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喜歡的歌手是誰?你最愛聽誰唱的歌?你為什么喜歡這首歌?是誰,唱盡世間愛恨癡纏,讓你體會人生百味……
2017年12月《我心中最贊的歌手》征文?
【娛樂八卦】專題:最贊歌手征文評選公布? (獲獎者:@素素書 @不不不不不不熱 @ @大力穩重 @簡書_紅豆 @墨下 @火小奐 )
注:阮玲玉1934年無聲電影《神女》藍光修復版為黑白片,彩色上色效果為紅豆PS上色效果。
有人說,最懂女人的作家是男人。這話,似乎有一種無可辯駁的殘忍,畢竟,沒有人說過最懂男人的作家是女人……
看懂一個風姿綽約的女人,看懂這個女人的前世今生,讀出她身后流芳百代的曠世風華,的確不是單憑“才華”所能盡善的事。就如那些星海沉浮中的紅塵舊影,那些因愛成癡為愛沉湮的名伶香魂,雖零落成泥碾作塵,但總有一份留待后世品味的幽渺散落人間,而那不甘寂寞的文人墨客,也總是寫不盡追思的閑愁,不斷賦予這往事更多新的意蘊。
他,用音樂和歌聲解讀著這樣的女人,也解讀著湮沒在歲月里值得用情懷徹悟的人生。他,像一只繞叢的狹蝶,輕輕采擷著女人如花花似夢的幽然花香,讓這女人香如詩,亦如歌……
野草閑花逢春生……
—一《葬心》的前世今生
街頭月,月如鉤,幾家歡喜幾家愁。孤清寒冷的一隅,你瑟縮著扣緊陰丹士林旗袍單薄的盤花襟襻,眼神低微地打量著周圍穿行的西服革履或是落拓粗衣。帶著柔媚慘淡的淺笑,盡量讓蒼白的臉上看上去有點生氣。你循著燈影走近每一串匆促的腳步,對每一個走過的男人伸出探尋的手,卻又總是倉惶地退回燈影照不到的暗角。
你怕,怕再被狠狠地推搡,你恨,恨總被輕蔑地唾罵。而你,依舊一次次從黑暗中伸出你的手,因為,你,是一個卑微的神女;因為,你,是一個為奴隸的母親。你纖柔的腰肢,因為饑餓,變成男人手中最柔軟的片刻溫存……
蝴蝶兒飛去
心亦不在
凄清長夜誰來
拭淚滿腮?
黯啞的留聲機里憂傷的歌聲,從街角的那頭幽幽地傳來,那歌聲里女人長長的嘆息,讓那調子更加冰冷透骨…… 而你,依舊衣衫單薄。刺目的街燈滲出慘白的光,打在你失落疲憊的背影上,你像一條離了水的魚兒,掙扎著朝著黑暗的盡頭躑躅而去。天邊,似乎有了些許月色的冷白,而城市黑漆的弄堂里,是你絕望的低泣……
是貪點兒依賴
貪一點兒愛
舊緣該了難了
換滿心哀
一個男人,擋住你的去路。你驚恐,你退縮,你纖瘦的雙手緊緊攥緊襟襻。但還是被那男人粗暴地把冰冷的手伸進了你襟襻扣住的帶著些微暖氣的胸口。那里有你這一夜掙得的一點點錢,而他卻要用這錢去百樂門賭盤子。
怎受的住
這頭猜那邊怪
人言匯成愁海
辛酸難捱
你是抗不過他,是的,你是這樣的一個弱女子,怎么能抗得住一個男人冷漠的暴戾?只是,你愛他,你依賴著他,而他卻把你當成可以隨便丟棄的抹布,只因,你是一個賣笑的神女……
天給的苦給的災
都不怪
千不該萬不該
芳華怕孤單
神女生涯原是夢,未妨惆悵是清狂。你這寂寞又悲哀的女子,生存于你已是萬般煎熬,更奈何遇人不淑。芳心空付只換來他和世人鄙棄的眼神。
林花兒謝了
連心也埋
他日春燕歸來
身何在
你這孤傲又端潔的女子,細彎的冷黛似描不盡紙碎金迷中清徹的魂靈,卻奈何風華總被雨打風吹去。你終究用野草閑花的生命,成泥一樹寒梅白玉條的零落沉香。你的故事,也成就了一段“葬心”的清奇哀婉,讓民國的舊影,不再是劃痕斑駁的舊片。
“民國”,這個帶點“文藝”的時代符號,過了半個多世紀,似乎仍總是被那似夢似幻的繁煙裊娜傳奇著。于是太多的奇思妙想不斷在解構著那些黑白影像后面隱藏的人世悲歡。
民國的上海灘,車水馬龍的街場,清泥石板的弄堂,燈紅酒綠的百樂門,紙碎金迷的十里洋場…… 那絕代的佳人,裹在絲繡旗袍里的妙曼身姿,猶若搖曳在黑天堂里醉生夢死的后庭花,消磨著梧桐樹下美麗的時光……
那裊娜里,有張愛玲,有陸小曼,更有一個同樣在愛恨絞纏中零落成泥的女子,她的短暫芳華,無人企及,亦奇崛難料。雖后世多有追記,但總覺未及深透,難抵內心,那些文字往往流于表面,欠缺深入靈魂的共鳴。
但有一個叫小蟲的人,用他深刻的歷史視角,用他天才的詩意文筆,更用他優美動人的音樂,讓歌聲穿越了時光的浮沉,走近了一個獨一無二的民國奇女子——阮玲玉。
我們追記著民國的風華,我們在無人的夜晚聆聽“葬心”,我們在數字修復的4K默片中欣賞阮玲玉演繹的《神女》,緣于我們的內心還有一種叫文藝的情愫,還有一份飽暖之余仍渴望排遣的內心的某些柔軟。
這個世界不僅止需要勵志豪言,有時候也需要一點優雅的淡靜,一種歲月沉淀的審美,一份與時俱進的心靈徹悟。浮躁的年代,我們需要真正的大師來為我們開啟穿越的重門去觸摸塵封的經典,因為所有的沉淀,都需要時間……
小蟲,走過歲月,終于站在了中年的人生驛站,回望著那些曾經用音樂書寫的情感故事,找回了一種忽然的自我
這一次,他要用歌聲詮釋不一樣的“同一首歌”,把那些他寫的歌,用自己的理解和感覺揉和成屬于他的音樂…… 這一次,他重新審視著民國的風華絕代,也重新詮釋著《葬心》的時代根由。
阮玲玉時代的民國,不像你想象的華麗,也不止你知道的頹靡,那種懶散優雅的脂粉香氣里,常媾和著吃人的血腥味。這個世界,原本是金錢打造的食物鏈,弱肉強食的人間天堂,女人,不過是這個鏈條里最微不足道卻又最引人注目的“誘惑”。
就如,這個叫阮玲玉的女孩,她從貧困的家鄉來到上海,從社會的最底層做起,在上海灘的電影時光,她由一個不聞其名的龍套小角,進階為一顆悲劇電影的耀眼明星。“野草閑花逢春生”,或許就是對她最準確的描畫。
悲劇仿佛就是專為她而寫,亦只有她才能讓無聲的膠片“說出”所有的怨懣和掙扎,而她則是悲劇的化身。她的魅力是無法描述的,因為,她就是為電影,為悲劇而生的,只不過,她終究用年輕的生命成就了她演繹過的《神女》。“葬心”,可以說是小蟲對這場悲劇最深刻而獨到的理解。
而半個世紀之后,一首《葬心》完美揭示了那段美麗卻凄婉的霎那芳華。華語樂壇,至今沒有第二個腕級女歌手翻唱過黃鶯鶯首版演繹的電影《阮玲玉》插曲《葬心》。曾榮獲第“1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歌曲獎和1992年“臺灣流行音樂金曲獎”的《葬心》,具有廣泛的影響力和代表性,被譽為是華語文藝電影插曲中詞曲音樂與主題人物無縫銜接的經典范例。
或許可以說黃鶯鶯演繹的“葬心”,是一種唯一性,是一種詩畫與人生與音樂配成的“高度”,也是阮玲玉的一個當代化的“標簽”。但二十年之后,終于有一個男人,挑戰了這個高度,用男人的聲音,重新詮釋了《葬心》。他,就是這首歌的詞曲作者——小蟲。
2013年,小蟲繼翻唱專輯《與世無爭》大獲好評之后推出了自己的第二張翻唱專輯《有你真好》,這些“翻唱”,都是小蟲重新用自己的聲音演繹那些被黃鶯鶯、潘越云等歌手演繹過的自己的作品。其中,就有歌迷期盼已久的大師演繹版《葬心》……
讓悲劇不再只是一種單純的審美,讓真誠的音樂照亮悟徹的人生……
蝴蝶兒飛去心亦不在,凄清長夜誰來拭淚滿腮……
“悲劇,就是把世界上最美的東西在你面前毀滅。”但我們需要的往往不是這種毀滅,我們需要的是在毀滅中反思悲劇,從悲劇中把握一些美好的東西,在生命的運程中靠近光明,看到更多的希望。沒有人喜歡凄凄慘慘戚戚,只有震撼心靈的人生啟發,才是凄美所應表達的生命概念。
于是,聽慣了黃鶯鶯長嘆版的《葬心》,再聽小蟲重新演繹的男聲“油膩”版,你會被感動,也會被另一種沉淀感征服。只有那種音樂大師級的“過來人”,只有那種細致深沉的理性與感性重合的男人才能唱出的斷舍離讓這首歌跳出了哀婉凄清的云泥之別,釋放出一種重生的希望和悟徹的坦然。
小蟲的聲音太有磁性了,那是一種直擊心靈軟肋的溫存和關愛,當你在煩囂中想要獨享一刻安閑的時候,當你想在雨夜獨品一盞茉莉香片的當口,當你翻開《中國電影發展史》的時刻,小蟲的翻唱的《葬心》或許是最熨帖的音樂陪伴,因為,它不再只是悲傷的旋律。
阮玲玉如野草的堅強和如閑花的嫵媚,讓她在默片時代成為中國電影的審美標志,她因“貪點依賴,貪一點愛”,在事業巔峰遭遇情感顛覆,不堪“人言匯成愁海”的“心酸難捱”而香消玉殞,留下“人言可畏”的無聲慨嘆。《葬心》寫的是阮玲玉的那段“零落成泥碾作塵”的“只有香如故”,小蟲的歌詞,寥寥數筆已經把一個美麗卻殘缺的生命揭示得淋漓盡致。這種筆力,來自于對生活細致的觀察和感知,非浮躁的胡言亂語可以同比。
沒有哪一首文藝片的主題曲,會有《葬心》那么耐人尋味,也沒有哪一種憂傷哀婉,比得了《葬心》釋放的民國歲月里的調子更加動人,這就是大師的魅力,是歲月磨出的人性思考的光澤。幾行歌詞便寫照出阮玲玉最根源的命運伏筆,這種透視的角度和深刻在當今的流行樂壇或許只有香港的林夕才可與之比肩。有人說一個城市的沉落往往是從沒有音樂和詩人開始的,于是,我們不能沒有音樂和詩人,我們更不能缺失真正的大師。
大師級的音樂人,他們用音樂和詩句帶給我們的啟發,是滲透在“風景看透,細水長流”中的哲理,是“揮別紅塵不過問,學會了與世無爭”的頓悟。那種喧喧擾擾的浮躁吼叫和不知所謂的勵志口號,不是這個年代需要的本質,這個時代,你若能感悟出快中的慢,才算是懂得了得失。而此刻,我們依然能聽到小蟲醇厚的聲音,這或許也是一種福分,值得珍惜。
小蟲,用他的理解,描述了那個叫阮玲玉的女子,用一種搖曳的曲風,用一篇絕美的歌詞,用音樂講述了一個女人“零落成泥碾作塵”的故事,也讓張曼玉的《阮玲玉》,成為標志性的文藝經典。而這種詩意化的審美,這種對人生深切的關注,是這個時代所缺乏的深刻態度,也是我們值得重新審視的生命張力。
小蟲的音樂,是切入故事的音樂,有強烈的畫面感,因此更加動人,他的作品,可以豪放如《愛江山更愛美人》,也可以幽惋如《葬心》,小蟲的音樂世界里,不僅有與眾不同的音韻,還有對世態人生及至某一個人物獨到的理解。二十年后小蟲重新用聲情演繹的《葬心》,旋律和配器不再幽怨纏綿,而是一種厚重的溫潤,結尾的曲風也采用了清亮的風格,這種全新的溫度,讓悲劇不再只是一種單純的審美,而真誠的音樂必將照亮悟徹的人生。
愛你的五個理由 —— 真正的歌者,是用心的闡述……
一個女性的悲劇故事,一個男人,如何能唱出那種凄美的絕調呢?黃鶯鶯的演唱幾乎可以用“絕美”來形容了,之后也沒有其他歌手翻唱,畢竟黃鶯鶯的聲情氣韻,也是無法超越的那種獨一份。不過,當你聽了小蟲的演唱,就會發現,真正理解女人的,其實是男人。
那種歲月的磨礪,在他的聲音里有特別的韻味,給人一種透徹的共鳴,一如他演繹的《與世無爭》,那是沉淀的芳華,是一種有力度的美。我喜歡的歌手太多,我心中最贊的歌手甚至數不勝數,但此刻,我只想聽到小蟲……
我喜歡小蟲的“油膩”。因為那里面,沉淀了更多的激情,凝聚了更多的深情,聲音更富有情感的穿透力,唱法更多隨情而遇的理解與詮釋,與原唱歌手的演繹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但又不會讓你感覺陌生。
我喜歡小蟲的翻唱。因為,那本身就是小蟲的音樂,只是,換了一個聲音,只是,變了一種情緒,也許,又多了一些悟,於是,也少了一些俗,一些可以延伸的想像力,在這樣富於感情的深沉厚重中與你內心的感動不期而遇……
我喜歡小蟲的音樂。小蟲,這位臺灣流行樂壇名冠遐邇的音樂大師,同時也是一個優秀的歌手。從1980年以歌手身份出道,到2000年代晉身“大師之旅”,創作了眾多膾炙人口的經典,其中《我是不是你最疼愛的人》、《葬心》、《心太軟》、《親密愛人》、《愛江山更愛美人》早已讓人們記住了演繹那些經典的歌手的名字,只是,有誰知道幕后的小蟲?
我喜歡小蟲的為人。他與世無爭,盡心竭力地為每位歌手“量聲打造”屬于他和他們的歌曲,歌手的個人才華及特質由此被充分發掘,即便如渾金璞玉,小蟲也能雕琢出他們耀眼的光芒。其實,小蟲更是一位教父級的大師歌手,他的音色沉實飽滿,聲音充滿張力和磁性,他的歌,有一種“過來人”的成熟味道,會給你一種慰藉和鼓勵,更帶給你心靈的啟迪。
我喜歡小蟲的聲音。也許有人會覺得小蟲的演唱并沒有太過突出的炫技,但他的歌聲勝在演繹自然,情感拿捏得當,特別是演唱某些抒情的作品尤為動人,聽過他的專輯《與世無爭》,你會發現一個深情又懂味的小蟲,只有經過歲月的打磨,一個男人的才華才能完整地呈現出來。他演繹的《心太軟》,又有另一番淡定的緩釋,讓你更加體會到該放就放的寬豁和釋然,這與任賢齊的表達有情緒和思想層面的不同,于是,小蟲的聲音,更多的屬于那些想要停泊的心境和回望的青春……
從《葬心》到《有你真好》—— 人生的境界,總不過風輕云淡,繁華的低處,唯花香自知……
《葬心》的重釋,讓我們發現《有你真好》。這一次,經過不算太過于漫長的等待,小蟲再次用自己的聲音翻唱自己的作品,這些各路巨星不同時期的經典首本原唱,都是小蟲對生活對情感的提煉和豐富,都是與時光一起流轉的風景,記載著值得雋永的情與愛……
他所唱的已經不只是經典,更是屬于他回憶,他的情懷,他的感悟。一個一生都在用音樂生活的天才,看盡繁花落下,感受冬風拂面,再度站在春雨中,相信夏日暖陽終會到來,一如當初不悔這美麗的愛與痛。
小蟲的每一首歌,都是一次愛的紀念,如果沒有音樂,我們的世界會寂寞,如果沒有愛情,我們內心的聲音或許不會被聽見,因為音樂,所以我們懂得相愛,懂得去用愛愛和被愛。
就如梅艷芳的《親密愛人》,那種愛意纏綿的悱惻,梅艷芳用磁性的聲音演繹出一種過來人的輕松和依戀。而在小蟲的演繹里,又有一番不同的聲情塑造,那是對梅艷芳飄逝的風華絕代的追憶,也是對一個流行音樂時代的祭奠……
真的,我們值得需要這樣的音樂,值得喜歡這樣的聲情,值得與他共享一份生命的感悟。值得慶幸愛樂的世界里,有小蟲,有小蟲的音樂,有小蟲的聲音,真的真好……
《有你真好》,是一次與“情”相遇的擁抱,親情,友情,愛情…… 世間情都包涵于小蟲“愛與情”的理念里,他又將這理念盡情傾注到他的音樂中,教人們真心去愛,用心珍惜愛,即使愛已不在,也要懂得感恩。
與小蟲演繹的《請你記得我的好》比起來,各路女歌手的原唱抑或翻唱都顯得有點缺少深度和韻味,也許,這是一首男人的內心歌,本來就該由小蟲這樣的男人來演繹,而由作詞作曲者自己來唱,那種味道自然是花香自知,余韻綿長……
小蟲的音樂,雖然種類繁復,卻無一不表達著這世間無上的大愛,觸動著聽者心靈最深處柔軟的感動。小蟲,期待你下一次的翻唱,因為每一次,都是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