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去圖書館借書,偶然看到一本小小的“黃書”,書名為《堅持,一種可以養成的習慣》,我向來對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很感興趣,就從書架上拿下來翻了翻,覺得挺有意思就借了回去。
利用幾個小時的時間將這本書看完,便有了想要記錄的想法。此書不僅教人如何養成良好的習慣,更重要的是使用科學的方法幫助人們在培養習慣的道路上合理的堅持下來,并最終做到如刷牙洗臉般的無意識行為。
書中說道人類大部分的無意識行為都是通過習慣產生的,因為有意識的行為是有限的,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那些能夠一氣呵成的行為都是長年累月不斷重復而形成的,所以關于堅持作者認為可以將其當作一種行為習慣進行培養,一旦能夠形成自動化無意識的行為,堅持做一件事情也就不再像我們想象中那么痛苦和難熬了。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作者科學的將堅持做一件事情的過程分為反抗期(1-7天)、不穩定期(8-21天)、倦怠期(22-30天),指導我們通過各種不同的方法去解決期間可能遇到的各種情形。雖然這些方法都很常見,但真正實施起來也并非易事。圖中所示的是通過記錄的方式讓自己看到堅持的過程以及不同階段所采取的行動,靈活應變,養成堅持的習慣。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但我想作者可能忽略了就習慣本身而言,對于大多數的人們來說能夠成功的培養一種就算是不容易的了,所以將堅持看做習慣也許只是轉換成另一種視角看待而已。但不管怎樣學會了科學的堅持,對于其他習慣的養成應該也能舉一反三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