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書 心理專題精選》十月半月刊:不想落后于時代,就要善于充電

大家好,我是簡書心理專題主編lekli,本專題十月的精選半月刊共有十五篇文章,共需花費你45分鐘的時間閱讀,希望你會喜歡

點擊文章標題可以閱讀全文,點擊作者名字可以進入作者首頁



圖片來自網絡

個人成長板塊:

作者:河南張宏濤

不想落后于時代,就要善于充電

這里說的并不單純指身體方面,但普通人往往只在意身體方面。即便是過勞死的年輕人,媒體和公眾也大都只會想到身體的熬夜,身體的休息不好,最多想到精神壓力大,卻少有人想到,這是沒有充電,能量耗盡導致的。

當然,絕大部分人沒這么慘,但我真的見過很多拼命向前沖,但后來一蹶不振的人。都是前期精神消耗太大,最后心理能量耗盡,心死或者至少假死了。如果在心理能量耗盡前,及時充電,就能避免這個問題。

點擊閱讀原文


作者:心理咨詢師楊尚瑩

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從了解自己開始

剛學騎自行車的時候,我們會把所有注意力集中在所有肢體的配合上,手需要扶著車把,屁股需要坐在車坐上,左腳右腳需要配合用力蹬。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掌握平衡,控制方向和速度。

初學的我們,能夠清晰的了解自行車是如何運行的。

可是慢慢的車技純熟了,幾乎屁股坐到自行車上,不需集中注意力,身體就自行配合著完成我們所需要的一切指令。

我們的體內也藏著這樣一臺自動運行的自行車,身為老司機的我們,車技已經純熟到完全意識不到自行車是如何運行的。

點擊閱讀原文


杭州170斤胖妞減重70斤變長腿女神

作者:時間獵人

如何養(yǎng)成鍛煉的習慣?

從2016年1月1日開始截止2016年6月17日,我已經堅持健身96天了,有沒有人覺得我很厲害^-^,特別自律?有沒有?

我很自律?不,我一點也不這么覺得,我跟大家一樣,并不比大家更加自律,我嘗試過養(yǎng)成很多習慣,比如早睡早起,比如練字,比如早起學英語,但,只有健身堅持下來了,所以我并沒有多少自律。那么為什么健身能夠一直堅持到現在呢?是因為健身現在對于我來說,已經變成了例行公事,變成了習慣,就像吃飯睡覺一樣,已經不需要我自律能力了。

點擊閱讀原文


作者:楊柳軒軒

了解人性,我推薦這6本心理小說

人人都應學點心理學,可是心理學專著太過艱澀難懂,理論也太過枯燥,學起來也不是那么容易。有沒有更好的推薦?那就來幾本心理學大師寫的心理小說。你會發(fā)現它比流行小說還流行,比教科書還深刻,比偵探小說還懸疑,比喜劇片還幽默,最關鍵還字字真理,直指人性弱點,亦透露人性關懷。

點擊閱讀原文



圖片來自作者原文

人際交往板塊:

作者:高浩容

愛情,沒有「路過」這回事

近日看了改編自張嘉佳小說的電影《從你的全世界路過》,我沒看過小說,但電影通過三段故事,訴說三段路過的方式。當中共同的信念,是愛情的突如其來,沒有人在愛情中能完全自由,以及當任何人出現在我們生命中,或者我們出現在他人生生命中。

所有的路過,都不可能僅僅只是路過。

點擊閱讀原文


作者:金玲老師的生涯空間站

情感|工薪子女如何滿足父母的需要

電視劇《歡樂頌》中有一對奇葩父母不斷跟女兒要錢補貼弟弟家用。無獨有偶,現實生活中,小茹的父母也不斷跟女兒要錢,這又是為何呢?

點擊閱讀原文

圖片來自作者文章

作者:妮秋兒

一開口就碰釘子是咋回事

溝通,早在張口之前開始。如果想不被拒絕,就需要清楚認識你們之間的關系,超越關系的話,會引起對方的反感甚至拒絕。

點擊閱讀原文


作者:袁筱魚

當你害怕“和別人不一樣”的時候,你在怕什么?

人是群體性動物,離開社會這個大的群體,就像手腳盡失,甚至記憶盡毀一樣。孤島難存活,自古人怕“煢煢孑立,形影相吊”。

于是,怕“被孤立”“被邊緣”的心理就讓人不自覺地在群體中,至少在表面上模糊自己的個性,隱藏真正的想法,以獲得更多的認同,尋得支持和依靠。

點擊閱讀原文


圖片來自作者文章

作者:王奕霖清純

第一印象顏值到底重不重要|從陌生到相愛

假如,你只有10秒時間,用來吸引對方讓對方對你感興趣想走過來和你聊幾句,交個朋友,你能做到嗎?

想想看,你自己是不是在第一眼印象這關就被淘汰掉了呢?

點擊閱讀原文


專業(yè)心理板塊:


圖片來自作者文章

作者:張晗心理咨詢師

淺析繪畫藝術性表達技術

繪畫藝術性表達技術屬于表達性藝術心理咨詢的一種。它最大的特點是借助繪畫這個工具,讓當事人不用通過語言投射出自己內在的想法、觀念或問題。

由于繪畫藝術性表達是一種投射技術,所以它可以繞過來訪者的防御機制和意識,真實地呈現來訪者的內心和潛意識,表達來訪者豐富而細膩的感受和體驗,所以那些對語言治療有阻抗的人特別適合繪畫技術。

點擊閱讀原文


作者:熊玲心理咨詢

守護秘密好沉重

如果說心里有魔鬼令人毛骨悚然,那么,心里有秘密也會令人恐懼不安。有一種神經癥,就是因為隱藏秘密或隱藏感情所致。懷揣秘密的人,就像懷抱定時炸彈一樣,不知它何時爆炸而心虛。如果當秘密已經不再是秘密了,而因秘密事件的傷害所造成的懦弱、敏感、強迫等個性特點,卻成為了纏繞一個人一生的惡魔。賈小歡和強強的故事,讓我們明白,守護秘密等于是在設置心理障礙!讓我們呼吁:父母們,請學習“教育”知識、善待孩子!

點擊閱讀原文


作者:慧讀99

面對親人意外死亡,我們應該怎么做

死亡,自古以來是一個沉重的話題。而若是親人的意外死亡,更是雪上加霜,很多人一時無法從中走出來。面對親人的意外死亡,我們到底應該怎么做呢?或許下面一些建議可以參考。

點擊閱讀原文



教育心理板塊:

圖片來自作者文章

作者:諾曦媽媽

別總向孩子道歉,那只會害了孩子!

父母的態(tài)度,對孩子具有巨大的暗示作用。

比如送孩子上幼兒園,如果媽媽很擔憂,孩子就可能感染了這種負面情緒,他會認為“媽媽這么擔心我,幼兒園肯定不是一個好地方。”

再比如孩子被小伙伴打了一下。如果媽媽微笑著說“你們在玩什么游戲呀?”孩子就會認為這是在玩游戲。

如果媽媽很嚴肅地對打人的孩子說:“你怎么打人呢?不要欺負我兒子!”那孩子也會覺得自己被打了被欺負了,甚至可能會覺得很疼,然后哭起來。

如果父母總覺得自己虧欠了孩子,必須要好好補償他,孩子自然就把自己當債主,認為大家都欠他,都要讓著他。更嚴重一點,甚至可能覺得全社會都欠他的。

點擊閱讀原文


圖片來自作者文章

作者:Liqi張

如何引導孩子正確地玩耍

玩耍,是兒童成長過程中的必修課。無論是單獨玩耍,還是群體玩耍,都可以提高孩子對這個世界的認知,提高交際能力,鍛煉體魄,培養(yǎng)健康積極的心態(tài)。

曾經有位媽媽在微博中發(fā)了一條信息,引起眾人關注。這位媽媽帶孩子出門玩耍,從上午9點到下午1點,孩子一直在重復著兩件。

點擊閱讀原文


作者:掬雪暖心

批評別人會上癮么?

說到摧毀自信、磨滅自尊、消除自由意志,在這人世間,沒有什么比密集、持續(xù)、蓄意的批評更有用的了。

不幸的是,這個世界上充滿了批評,而且很多來自我們的至親,顯得殺傷力格外大。

點擊閱讀原文


相信各位閱讀完本期十月刊的十五篇文章,也會有不少收獲。歡迎給喜歡的作者點贊或留言,這是支持他們繼續(xù)寫出好文章的動力。希望大家能夠喜歡這期的內容,多多轉發(fā),點贊

想要自己的文章也能入選本專題半月刊、月刊的小伙伴請多和主編我溝通啦~

【心理】專題信息欄

【心理】專題鏈接:心理

【投稿相關】:

給心理專題投稿一定要先看這里!

為什么我的文章主編不推薦請看這里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