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是童書,不如說是親子閱讀書。我一開始選這本是因為書里寫的是習慣養成童話。最近發現妞磨蹭的習慣很嚴重,所以我一看書里有個小故事是說磨蹭的,而妞又那么愛聽故事,我想如果她聽進去了,那這個故事就沒白講。
這本書每個故事的主題都挺好的:不要吃手指頭,吃飯不要大聲說話,做事不要磨嘰,上課要認真聽講,不要沉迷于電視,注意用火安全,學會接納自己,樹立信心,學會感恩等等。
給妞讀的時候,第一段“葉兒真綠,花兒真香,勤勞的蜜蜂姑娘,采著甜甜的蜜糖。”我還沒念完呢,妞就打斷我說—媽媽我不想聽這個故事,你換一個吧!
我的“小目標”還沒完成啊,磨蹭的小故事還沒講呢,就不聽啦?我不甘心地說,那這個不講的話,就沒有故事聽了…妞這才很不情愿的說—那好吧,你還是講吧。
說實話,這幾句比較詩意的開頭,我也有點念不下去,還好后面慢慢開始講內容的時候,妞就聽得入迷了。后來妞要求我講了一個又一個,完全聽不過癮的意思。
這本童話故事書比較適合中班,大班的小朋友,對行為習慣的好壞有一定認知程度的小朋友。書里描寫的語言大部分很簡單,如果是有好幾種動物出場,它們是用同樣的話語來表述,這樣子就容易讓小朋友加深印象。這樣比起家長自己平時重復去叮囑好太多了。
每個故事講完之后,后面會有個“動動腦的小環節”,三個問題都很簡單。第一個問題會問故事里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第二個問題問小朋友他自己有書中提到的這個習慣嗎?第三個小問題如果你是故事中的這個主人公,你會怎么做?問題下面同時會給了三四個選項,我是選擇性的問,如果妞已經說出來,我就不問了,如果沒有,那我會把后面的提問引導一下來問,能說出來了,那么這個小故事差不多是理解的。這個部分,我覺得挺好的,能加深小朋友對故事里提到習慣的理解。
聽到不懂的詞,妞會問我,這是什么意思。有一個孝敬父母的故事,妞就問我,“孝敬”是什么意思,我說差不多是“對爸爸媽媽好”的意思。不懂的詞不多,有遇到,我也是用最簡單的方式解釋一下,這個不影響整個故事的發展。對于妞不太喜歡的描寫情景的段落,我會比較快速地念一遍或者干脆跳過去,念到她感興趣的,我會加重語氣一些,她看到我的表情會樂,能讓她覺得好聽,我覺得很值。
我感覺讀這本書最大的收獲就是,可以不用自己苦口婆心的在妞旁邊念叨,一個故事講明白一個做事的原則,我覺得很好。用她喜歡的方式來交流,再提起哪一個習慣的時候,好溝通多了。很適合睡前閱讀的一本親子閱讀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