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4日,臺灣綜藝節目《康熙來了》停播。
這個陪伴了大家無數無聊夜晚的無厘頭綜藝就這樣畫下了句點。
(一)
《康熙來了》是臺灣家喻戶曉的電視談話性娛樂節目,于2004年1月5日開播,原名《奇怪十點鐘之康熙來了》。“康熙”二字分別取自兩位男女主持人姓名的第二個字:蔡康永和徐熙娣。蔡康永儒雅得體,小S搞笑夸張,看似毫無關聯的兩個人湊在一起就像番茄雞蛋這道萬年家常菜,彼此相得益彰。
第一次看《康熙來了》是在大一,彼時還是含蓄害羞的年紀,往往會被小S的出格言論和不羈作風嚇到,但同時卻又深深喜歡這個肆意灑脫的女孩。當時大陸綜藝還是《快樂大本營》、《我愛記歌詞》的天下,滿屏的青春活潑、積極向上,與普羅大眾的核心價值觀嚴絲合縫不敢造次。
每次在宿舍看康熙笑到前仰后合時,室友總是一臉茫然,完全無法理解。偶爾帶著室友一起歡樂,她們又無法接受主持人和嘉賓過分開放的作風,甚至覺得少兒不宜。久而久之,康熙就成了我一個人的下飯菜、床頭書。
不過,她們還是會重復問我同一個問題:你為什么喜歡看《康熙來了》?
恩,為什么呢?
是因為可以看到臺灣文化,了解臺灣風土人情?
因為,突然發現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可以有如此迥異的看法?
是喜歡美食part,對著電腦屏幕流口水?
因為可以看到很多世俗無法接受的那些人在節目上剖析內心,從而更加理解人與人的不同而心懷包容?
是單純喜歡小S毫不做作的性格?
是喜歡蔡康永呵護小S的溫柔模樣?
抑或是總能被陳漢典的美食問答戳到笑點?
恩~
都有吧。
(二)
《康熙來了》對我而言最大的意義,大概是讓我看到了一個不同的世界吧。
原來女孩子可以吃男孩子豆腐,可以毫不遮掩地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撒嬌彪悍敏感堅強這些看似截然相反的形容詞可以用在同一個人身上。
原來男孩子可以化妝打扮穿女裝,可以雙膝并攏手叉腰,可以任性地像八歲孩童,也可以成熟穩重不動聲色。
原來男孩子可以喜歡男孩子,女孩子可以喜歡女孩子。
原來不同的職業會有同樣的煩惱,不同的國家會有同樣的觀念,不同的表達說的是同一個想法。
原來鼻子里的假體可以是自己身上某一處的骨頭,原來整容不是一個諱莫如深的話題,原來這是每個人的權利和自由,我們可以欣賞可以評論可以不屑但無權抨擊無權歧視。
原來愛一個人可以這樣。
原來還有人信這個。
原來他竟然碰到過這樣的事。
原來這是真的。
原來這是騙人的。
原來有那么多好玩的事情,好吃的食物,好不一樣的人生。
(三)
還記得和小S互懟的趙哥,雙眼皮割了這么久應該已經完全恢復了吧?
總是被講與Kid不和的Leo,最近很屌哦。
總是被S和康永追問羅志祥的愷樂,再也不用回答這個問題了。
動不動就哭的瑤瑤去了娜姐的《偶滴歌神啊》,人設依然是性感的大胸妹。
總是被S虧得劉真老師還是那么愛買鞋子嗎?
黃國倫老師上別的節目不會被搶話了吧?
不曉得張克帆有沒有瘦一點~
曹西平大哥,上了年紀要學會心平氣和,不要輕易生氣哦。
大姐大羅霈穎應該還是那么愛美吧。
陳為民應該還是那么會把妹吧。
還有,能把S嗆到無力還嘴的安鈞璨,大家會永遠記得你最好的那一面。
(三)
還記得最后一期蔡康永哽咽著說,很擔心習慣看康熙的人以后不知道要看什么。似乎,這種擔心是多余的呢。轉眼間,康熙已停播近一年,我們也并沒有因此吃不下飯,睡不著覺。各種網綜層出不窮,霸占著各大視頻網站,類目之多讓人眼花繚亂。
是啊,康熙來了,又走了。我們不舍過,留戀過,轉眼又忘了。
但是《康熙來了》留給我們的東西還在,于是我在與朋友討論性取向的時候想到你,在看到藝人在別的節目上卸妝時想到你,在翻遍各大視頻網站都找不到合適的節目可看時想到你,在S發微博時想到你,在臺灣某三線小藝人赫然出現在熱搜榜時想到你……
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