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遠星系的光跋涉上百億光年,
掙扎來到我身邊
到來時那星系已消失在
望遠鏡能觀測到的宇宙邊沿。
看到的已是他遙遠的過去,
穿過正在膨脹的空間
漂泊成未來的彼岸?
時間,距離是想象不到的遙遠。
蜉蝣朝生暮死
看我是長壽的神仙。
草履蟲化成淚滴,
變形蟲被太陽蒸成水氣。
星光跨越不同時間,不同距離
匆匆在我眼里匯集,
看到的星光
都是不可捉摸的偶遇。
如同你,說遠,你在天際,
說近,你在我心里。
背景資料科普來自百度
所周知,在宇宙中看到越遠,我們就能看到越遙遠的過去。111光年外的CL J1001讓我們看到了上百億年前這個星系團剛誕生不久的樣子。CL J1001在這一階段的成長速度讓科學家大吃一驚,其核心區域包含了11個大質量星系,其中的9個正經歷著瘋狂的恒星嬰兒潮——恒星形成率高達每年3000個。這也表明了這些星系中大量的恒星是在星系團形成之后才誕生的,而不是之前。
天文學家通過確定星系的“紅移”來測量它的距離。“紅移”現象是宇宙擴張的結果,宇宙中任一遠處物體似乎都在遠離我們,因為它們的光線穿過正在膨脹的空間,到達我們的望遠鏡時,都被拉伸到波長更長,更紅的波段。“紅移”越大,該星系距離我們越遠。
蜉蝣 百科名片蜉蝣目(英文:mayfly,學名:Ephemeroptera)通稱蜉蝣,具有古老而特殊的性狀,是最原始的有翅昆蟲。和蜻蜓目可同分為古翅次綱,他們的翅不能折疊。蜉蝣目昆蟲體形細長柔軟,體長通常為3-27mm,觸角短,復眼發達,中胸較大,前翅發達,后翅退化,腹部末端有一對很長的尾須,部份種類還有中央尾絲,稚蟲水生,成蟲不取食,壽命很短,僅一天而已。所以成語中「朝生暮死」指的是蜉蝣由稚蟲變成成蟲后的生命。 蜉
如何去詮釋我們的生命呢?我們因該更加的去真愛我們的生命所處于的時間,難道不是嗎?
壽命最短生物。是無脊椎動物中的草履蟲和變形蟲
無脊椎動物草履蟲和變形蟲的壽命是以晝夜或小時來計算的,它們的壽命最多是一晝夜。
脊椎動物中,壽命最短的是彈涂魚,這種身長才幾厘米的小魚,壽命不到一年。
昆蟲類的壽命很特別,普通的蒼蠅的成蟲壽命是15~25天,如果連它的幼蟲期和蛹期都包括在內,它的壽命則是25~70天。
蜉蝣的幼蟲期數月至1年或1年以上,蛻皮20~24次,多者可達40次。成蟲不食,壽命短,一般只活幾小時至數天,所以有“朝生暮死”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