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本次分析的目的在于了解嗶哩嗶哩APP這款產品,因此,在分析過程中,不涉及比較,不涉及褒貶,試圖以客觀的立場了解嗶哩嗶哩APP設計的每一個細節。
方法:從戰略層、范圍層、結構層、框架層、表現層五個部分分別還原設計的出發點,力圖還原整個的設計軌跡。
戰略層
企業目標:
B站的核心用戶是喜愛ACG文化以及吐槽文化的90后00后,以獨特的彈幕文化為特色。目前網絡上并沒有關于嗶哩嗶哩商業模式的明確界定,而脫離了明確的商業模式談產品戰略總是讓人覺得缺了什么,因此此處無法準確對于該網站的產品戰略給出一個結論。只能說目前階段,嗶哩嗶哩是在打造一個二次元文化的分享社區。
由嗶哩嗶哩的產品架構可知,up主發布內容之后會吸引相應的粉絲進行瀏覽,形成相應的圈子。而當up主發布的內容吸引同為up主的創作欲望之后會形成創作層面的圈子,甚至形成一種流行于B站的文化現象(譬如網友對于諸葛亮與王司徒兩軍陣前對罵的改編),這種大批up主共同創作的氛圍會使得平臺產生強大的凝聚力。作為平臺的嗶哩嗶哩其實本身是不提供視頻上傳的,資源基本上都是UP主原創內容以及其他網站的鏈接,因此平臺唯一需要做的就是氛圍的維護與打造,對于up主的保護
以吸引大量相同興趣愛好的up主的入住。
用戶需求:
人都有社交的訴求,而這種訴求最終的實現需要某種紐帶將具有相同愛好、相同生活價值、相同生活方式的人通過一種途徑聚集起來。在現實生活中,可能是社團(書法社團、音樂社團)、可能是廣場(廣場舞大媽)等等,而在虛擬網絡同樣依賴于打造某種針對于某一類人群的氛圍以促進這類人群的聚集。嗶哩嗶哩區別于其他視頻類網站之處就在于嗶哩嗶哩在滿足了二次元文化群體對于ACG內容的需求之外,形成了一個該類人群交流的“廣場”,也即滿足了馬斯洛需求理論的第三層需求“情感與歸屬的需求”。
范圍層
從吸引用戶方面來看:
首先相較于具備特定功能的APP,嗶哩嗶哩作為一個以up主創作以及播放外部鏈接視頻的網站本身并不需要特定的功能,它所需要做的是為大量用戶提供一個明確的內容分類管理框架,幫助up主找到適合自己視頻的分類區塊。其次嗶哩嗶哩需要做的是營造好社區氛圍,也即上文提到的會吸引特定群體的“社團”、“廣場”,在社區氛圍營造方面彈幕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彈幕在社區氛圍營造方面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彈幕營造了一群人同時觀看的氛圍。彈幕在一定程度上消減了評論的時間屬性,也就是說彈幕帶給人的一群人同時觀影的感覺更加強烈。其次部分彈幕可以算作對于內容的二次創作,一些劇情片段本身并不精彩,但在彈幕的二次解讀之下卻賦予了畫面一種全新的解釋,使得觀眾哈哈大笑。譬如下圖:
當然對于某些用戶特別是重視觀影沉浸感的用戶,或許會覺得無聊、被干擾,甚至有出戲感。但是很明顯對于二次元文化有認同感的用戶卻熱衷于這種二次創作。
因而,相較于特定功能的打造,社區氛圍的營造、與維護顯得更加重要,這就涉及到防垃圾系統的建立。換句話說,用戶的核心需求乃在于對一個可以與同類人群分享的社區的渴望,而非功能。對于社區氛圍營造主要體現在:
1用戶質量把控---會員測試
2彈幕評論質量把控---彈幕舉報
3優質內容沉淀---推薦
4優質up主沉淀---觀者的良性反饋(贊、彈幕評論、投幣、轉發)
5二次元氛圍營造---UI元素設計
從盈利方面來看:
嗶哩嗶哩需要面對的是現有網站內容如何實現盈利的問題。很明顯,商業化與網站社區氛圍本身是相沖突的,但是從長遠來看,沒有合理盈利模式的網站是很難獲得資本青睞的,這必然導致網站發展的艱難。而解決的突破點在于,如何不違背網站社區氛圍的前提下,將網站的用戶流量導入到不同的盈利入口。嗶哩嗶哩在這方面的嘗試主要有以下幾點:
1線上
a游戲聯運
b新番承包計劃
cPC端廣告
線上盈利項目的特點在于與用戶體驗沒有沖突,譬如游戲聯運。嗶哩嗶哩作為ACG文化的平臺,本身用戶對于游戲就有需求。新番承包計劃在推出時也是通過巧(wu)妙(chi)的運營手段獲得了用戶的認可,而pc端的廣告與界面整體視覺沒有太大的差異,較好的融入了界面中,如下圖
2線下
a拜年祭
b淘寶商店
cbilibiliyoo旅游項目
結構層
交互設計
事實上因為前面提過嗶哩嗶哩的重點并不在于針對用戶的特定功能,而在于社區氛圍的打造。因此,在交互設計這一層面主要關注的是,如何快速的幫助用戶(up主、粉絲)找到特定的內容。因為本次體驗是在安卓環境下進行的,且嗶哩嗶哩在設計移動端時對于安卓系統設計較為遵守安卓系統的設計原則,因此大的交互原則是在安卓系統交互原則指導下進行的。談到這里就需順便談一下用戶對于細節的敏感性這一問題,有的產品經理認為在設計產品時應將用戶想象為白癡,在這里不對此進行評價,但是設計者不能忽視的問題是用戶對于產品的細節異常敏感。這種敏感并非刻意,而是一種源于用戶的直覺。
1登陸/注冊流程:
修改:
注冊過程中第一步需要輸入郵箱或者手機號碼,第一步無論輸入的是郵箱還是手機號碼,點擊注冊必須再次輸入手機號碼以獲取驗證碼。很明顯,倘若第一步輸入的是手機號碼,用戶如果點擊注冊應該直接發送驗證碼。當然,或許考慮的是手機用戶的國籍問題。那么可否加入國籍自動識別呢?或者說當檢測到用戶第一步輸入的是手機號并且是非大陸用戶時彈出國籍選擇這樣可以避免大部分用戶的再次輸入。
該環節輸入密碼時的交互動畫非常具有趣味性:
2對于粉絲來說在該平臺的主要行為為:瀏覽發現視頻---播放視頻---針對相應視頻的操作行為。平臺提供的交互行為主要為用戶可以在首頁通過滑動的方式實現在各模塊之間的切換。用戶在各模塊中的交互方式只有點擊,以及頁面的上下滑動。當然,在進行相關操作的過程湖中,會有相應的動效對交互行為進行反饋。
信息架構圖
框架層
界面設計與導航設計
界面設計的難點在于配合導航幫助up主以及粉絲快速找到所感興趣的內容分區,即必須做好信息分類以及查找。按照用戶對視頻的喜愛程度可分為:當下即搜即看視頻,以及需要在一段時間內時常觀看的視頻(內容包括關注的up主、追的番劇、收藏的視頻、下載的視頻等等)。眾所周知,用戶之所以會經常打開視頻播放軟件在于對平臺未知新內容的探索,而非對于固定內容的按時觀看?;蛘哒f,當下即搜即看視頻屬于??闯P碌暮A績热?,而需要在一段時間內時常觀看的視頻屬于少量內容。按照用戶對于內容項操作的頻繁度可分為:頻繁操作內容與非頻繁操作內容。因此,界面分作兩部分:
即搜即看視頻以及高頻操作內容放于主頁之中,需要一段時間內時常觀看的視頻以及非頻繁操作,但對用戶來說較為重要的視頻則放于側滑欄中,以及以不同形式安排在主頁的不同位置,以便于用戶在不同時間內查找。
相應的配合界面分布,特點導航也分做兩大部分。
在主頁的導航系統主要是幫助用戶快速發現相應的內容區塊,而在側滑欄的導航系統多是幫助用戶更好地管理曾經操作過的對用戶而言日后會再次觀看的視頻內容,以及其他內容的入口。
在主頁內容的排布主要應該做的就是內容的分類與檢索。分類方式為將主要的模塊“直播”“番劇”“推薦”與分區(全部分類)并排放于頂部導航條,并且還在頂部導航條中添加了關注的入口。如圖
在用戶點擊各個入口進入相應的內容區塊之后,個內容區塊內也會包含有與該區快內容相適應的導航模式。譬如直播中的單機聯機:
即使在用戶進入譬如單機聯機之后,還會有針對該內容的相關分類標簽,以幫助用戶快速鎖定感興趣的內容。這種精細化的分類導航方式可以幫助具備相同愛好的up主以及粉絲們快速鎖定內容,不至于錯過某些有趣的內容。
信息設計
所謂的信息設計是為了幫助用戶快速的發現所在頁面的有用信息,為了實現這一目的,可能需要對信息進行必要的分類,需要將某一些信息突出, 需要將某一些信息隱藏,需要根據展示信息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展示形式。那么從這一角度來分析嗶哩嗶哩直播頁面與番劇頁面:在直播這一區塊,首先根據內容的不同分了11個大類。而且根據用戶不同需求又單獨做了一個“全部直播”。很明顯,前面的11個分類是為了滿足對于直播具有明確訴求的用戶,而后面的“全部直播”這一分類是為了幫助沒有明確訴求的用戶快速找到最熱直播與最新開播內容。
針對直播區塊的屬性,以及up主與粉絲的訴求,又劃出了一個區塊—關注主播、直播中心、搜索直播。如圖:
在番劇這一區塊,將番劇分作三部分:新番連載、完結動畫、番劇推薦三部分,很明顯前兩部分是按照播放順序,后一部分是按照受歡迎程度。而在番劇頂部設置了追番、放送表、索引三部分。追番與放送表是為了方便用戶檢索喜歡的番劇,而索引則是方便用戶查閱特定類型的番劇以及被熱追的番劇。
表現層
相較于其他平臺,因為嗶哩嗶哩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在于氛圍的營造,使得用戶在這里獲得某種歸屬感。因此,UI的作用就顯得非常重要。嗶哩嗶哩平臺UI設計可以從三個角度理解:
首先,嗶哩嗶哩的界面圖片多是采用動畫圖片、以及具備二次元文化識別度的圖片,需要注意的是為了使得頁面不單調頁面內容排列方式盡量不 ? ? ? ? ? 要完全一致要有一定的變化,而且這種變化一定要盡量與內容結構相配合。
其次,配色采用了比較符合年輕群體的粉色、藍色、黃色,且明度較高,配合各種造型較為獨特的icon給予用戶較強的識別度。
再次,貫穿整個用戶操作過程中出現的吉祥物---22娘和33娘。
寫在最后:
人的本質是孤獨的,這種孤獨源于其表達方式的局限性,人渴望交流渴望被理解,然而從本質上來說,人是不可以被理解的。原因在于首先人的本質是復雜的、矛盾的,這種復雜性、矛盾性注定了人相互之間的不可理解性,其次表達途徑手段的匱乏,以及人依靠語言、表情、肢體等手段表達過程中出現的,由于不同生活經歷、文化造成的理解偏差,這些注定了人生來孤獨的悲劇色彩。這也是為什么表情包會在網絡受到熱烈的追捧,源于表情包在恰當的場合可以比語言更加準確的表達用戶的感情。無論是嗶哩嗶哩還是網易云音樂,之所以受到用戶的熱烈追捧,無外乎幫助用戶建立了一種表達自我感情的通道,前者借助于二次元文化后者借助于音樂,事實上無論是表情包還是二次元文化又或者音樂受歡迎的本質原因在于,它們消弱了語言肢體等方式在表達自我過程中由于不同生活經歷、文化造成的理解偏差。為什么網上會出現一些流行詞匯,為什么這些流行詞匯會在一段時間內快速傳播,原因在于這些詞匯是經過許多人共同參與創造的,很明顯,這樣詞匯由于是大家共同創作的因而沒有溝通成本,每一個人對于它的意思都心領神會,極大地方便了人與人之間的溝通。還有比說出一個詞彼此之間立刻心領神會更讓人感到幸福的事情嗎?!那么為什么A站或者其他音樂應用沒有取得這樣的成績呢?我想或許在于氛圍或者說產品調性的營造上沒有擊中用戶的訴求,而產品缺少某種調性是很難提高用戶的參與度的,也很難激發用戶的創作熱情。換句話說用戶參與度低,整個應用給人的感覺就很“冷清”,我們知道一個好的平臺想要長期發展,需要讓平臺形成一個封閉的系統也就是說,需要用戶參與到平臺內容的生產過程之中生產出有價值的內容,這些內容會對老用戶形成黏著度且會吸引新用戶,而平臺只是作為內容管理者,而“冷清”意味著內容的缺失,這樣的產品是很難吸引用戶的。那么,如何讓產品變得熱鬧呢?注意這里的“熱鬧”,并非嘈雜。這里的熱鬧是指提供給用戶一個“百家爭鳴”式的創作土壤。
1設計,通過對于用戶訴求的理解設計出合理的功能架構,提出合理的產品調性,據此通過合理的交互、界面布局、導航設計、信息設計、UI搭 ? ? 建出一個平臺,最重要的是將上述內容完美的融合于一體以吸引用戶創造出有價值的內容,當然附帶的就要制定相應的防垃圾系統,以保護高 ? ? 質量用戶的創作熱情。
2 運營,系統需要一定的運營手段對用戶進行吸引、引導、教育。
3 完善,不斷的整合設計與運營以期實現產品的合理化發展。
4 最為關鍵的是理解目標人群的群體屬性,融入這類人群之中,以迎合這類群體的群體癖好,而最好的迎合方式便是讓這類群體中的成員成為內 ? ?容的實際生產者,還有什么比群體中的成員更能反映群體癖好的嗎?!產品的功能并不是長久不變的,產品是流動的,唯一不變的是產品需要 ? ?時刻與特定群體保持一致的步調,而與群體保持一致最好的方式就是只提供舞臺,讓群體中的成員成為舞臺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