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空窗期:調好方向再出發

職業空窗期

方向比努力重要,在不適合自己的方向上努力,只會南轅北轍。因此,在職業空窗期里,在踏出下一步之前,需要靜下心來好好思考,我的這場人生長跑究竟何以為終,接下來要去向何方?

從三月初拿到離職證明開始,就暫時地告別了朝九晚五的生活,再加上是裸辭,因此也步入了人生第一個職業空窗期,開啟了這段孤獨的自我探索之旅。

不同的人進入職業空窗期的原因不一,可能是主動求變(基于個人發展、追求興趣的考慮等),也可能緣于被動因素(企業/團隊變動、身體原因、家庭原因等)。但這終歸是職業道路上的一次轉變,決定了后續職業發展甚至是未來生活的走勢。在這場一個人的戰斗里,最考驗人的心智,最磨礪人的毅力,要么涅槃重生,要么就此消沉。自我變革是一條漫長曲折的道路,需要反思總結過去,從過往中獲取經驗教訓,但同時也要斷舍離,放下包袱前行,重新認識自我,尋找人生方向,制定規劃,努力提升自己,一步一腳印的朝著目標前進。

如果在決定做出重大改變之前,就已經了解改變的過程中可能經歷的一切,那么當挑戰真正來臨時,也許你會更加從容的面對這一切,并堅持下來走到最后。

改變的過程

改變的過程

以我自身為例,在決定做出改變之前,心中早已經歷了無數斗爭。在很長一段時間里,腦海里的兩個小人各執己見,互不相讓,誰也沒能夠說服誰,自覺在原來的崗位上還有未竟之事,卻也無法壓抑一顆冒險的心。于是徘徊不定,焦慮不安。隨后心中的天平慢慢傾斜,想要做出改變的愿望愈發強烈,但仍不確信自己能否應付改變所帶來的一切。

最終當我決定改變,并踏出第一步的時候,事實上,心中對過往的不舍與未來的期待,都只是短暫停留,之后便歸于平靜。從那一刻起,我唯一需要關注和傾聽的,只有自我。

有些人很快發現,改變給他們帶來的沖擊比想象中的要大,這種不適應讓他們慌了陣腳,開始后悔此前的估計不足,懷疑這樣做到底改變了什么,并否定自己做出了改變的決定。

而即使沒有一開始就否定自己走上了改變的不歸路,面對無可避免的挫折與失敗,也難免會陷入負面情緒中。害怕甚至恐懼,不斷的拷問自己,“改變,我真的做到了嗎?”

就好像離開自己耕耘多年的島嶼,跨上獨木舟,揚帆出海,開始了尋找另一個豐饒小島的旅程。途中礁流暗涌、風雨兼程,只知道海中必定有一個理想之地,卻不知道它在何處、自己去往何方。即使偶然尋得一地,也多與心中理想相去甚遠,或者覺得今不如昔。如此反復,心生懷疑,自責內疚。長此以往,很多人感覺幻想破滅,在途中迷失了自我,忘記了自己的初衷,選擇了逃避,選擇了妥協。委屈求全,這無可厚非,但也是無奈之舉。

即使把握住了做出改變的初衷,執意要到達理想之地,長期的挫敗與失意、深深的孤獨感與無力感,也容易讓人變得抑郁,在達到目標之前,心有郁結而不得解,日不能食夜不能寐,惶惶不可終日。

如果能夠克服以上這些負面情緒,始終清晰自己的目標與方向,頂住壓力,不斷嘗試與摸索,越挫越勇,逐漸地就會發現自己離夢想中的自己越來越近。最終找到自己的定位,摸索著建立起適合自己行之有效的方法論,使得每一次的歷練都形成正面反饋,激勵著自己繼續前行,達成目標。

在我的職業空窗期中,也走過了類似的心路歷程,其中的酸甜苦辣不足以一一與人道,欣慰的是最終能夠堅持下來,慢慢的適應,并以良好的心態接受所有的成功失敗。

不上班的日子,每天都有大把的時間可以自由支配,除了安排適當的休閑活動來調劑生活以外,應該如何有效利用時間,完成個人職業轉型或者收獲自我成長,為自己的職業發展和生活發展增添動力?

基于我自身的經驗,在這段時間里,我做了幾件事情,來幫助自己確定目標和方向,制定規劃并用心執行,保持飽滿緊張的學習狀態,不虛度寶貴的時光。

  • 反思過去,總結經驗
  • 認識自我,明確目標
  • 自我提升,做好準備
“生活之輪”

反思過去,總結經驗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每當一個事情告一段落,我們總是習慣性地做一個回顧總結,為什么?因為回顧過去有利于我們更好地了解自己,總結事物發展的規律有利于指導未來的實踐,而從過往獲得的經驗教訓,則提高了我們的知識水平,促進了個人成長。

所以,在職業空窗期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全面系統地梳理自己的過往,包括職業發展、個人成長、家庭社交、身體健康、財務狀況和休閑活動等。

為何要如此全面地省視自己?事實上,當我們要全面了解和評估一個人時,就無法忽略他八小時以外的人生,對于了解我們自身也一樣。

“生活之輪”包含了各種不同的主題,我們常說“生活不只有工作”之類的話語,因為我們在思考決策的時候,往往不僅僅落腳于某一主題之上,而是潛意識里基于所有主題權衡之后得出的結果。太多的事實都證明了生活之輪失衡后導致的分崩離析、支離破碎。

在離職后的幾天,我就開始系統地回顧過去幾年間的生活,簡要地整理成博文《工作四年:在行進中思考》,對生活中的各個方面進行了自我省視和總結。

  • 職業發展。全面的回顧職業發展歷程,回想每個階段的主要經歷、收獲與成就;重新審視自己的工作方法,評估自己的工作效率,總結掌握的工作技能,找到優點與強項、缺點與不足;回想自己遇到的工作難題和解決方法;回想自己對團隊的貢獻,團隊的優點與缺點;重新審視所在的行業領域,總結業務規則。
  • 個人成長。回顧個人成長歷程,全面評估自身的能力矩陣,包括但不限于學習、溝通、思維、執行、組織能力,以及是否具備全局視野和成熟心態,是否建立起完善的知識體系和系統的方法論等。
  • 家庭社交。反思自己在生活中,是否盡到作為家人的一份責任、作為朋友的一點關懷,是否能夠處理好職場人際關系,是否能夠把握好自己的社交位置。
  • 身體健康。反思自己過往的健康狀態,是否擁有健康的生活習慣、飲食作息,是否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心理健康等。
  • 財務狀況。全面審視自己的財務狀況,是否養成記賬習慣,是否學會投資理財,是否擁有良好的消費習慣等。
  • 休閑活動。回顧自己的興趣愛好、休閑娛樂活動等,是否培養了自己的生活樂趣,擁有積極樂觀的心態。

對過去全面的反思與總結,可以幫助我了解過去的自己。但是,如果想知道在接下來的人生中如何與自己和諧相處,想知道現在的自己的真實想法,以及夢想中的自己是怎么樣的,還需要對自我進行更深刻的拷問。

這聽起來可能會有些拗口,但事實上,不少人并不清晰的知道自己當前的想法和未來想做的事情,也就是沒有明確的自我認識和人生目標。

“職業甜蜜區”

認識自我,明確目標

如果你想去某個地方,那你需要搞清楚三件事情:

  • 你現在的位置在哪里?
  • 這個地方在哪里?
  • 怎么從現在的位置去到這個地方?

所以,想要獲得一個契合自己的職業崗位之前,需要做三件事情:

  • 重新認識自我
  • 尋找人生目標
  • 制定人生規劃

只有在適合自我定位、契合人生目標、符合人生規劃的職業崗位上,才能夠最大程度的發揮個人才能,獲得最高的滿意度。

可以通過坦誠的回答一些問題,來一步步描繪自我,包括角色、興趣、技能和個性等。

  • 你是誰?
    每個人都擁有多重角色,寫下你的十個角色,比如父親、軟件工程師、足球愛好者等,為這些角色排列重視程度,并且為每個角色回答兩個問題,“為什么你將自己定義為這個角色?”,“這個角色哪里讓你心動?”。最后按重視程度閱讀這十個角色和問題的答案,記下它們的共同點。

  • 你喜歡做什么?
    你喜歡參加什么活動?什么事情能夠讓你全神貫注,忘記時間的流逝?即使是孩童時代的興趣愛好也可以寫下來。

  • 你擅長做什么?
    什么事情是你想做就能做得好的?列舉出來。

  • 你的個性怎么樣?
    職業興趣是個人性格的表達方式,確定你擁有哪一種類型的個性傾向:事業型、社交型、藝術型、學者型、現實型或傳統型。

  • 你是什么樣的人?
    挑選十個左右的形容詞來形容你自己,然后讓身邊的親人、朋友、同事也挑選一些形容詞來形容你,對比總結之后,就可以準確全面的評價你是什么樣的人了。

通過以上問題的答案,你已經可以清晰地看到一個真實的自己了。當你找到一個事情,是你的興趣所在,符合你的個性,而且你有能力將它做好時,你就相當于找到了你的“職業甜蜜區”,可以實現個人興趣與職業的完美結合,輕而易舉地出色完成工作。

接下來,你需要探索自己的人生目標是什么?

人生目標,是生命里的燈塔,無論何時,都給予你方向和動力,指引你接近理想中的生活,激勵你成為夢想中的自己。方向比努力重要,在不適合自己的方向上努力,只會南轅北轍。因此,在職業空窗期里,在踏出下一步之前,需要靜下心來好好思考,我的這場人生長跑究竟何以為終,接下來要去向何方?

可以通過回答幾個問題來幫助你確定或塑造自己的人生目標。

  • 回想一下你曾經覺得很有成就感的情形,當時你做了些什么?你為什么會感覺良好?
  • 列舉出一兩個你的人生偶像。你最佩服誰?為什么?用幾個詞描繪一下這個人。
  • 你希望朋友們怎么緬懷你?假設你已經不在人世,你希望別人用怎樣的表達來紀念你?
  • 如果兩年后的今天,你上了雜志、報紙或者電視節目的封面報道,而且還引用了你說過的話語,你覺得會是什么樣的話語,這篇報道講的是什么內容?

這些問題的答案可以幫助你確認自己喜歡從事的活動、認可的人格品質、人生價值和短期目標,從而描繪出人生目標的輪廓。

如果你無法確定自己的目標,該怎么辦?首先要明白,這是一種普遍情況,世上只有很少數的人,有勇氣尋找和追求自己的夢想。其次,通過專注于自己當下的工作和生活,依然可以實現成功,獲得滿足感。

同時,人生目標并非一成不變,隨著人生閱歷的增加、人生階段的遷移,或者遭遇生活中的重大變故,個人目標都有可能出現變化,我們需要不斷的對它進行修訂,以保持它對于生活的指導意義。

在深刻認識自我和明確人生目標之后,就可以制定自己的短期、中期和長期規劃了。然后在調整好的方向上,按照規劃好的路線,全身心地付出,努力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

完成自我探索之后,面對未知將來的那種恐懼感與無力感也隨之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堅定與自信,確信通過努力是可以完成轉變的。職業空窗期是全面的自我提升的最好時機,通過建立系統的知識體系,描繪自己的能力矩陣,鞏固優勢,補強劣勢,為新的職業機會做好準備。

系統化的知識才是經驗

自我提升,做好準備

自我提升應該是有意識、有目標、有計劃的系統行為,應該搭建起個人的知識生態,讓知識獲取、知識消化、實踐鍛煉形成循環反饋,讓知識成為源頭活水,不斷為你的成長進步提供動力。

  • 搭建知識體系
  • 系統學習整理
  • 不斷練習實踐
  • 反復調整優化

推薦兩篇文章,講述了如何搭建個人知識體系,以及如何通過刻意練習成為領域專家。

在這段時間里,我也整理了自己的知識體系,梳理了知識脈絡和技能圖譜,對于各種類型的知識有了全局的理解,能夠正確的對待海量紛繁的知識信息,有所取舍,加強系統化學習的能力,擯棄過多碎片化信息的汲取,保持條理清晰的學習節奏,重視知識總結和實踐。

以下是前段時間研讀的部分書籍,并對其中的要點精髓做了讀書筆記。

  • 《跨界-開啟互聯網與傳統行業融合新趨勢》,其實是2014年互聯網跨界趨勢報告。
  • 《跨界2-十大行業互聯網+轉型紅利》,2015年互聯網+發展報告,幫助理解互聯網行業趨勢。
  • 《騰訊方法》,挑選了三個案例,講述了騰訊在產品開發和運營上的思路和操作細節,對于產品戰略布局、產品策劃運營、團隊管理和敏捷開發都有所啟發。
  • 《商業模式新生代》,一張畫布,設計創新的商業模式,指導你站在全局的視角理解一個企業如何運轉。
  • 《商業模式新生代-個人篇》,商業模式畫布在個人職業生涯方面的具體應用,幫助重塑你的職業生涯,本文中“認識自我,明確目標”一部分的內容,可以在這本書中找到更詳細的指導。
  • 《產品前線》,選取了48個互聯網產品實踐案例,但由于是案例集合,缺乏系統性,建議火速一讀即可。
  • 《用戶體驗要素-以用戶為中心的產品設計》,短小精悍,字字珠璣,句句箴言,細細思考之后就會發現,用戶體驗要素模型,不僅僅適用于產品設計,同樣適用于日常的思考決策與為人處事。
  • 《簡約至上-交互設計四策略》,精煉的產品設計圣經,值得反復研讀。
  • 《破繭成蝶-用戶體驗設計師的成長之路》,用戶體驗設計師或交互設計師的工作指南,寫得通俗易懂。
  • 《金字塔原理》,提出了一種寫作、思考和表達的結構化方法,但因為是翻譯作品,通讀起來稍顯晦澀。
  • 《從零開始做運營》,互聯網運營從業者的工作指南,運營工作內容和流程概覽。

除了讀書之外,還需要勤加思考和實踐,畢竟“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也只有學以致用才能領會更深。因此,我將學到的知識應用于博文寫作,將商業模式和用戶體驗設計知識應用于全新的產品策劃實踐中,將用戶體驗要素模型靈活應用于面試準備過程等等。

即使在職業空窗期,也需要保持飽滿的學習工作狀態,以便的新的職業機會來臨時,能夠快速的進入狀態,做好準備,平滑的過渡到正常的工作生活節奏中。

結語

事實上,對于過去的反思總結、認識自我、明確目標和自我提升,是刻不容緩的事情,無論在什么樣的時期里,都需要去關注和執行,只不過在職業空窗期里,會擁有更好的契機和更迫切的需求罷了。

關于做出職業改變的決定,如果你無法堅定的說服自己,那你也無法說服別人理解你的離職動機,也很難讓人認同你的職業追求和目標,這將是新雇主考察你與新職位設定是否匹配的重要因素。

其次,辭職帶來的影響,特別是裸辭之后所要面臨的各方壓力,可能是你始料未及的。比如,經濟來源中斷后的生活壓力,親朋好友時不時關心帶來的精神壓力,而更多的可能是自己的期望與現實不符帶來的壓力。有時候,可以通過外出旅游或者回家靜養,暫時的回避現實,但這并不是根本的解決方法。

所以,請謹慎對待每一次職業改變,而一旦踏出這一步,就要把握契機,深刻認識自我,明確目標,調整方向,然后繼續前行。


蔡子聰
2016-5-29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