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解老的千千萬,卻離老子越來越遠,不忍讓老子的苦心白白浪費,今天就給它撕開一個小角,讓大家窺探其中的奧秘。
道德經流傳了進三千年,為什么會經久不息,為什么會名動世界,那一定有它值得世界記憶的內涵,那到底是什么?
我們來慢慢探究道德經中的驚天大秘密是什么?
老子的來歷是個謎,老子的出生不明,老子的死亡不明,只是記載了老子曾做過周朝“守藏室之官”,也就是管理藏書的官員。
老子的一生是很平淡,沒有什么驚天之舉,他沒有從政,也沒有習武,也沒有去育人。所以老子不是個政治家,不是個軍事家,也不是個思想家。所以后人對他的評論應該是不實的。
但從后來的孔子幾次向老子請教,可以看出老子在當時還是很有知名度的,也就是說老子的知名不是在政治,不是在軍事,也不是在思想,那是什么讓老子擁有了很高的知名度的?
有一則孔子問禮老子的故事:
公元前523年的一天,孔子對弟子南宮敬叔說:“周之守藏室史老聃,博古通今,知禮樂之源,明道德之要。今吾欲去周求教,汝愿同去否?”南宮敬叔欣然同意,隨即請示當時魯國的國君。得到魯國國君的批準后。排遣一輛二馬拉的馬車,一個書童,一個車夫,由南宮敬叔陪孔子前往東周。
從這則故事中我們可以得知老子是明道德的人,老子的知名是懂得了道德。
那什么是道德,這就是引出了我們的道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