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親愛的朋友,大家早上好;
今天是是2017年的3月15號星期三
本周主要分享的是來自心理學范疇的,
對于很多朋友來說可能是很新鮮的知識,
一種全新的思維模式。
星期一,咱們和大家分享了ABC理論。
我們知道了不論發(fā)生什么事情,
那個發(fā)生的事件本身并不是影響我們感受和情緒的原因。
真正影響我們情緒的是介于事件和情緒之間的那個B,也就是信念。
比如一個人罵了你,罵的很難聽;結果肯定是你很生氣。
而事實上,真正讓你生氣的并不是那個人罵了你這件事情,
真正讓你生氣的是,你認為那個罵是在侮辱你,傷害你。
所以,真的讓你生氣的是你的這個判斷,是這個認為,是這個信念。
星期二也就是昨天咱們和大家分享了有哪些信念是不合理的信念。
以及這些不合理的信念和思維習慣的特征是什么。
不合理信念的特征是三條:
1、絕對化的要求;
2、過分的概括化;
3、糟糕至極的結果。
今天咱們主要和大家分享的一種全新的思維方式是,
但我們覺察到發(fā)現(xiàn)自己出現(xiàn)了情緒困擾的時候,
或者是我們感覺到壓力巨大,或者焦慮無奈的時候,
如何進行自我的心理治療。
在合理情緒療法理論中,
進行自我心理治療的過程是這樣的方式:
首先,選取最近發(fā)生的對自己的情緒影響比較大的一件事情,
(比如吵架、莫名其妙的發(fā)火或者心情格外不好都可以)
選好影響情緒的事情之后,
先把這件事情簡單的用筆描述下來。
寫好事件的描述之后,回憶一下自己當時的感受,
和那件事情對自己的情緒和行為造成的后續(xù)影響。
以及發(fā)生了那件事情之后,自己想到了什么,
自己是如何評價那件事情那個人,自己是如何評價自己的?
這些問題和答案,都用筆記或者日記的形式記錄下來。
記錄下來之后,
再根據(jù)昨天和前天講述的知識內(nèi)容,
找出其中的不合理信念B及其特征。
找到信念B之后,你需要問自己以下四個問題。
1、有什么證據(jù)或理論,支持這個信念?
2、有什么證據(jù)或理論可以證明這個信念是不合理的?
3、怎樣看待這個事件更為合理?
4、改變了自己對于這個事件的看法和解釋之后,
自己的情緒和后續(xù)行為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
合理情緒療法的治療過程,
由A、B、C、D、E、F六個部分組成
a、發(fā)生的事件;
b、人們對事件所持有的觀點或信念;
c、觀點或信念,所引起的情緒及行為后果;
D、勸導干預;
E、治療效果;
F、治療后的新感覺;
人們在面對外界發(fā)生的負面的事件的時候,
為什么會產(chǎn)生消極的不愉快的情緒體驗呢?
人們常常認為,罪魁禍首是外界的負面事件A;
但是合理情緒療法認為事件A的本身,
并非是引起情緒反應或行為后果c的直接原因,
人們對事件的不合理信念B,也就是想法看法或解釋,才是真正的原因。
因此,要改善人類的不良情緒及行為,就要進行勸導干預D,
非理性觀念的發(fā)生與存在,而代之以理性的觀念,
等到勸導干預D產(chǎn)生的效果E,
人們就會產(chǎn)生積極的情緒及行為,
心理困擾就會減輕或者消失,
人也就會有愉悅充實的新感覺F產(chǎn)生。
以上這些過程也就是一般心理咨詢師為你做的普遍工作了。
當你約見心理咨詢師之后呢,
一般會進行大約20分左右的閑聊,
目的就是拉近距離和彼此熟悉。
然后,心理咨詢師就會讓你描述你的困惑。
首先就是描述最近發(fā)生的那個事件。(我們大家都知道這就是A)
描述的過程,一般心理咨詢師會做咨詢記錄。
一般情況下也會對事件的細節(jié)問的比較具體。
然后,就會和我剛才讓你做的事情差不多了。
回想感受,回想事件的影響。回想事件的后果。
再然后,就是和你一起分析討論,
A和C中間的那一個B是什么。
------------------------------------------------------------------------------------------------------------------
找到了不合理的信念B之后,
心理咨詢師一般情況下會采用2種方式進行勸導。
這兩種方式——
第一是與不合理信念辯論;
第二是想象的技術。
咱們一條一條來說。
與不合理信念辯論的方法有兩種:
第一,質(zhì)疑的方式:
你有什么證據(jù)能證明你自己的這一觀點?
是否別人都可以有失敗的記錄而你卻不能有?
是否別人都應該按照你想的那樣去做?
你有什么理由要求事物按照你所想的那樣發(fā)生?
請證實你自己的觀點。
通過提出以上這些問題,從而讓自己意識到:
1、哪些不合理的信念是不現(xiàn)實,不合邏輯的;
2、哪些信念是站不住腳的;
3、什么是合理的信念,什么是不合理的信念;
4、最終以合理的信念取代那些不合理的信念;
第二,夸張的方式:
對信念的不合理之處,故意提出一些夸張的問題。
這種提問方式猶如漫畫手法,
把信念不合邏輯、不現(xiàn)實之處,
以夸張的方式放大給自己看。
比如,一個有社交焦慮的朋友,他的想法是:
別人都在看著我,我很緊張。
他可以問問自己:是否別人都不干自己的事情,都圍著自己看?
要不要在自己身上貼張紙寫上:不要看我?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除了與不合理信念辯論的方法,
認知情緒療法的還有一種方式叫做想象技術。
基本步驟是:
在想象中進入自己產(chǎn)生過的不良的情緒反應,
或者自我感覺最受不了的情境之中。
體驗在這種情境下的強烈的情緒反應。
在想象當中,
通過調(diào)整自己對人、事、物的看法來改善自己的情緒。
比如:一個不敢在公眾面前演講的學生。
可以先閉上眼睛,做幾個深呼吸,深深的吸氣慢慢的吐氣。
然后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想象自己正站在幾萬人會場演講的情景。
臺下的人鴉雀無聲的看著自己,
他可能感到,非常恐懼和窘迫。
此刻,保持這一想象情景,
想辦法把剛才這種情緒改變?yōu)橐环N適度的反應。
比如適度的緊張,適度的擔心。
比如他可以這樣想:
我既然已經(jīng)站在所有人面前了,
就不能講一半逃走,那樣更丟人;
我也不能傻站在這里一句話說不出來,那樣會更難受。
所以,不管怎樣,我必須堅持講完。
這樣一想,反而不像剛才那樣恐懼了。
認識到了自己的情緒大部分是由自己的想法造成的,
想法改變了,情緒與感受,也就改變了。
這就是認知情緒療法當中的想象的技術。
以上就是我們今天和大家分享的自己療愈自己焦慮困擾的方法,
有任何想法和建議歡迎大家在咱們頁面下方點擊寫留言。
再次感謝大家的關注,
明天同一時間繼續(xù)分享心理學范疇的全新思維模式。
此致敬禮
你最真誠的朋友 ?陳楚?
2017年3月15日 ? 清晨
沒關注的朋友請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chenjiming9)!
關注之后回復你的想法,
很可能最幸運的人就是你哦!
閱讀原文: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4MjQyMTY1NQ==&mid=2247484851&idx=1&sn=ecdd6b85cb924e3d3e2db3b4b5d6dbe4&scene=0#wechat_redir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