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現在問喬當初的那些“意外”是災難還是驚喜,她一定說是驚喜。可對當時的她來說簡直快要被逼瘋了。誰料到塞翁失馬,焉知禍福。
她從大學一畢業就進一家醫院上班,性格內向的她,在科室幾乎說混的慘不忍睹。
但是她知道這和自己工作能力有關,本來護理就是一個快節奏高壓力的工作。自個完全是個手腳很慢,反應也不靈敏的人,所以在工作中自己吃了很多虧。
別人一分鐘可以領悟需要做什么,自己也許五分鐘才會反應過來。很多醫生和同事都不愛和自己搭班,再加上不愛說話的性格,在同事和領導面前不被排擠才是“奇跡”呢。
對于這樣的自己,護士長的不“喜愛”表現的更加明顯。
每次排班出來最苦最累的班一定是給她上的,平常需要加班的第一個叫的也一定是她。科室聚會活動幾乎沒有她的份,一般只要提前預知的聚會活動,那天一定是她上班。偶爾臨時聚會,她也是最后一個收到信息,有時她從其他同事那邊知道聚會的消息后很久才收到護士長發來的信息。沒有人知道她在這個時間差中內心的怎樣的崩潰。
喬知道自己身上的缺點,她有在努力,她有在進步。
她自認為自己雖然動作慢,雖然不愛說話,但是她就算自己加班加點還是把自己該做的事情,一五一十的做好。就算受到其他同事的鄙視和不屑,但是自己沒有需要她們的幫助也沒有給她們帶來麻煩和負擔。
就算自己這樣苦苦掙扎著,職場就如戰場,不會說給你時間慢慢去進步去改變。做不好就是需要被“殺死”----替換。
在護士長不斷的明嘲暗諷中,喬決定自己離職。也許這樣的大醫院真的不適合自己,雖然有點委屈也有點不舍,但是自己就是這樣很“現實”的被淘汰了。
只是淘汰,喬覺得沒有什么,畢竟在那樣大的醫院,自己的工作節奏的確跟不上。但是后來找工作的處處“碰壁”就讓她難以接受。
面試第一家地方小醫院,本來雙方談的很好,下周就可以正式上班了,但是到了這周五突然對方來了電話說:“不好意思,你沒有被錄取。”喬有點失望,本來已經談好的事情怎么就變卦了。
再面試一家,上班第二天臨時被告知,明天不要來上班了。為什么?喬很不解,為什么?沒有人告訴她答案。都說是上面決定的。上面是誰?沒有人回答她。
來不及給自己天傷口就去面試第三家醫院。這次也是同樣的情況,面試很順利,理論考試也過了,就是最后得到對方很冷酷的回答:“不好意思,你沒有被錄取,祝你好運。”
一而再再而三的失敗,喬覺得自己被打擊的“遍體鱗傷”,她不知道問題出在什么地方,想改都不知道怎么改。為何好好的面試,最后都變卦了。
在家頹廢的第二天接到以前同事的電話,是還自己借她的書。一起吃飯時,同事說:“喬,你是不是找醫院上班啦?有一次上班接到一個電話,是什么醫院打來的,問你是不是在我們醫院科室上過班之類的問題。”喬心一驚也一涼問:“誰接的電話啊?”“這樣的電話都是讓護士長來接啦,我們又不會過問這些事情的。”同事無所謂說著。
原來苦苦追求的答案終于知道了。
氣急敗壞的喬,和同事一分開就給原來的上司打電話,她質問她為何這樣做,自己已經辭職了,為何找到工作,你都不能說幾句好聽的話,害的自己連著失去好幾份工作。
那護士長冷冰冰地回答道:“人家打電話來詢問我,你在我們科室半年的工作表現,我就一五一十如實說嘍。我為何要虛假說你工作能力很好啊,這樣不是害人家醫院嗎?如果你在那邊出現問題,人家會不會想就是因為聽了我對你的夸獎,留下你工作,現在出了事情了。你不適合做護士就不要害人害己了。”
一段回答徹底打垮了喬。難道當初選擇學護理是個錯誤嗎?難道自己真的不適合當護士嗎?難道真的不合適節奏快的醫院就不適合其他所有的醫院了嗎?喬不知道。
但是現實的房租和生活開銷不允許喬“沉溺”在自我否認中太久。沒有工作就意味著沒有經濟來源,不管內心怎樣的“百般折磨”,生活還要繼續的。
喬很小心翼翼再次踏上找工作的道路,她給自己最后一個機會,如果還是不行,就轉行。
這次的面試還是一如既往的順利,但是喬已經不信任這樣的順利了。
她決定主動出擊,她提出一個請求,希望自己在這家醫院免費工作三個月,如果這三個月表現不好,自己離開;如果這三個月表現良好,就再走正常程序簽合同之類的。但這三個月醫院要包吃飯。
人事部覺得這個請求有點不符合常規但是看喬一臉哀求的樣,就同意了。
沒有人知道喬這三個月是怎樣熬過來的,一方面告誡自己不要患得患失,一方面又給自己加油打氣。
每天第一個到科室看病歷,主動找病人溝通,下班就在科室看書,把白天遇到的不懂得問題都在回家前一一解決。
她忽然發現,護理的工作雖然節奏很快,關鍵時刻反應要迅速。但是還是有它自己一套的流程,只要把這樣的流程操練熟悉了,再忙自己也不是手足無措了。
有了這樣的認知對她來說就像找到了工作的“指向燈”,一直困惱她最大的問題,就在自己一遍遍的練習中解決了。
當護士長當著人事部主任夸她時,喬熱淚盈眶。因為她聽到自己護士長說自己是最適合當白衣天使的人。
人事部在喬簽完合同時問起她當初為何要免費做三個月,喬笑著說:“那是一個‘意外’,變成我驚喜的重要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