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又重刷了浪姐,看到藍盈瑩跳舞時,每個動作似乎都對,但組合起來時卻又用力過猛,顯得大開大合,缺乏柔美協調的美感。
打開抖音看到觀眾的評論,突然發現許多吃瓜群眾跟我想法一樣,覺得她的動作“用力過猛”了。
俗話說,任何一個行業都是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在外行眼里,藍盈瑩這套動作都完成了,節奏也跟上了,一切順利,似乎很完美。
但具有舞蹈功底的人一眼就看出端倪。
真正熱愛舞蹈的高手,動作并不會一味地追求用“勁”,這樣的感覺太“板”了,缺少動作層次的變化,高手的舞動是行云流水,靈動飄逸,柔中帶剛,剛柔并濟,氣象萬千,他們的身體就是音樂本身,能敏銳地感知到音樂的情緒,并且用身體表達這種情緒的變化。
藍盈瑩的舞蹈急于速成,并沒有扎實的功底做基石,只是一味追求快準狠,結果就會呈現出不倫不類的“四不像”的樣子,給觀眾留下“用力過猛”的印象。
我們普通人又何嘗不是如此。
其實努力并沒有錯,但努力之前,需要找準自己的定位,切忌急功近利,一味貪“快”,例如30天學會一門外語,22課時拿到交大研究生學歷,一個月教你學會ps等等,浮躁是學習的大忌。
但凡對某一項領域有所建樹的人,都是扎根于此,潛心鉆研至少幾年的人,沒有什么行業隨便學習一下就能超越百分之九十的同行的,如果有,那也是沒有核心競爭力的行業。
基礎不牢固,學了一點兒皮毛就急于表現自己,就會漏洞百出,貽笑大方而不自知。
身邊有太多這樣的例子,一位寶媽太渴望賺錢,證明自己可以經濟獨立,通過各種渠道不擇手段地賺取財富,結果成了騙子的盤中餐,被騙走了幾十萬。
南無始祖報身佛教言:“欲速則不達,行慢而失獲,事理如是觀,正住中道參,琴弦之懈弗出和雅之音,反之過緊則易于折。
因此,我們怎么才能防止自己“用力過猛”呢?要想達成一件大事,首先循序漸進,步步為營,踏實做好萬全的準備,一開始就盲目冒進,往往摔得遍體鱗傷,君子應該學會藏器于身,戒驕戒躁,悶聲干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