衣做菜,只要你持續輸出新鮮內容,就不愁沒有讀者。我屬于第四類,與這三點都不沾邊,足以證明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我在寫什么?寫眼中看到的世界,寫大腦想到的問題,不斷從個人視角拓展知識的邊界。我就是一個掉進知識海洋的孩子,對什么都充滿好奇,對什么都想上前觸碰。這是很危險的,因為沒有方向等于在做無用功,今天東一榔頭,明天西一棒槌,看似放進籃子都是菜,可做出一盤什么樣的大餐卻不清楚。試著用自己的方式向前走,去探尋一條連自己都不知道是否存在的路。
我不后悔,也不孤獨,相信保持這種好奇心更為重要,對世界永遠開放,在一點點的進步中收獲幸福與滿足。
整個上午,在三個選題中打轉。
這幾天,發現寫讀書筆記不是一件可有可無的事,它讓我在記錄中找到閱讀時忽略的細節。閱讀中,漏掉了一句十分重要的話:“讀書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
話很短,也很簡單,什么是知識體系,如何建立?都是未知數。當然,讀書要有量的積累,否則難有質的飛越。那么,一天讀一本就能建立起知識體系嗎?不能。任何堅固的建筑都有圖紙、框架和細部,知識體系也無例外。毫無目的的讀書,書讀的再多也不可能建立堅固的知識體系,因為你沒有圖紙,沒有前提,任何努力都可能變為徒勞。書浩如煙海,專業多如牛毛,以有限的時間抗爭星辰大海般博大的知識海洋,結果可想而知。
筆記,這個小小的存在,給了我啟發。拿起筆,在紙上畫出一本書的框架,找尋邏輯脈絡,之后以自己的方式敘述一遍,最終用一句話固定這本書的核心。在與作者相同的思維架框中,學著不再仰視一本書,有膽量去評判作者,甚至找到它的錯誤和漏洞。于是,可以平視他,不再小視自己,不再迷信書本。書只是我們認識世界的載體,而我們擁有對世界獨立的思考才是所要達成的目標。
這些初步的想法,忍不住現學現賣了,擔心想法稍縱即逝,馬不停蹄的寫下來。
筆記中,注意到多位作者同時說到一個頻率極高的詞——“本能”。
本能,是預裝的我們大腦內部的操作系統,它來自上百萬年的人類演化。無論是吃點好的就長胖,還是走上講臺就緊張,都是本能釋然。長胖為儲存能量,以備不時之需,緊張為安全需要,遠古時這么多眼睛盯著,大概小命難保。
拜本能所賜,我們喜歡小圈子,這是我們的,那是他們的。如果自己上班遲到,我們會歸因該死的堵車,如果別人遲到,我們會歸因這個人不靠譜。中醫能治病,這是我們從老祖宗那里得出的結論,且延續上千年。在這漫長的時間長河里,為什么從來沒有借助中醫的老外也一樣好好的活著。這不是與中醫對著干,只是從另一個視角看待萬事萬物。
曾經,我們的本能是為了生存和活命,而今,這種停留在上百萬年情景中的特殊反應,將成為個人成長進步的最大障礙。過去我們依靠本能,現在我們要反本能。
巴菲特說:“別人貪婪時我恐懼,別人恐懼時我貪婪。”億萬富翁的這句話就是反本能。以往,我們將聽任本能的召喚當成追求個性,實則陷入一種極度的不自由。巴菲特還說:“堅持自己的原則。”這一原則不是從眾的原則,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人生箋言,而應是經過自己深入思考得出的結論,是屬于自己大量學習之后重新的認識。這一原則不是人云亦云,而是敢于將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的膽識與堅持,是反本能之后新的原則。
這次寫作,戰勝了追求完美的本能,要知道,完成比完美更重要。堅持寫作是一種訓練,它不單單考驗能力,還考驗是否具備戰勝本能的勇氣和行動。
本能告訴我,今天別寫了,出去曬曬太陽不好嗎,這次我沒有聽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