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只買買不起的東西本質在于賭未來,賭自己認定的那樣稀缺的物品未來是有價值的。那么,怎么甄別什么樣的產品是真正稀缺,什么樣的東西是泡沫呢?比方說郁金香泡沫?
另外,要認清在一生中什么類型的花費未來占收入的比重會越來越低。判斷依據就是:這種東西會隨著生產力的提升變得不再稀缺。
2、如果一件事情辦砸了,道歉的目的不是乞求對方原諒的社交行為,而應該從改善自己的角度出發,這才是強者的思考方式
3、人們評價自己往往看動機,而不是看自己行為本身所產生的影響以及結果;看他人則往往看他人的行為,然后用行為推導他人的動機。
正因為人對待自己和他人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方式,所以當自己搞砸一件事情就說自己動機是多么多么好,而對待他人做的事情卻少了一層他人出境的理解。佛家說無分別心正是對己對人一致性的體現。
4、讓自己表達的詞匯變多變得更豐富的本質不在于巧言令色,而在于讓自己的思想不再單調。
5、今天聽到吳伯凡的寄生昆蟲與宿主的理論很有意思。這應該是弱者行為處事的生存法則,并且是凡客為主的絕妙方法。先是找到入侵宿主的機會(這個前提是利益不能與目標宿主重疊,最好是彌補宿主的不足,從而構建一種強協作關系),在宿主內部不多生長直到脫離(比方說微軟最開始是搭載在IBM整個銷售網絡上進行傳播)或者是讓宿主離不開(比方說狗就具有很強的反馴化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