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我們最擅長寫以最難忘的什么開頭的半命題作文。
是的,那時候我們年紀小,經歷的事情少。只要課堂上老師提示,這個難忘,那個難忘的時候。我們就情不自禁的覺得,是啊,太難忘了,以后還會發生類似的事情嗎?必須寫下來啊。
后來長大了,根本不記得小時候寫了什么。越長大越是記憶模糊,少年時代就是一個有磨砂的玻璃,看不清。
最近有人問我,讓我說一本影響最深的書籍和一部難忘的電影。我蒙圈了,長這么大,我沒有最什么。當這個問題出現時,我開始搜索,太不可思議,什么都沒有。
這些年看的書和電影難道是囫圇吞棗嗎?還是喜歡的太多、太雜,沒有唯一呢?
七月基本過半,我發現自己寫的東西,多屬于自嗨式。自己看看還行,類似心情日記。可是寫的東西要放到平臺上,這需要有共鳴的群體,必須有用有趣,才會讓人讀下去。
我應該如何去寫?如何去積累素材?如何每天都有文可寫?
以前,我每天睜開眼睛,還沒有起床,就開始考慮今天早晨吃什么呢?中午吃什么呢?晚上吃什么呢?水果吃什么呢?喝酸奶還是牛奶?吃,是我一天中考慮最多的事情。
而現在,我一睜開眼就問自己,今天寫點什么呢?如果沒有想法,就開始發愁了。我真的很怕自己堅持不下去,就這樣放棄,更怕以后放棄的更快,借口層出不窮。
有人給我提意見,給列出一個30日寫作計劃,把每天需要寫作的主題都給我訂好了。
嗯,其實這也是個不錯的主意。不管寫好寫壞,至少每天知道該寫什么。
又有人跑出來給我出主意,讓我把每天寫熱點新聞評論,不愁沒有話題。
嗯,是個好注意。
從別人口中說出來,真的格外輕松。這些道理自己都懂,依然不知道如何下筆。
看到有人發起各種打卡行動,對于已經習慣堅持的人,根本不算個事。這就就像他們吃飯、睡覺、上廁所一樣自然,而對于沒有習慣的人,真的是要花點時間和心思。
現在,越來越相信那句:優秀是一種習慣。
看人評論《傅雷家書》,說不經歷一些事,不會明白,要達到一個完美的人格,沒有嚴格的自律,沒有嚴格的要求是做不到的。
寫文也一樣,要寫出一個完美的文章,沒有不斷的輸入看書學習,不斷的輸出練筆是做不到的。
不要覺得沒有時間,也不要覺得自己沒有天賦。當你把每天花的時間一一記錄下來,你會清晰的發現浪費了哪些時間。這些浪費的時間足夠你每天寫出一千字。
話說,馬爾克斯有天看到了卡夫卡寫的《變形記》,很是吃驚,心想:什么這也算小說,那我也可以寫。就這樣,寫著寫著,有了《百年孤獨》。
天下霸唱的女朋友喜歡看各類鬼故事,總是讓他催作者更新,作者總是有各種借口推遲更新。這怎么行,萬一女朋友不高興鬧分手呢?算了,嘗試自己寫吧。然后就寫了《鬼吹燈》。
哈,好勵志。
今天天氣爆熱,早晨起來就滿頭大汗。去公司的路上,坐在車上,顛簸的讓人惡心。可是,我太想寫下這感受,與你分享。真的,寫作不會有那么多靈感,唯一可以做的就是硬著頭皮寫下去,就會發現別有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