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夫子又回到令人敬仰的形象,他這么崇尚禮、孝的人,能在本文提出不重形式,在乎內心的想法,實在不易,這才是萬代師表應有的胸襟和情懷。
他嬉笑怒罵,皆成文章,自成體系,令人難望其項背。幾千年來,數百億地球人能成神為圣的少矣,真·牛人!
原文
林放(1)問禮之本。子曰:“大哉問!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2)也,寧戚(3)。”
注釋
(1)林放:魯國人。
(2)易:治理。這里指有關喪葬的禮節儀式辦理得很周到。一說謙和、平易。
(3)戚:心中悲哀的意思。
譯文
林放問什么是禮的根本。孔子回答說:“你問的問題意義重大,就禮節儀式的一般情況而言,與其奢侈,不如節儉;就喪事而言,與其儀式上治辦周備,不如內心真正哀傷。”
評析
本章記載了魯人林放向孔子問禮的對話。他問的是:禮的根本究竟是什么。孔子在這里似乎沒有正面回答他的問題,但仔細琢磨,孔子還是明確解答了禮之根本的問題。這就是,禮節儀式只是表達禮的一種形式,但根本不在形式而在內心。不能只停留在表面儀式上,更重要的是要從內心和感情上體悟禮的根本,符合禮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