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洗澡的時候,總喜歡聽聽歌或者聽聽電臺。
今天洗澡時聽一電臺,主播是一個到處旅行的女生,聊到“Don't be afraid to fail,be afraid not to try”,舉了一個例子:《伊麗莎白小鎮》男主生意失敗后想自殺,在自殺前跟女主告別;女主說以為你跑下來是不希望我走,原來是說你有多悲慘,接著對著男主不停地重復“you fail,you fail,you fail,fail fail fail....”說得男主都不好意思了。失敗沒什么大不了,最可敬的是就算你失敗了,人們還納悶為什么你還笑。
聽了這故事還是挺大腦發熱的,好像自己以后就不怕失敗一樣。然而故事歸故事,關鍵是怎么做到不怕失敗呢?譬如當你失敗時,應該怎么調節心態呢?積極心態不是一時半會就能培養,據說至少得經過半年時間刻意練習。如果聽了故事沒有任何刻意行動,那么故事就變成“雞湯文”了。
《拆掉思維里的墻》里,古典就拆掉了“雞湯”的墻,一些成功學、雞湯文認為只要做到某一點人人都能成功,忽略了那些成功人士的客觀存在的條件:比如比爾蓋茨輟學還能獲得巨大成功,有一部分得歸因于他有個與IBM高層同在一慈善組織的母親,除了早早接觸計算機編程,還有得天獨厚的人脈。并且為了投身計算機軟硬件行業而輟學,也不用為柴米油鹽而憂心,只需專注地做他想做的。
雞湯歸雞湯,成功的必要條件并非要有背景,普通人如何追求成功呢?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定義成功。如果把成功定義成:越來越接近目標,那么設定合理的目標,確實是人人都可以實現成功。失敗,就是離目標還遠著呢,那就再努力一點去接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