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最開始的第一個概念,實現財富自由里程碑的方法就是同一份時間出售多次,或者提高單位時間的售價,這兩個方法或者說是人生的兩個階段。并聯工作與生活與成長,提高效率是屬于同一份時間出售多次,一次給自己,一次給老板,這個是屬于層次比較高的階段,但是現在也可以努力去做;但是在還沒有一技之長(如寫作出書,出課程等)或者一定的閱歷積累之前,踏踏實實上班都將長期使用的方法,上班就關系到如何去提高自己的時間單價,非常重要。
提升時間單價的方法有很多,有的人采用的方法就是讀更高的學歷(研究生等),考更高級的各種證書等,需要比較高的智商;更多人采用的方法就是在工作當中去積累升職加薪的資本,很多職場前輩通過這條提高單價的道理實現了人生的里程碑,注重職場的積累,這條自己原始資本積累的道理很長又很難;但是反思一下自己和在做招聘工作中見到更多的是另外一種人,陷入了一個誤區就是把自己的付出與時間售直接掛鉤,喊高價磨洋工,頻繁的跳槽;在做招聘中看到了太多過了三十歲這道坎還在找基層普通銷售的人群,這是很可怕的,很少企業會愿意要三十歲以上的基層業務員,比學習比活力都比不過一大波后繼的年期人,同時還肩負著家庭上有老下有小的重擔,自然家庭矛盾就少不了,也就是俗話說貧賤夫妻百事哀的源頭,所有的現狀都是過往的積累,看到他們的簡歷無一例外是頻繁的跳槽,問其原因也都是大同小異,工作太累工資不高,抽成太少客戶難聊等等客觀別人身上的原因;這是判斷或者選擇標準出了問題,將標準局限在單純的金錢或者工作難度的維度上,忽略了最重要的一條標準,我在現在的工作中有沒有獲得成長;在沒有獲得實質本事技能(如總結能力,開發銷售課程,帶人能力,晉升團隊主管等)提高的情況下不斷的跳槽短期內是可以有一定的售價提高(如多個一兩千塊),但是卻失去了積累并向更高方向跳的能力,只能從一棵樹上下來再爬到另一棵樹上而不是在樹上往更高的樹枝上跳,
每個人時間的價值,時不時被高估,時不時被低估,才是常態,價格和價值剛好重合時小概率事件,個人不斷成長,就是個人的價格終將被低估,這是必然。——李笑來
很容易理解的概念,老板如果給員工的薪水過高,成本提升使得企業沒有競爭力,給的薪水太低,人都跑了,所以不管是不是人才,大抵上給的都是平均水平的工資,所以人才都是被低估的;這條路上只有先做自己的老板,通過不斷的積累,最終才能獲得成為別人老板的資格。成長的機會從來都不是老板給的,而是自己爭取的,被動等待別人給與的機會或者業務最終只能養成越來越傾向于安逸的毛病。
總結一下,要提高自己的時間單價除了考證之外,給老板打工同時為自己打工,需要尋找到一個可以給自己持續成長的方向,尋找競爭的環境,現在賣時間只為了將來更好的買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