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二靜? ? 圖 | 二靜? 網絡
每次從家里回來,母親總會大包小包的給我放很多東西。吃的喝的,從自己家種的米面到蔬菜,大集上買的水果,就連幾根大蔥也不放過,統統塞到后備箱里。
我深知我的各種阻擾是毫無用處的,只會徒增爭執的時間,所以現在只會乖乖的聽話,看著母親一個勁地邊說邊往袋兜里塞。
“媽,這些我那邊都有賣的,買起來很方便,沒必要放...”,我也會偶爾插一句話。
“咱自己家種的菜不打農藥,吃著放心...”
“你看咱自己種這紅蘿卜,在外邊你能買的著這么好的...”
“你看這小蔥多嫩,外頭你買不著啊,多放上點...”
母親并非回答我,只是自說自話的繼續塞,一直塞到她滿意為止。恨不得家里有的東西一樣一樣的給我放上點。
那次回家,家里正好刨了不少地瓜(也作紅薯,文中以地瓜稱呼),母親給我和大哥一人放上了一小箱,母親說今年種的少,吃了這次下次再來可能就沒有了。
其實我并不是一個多么喜歡吃地瓜的人,也就是煮粥的時候偶爾放點,或者用烤箱烤點吃,每次吃的也是很少。于是給這邊父母分了點,給朋友拿了點,留下點我倆吃。
那天晚上蒸了小部分地瓜吃了點,不知哪來的興致,邊吃邊給二哥講起小時候家里種地瓜的事,而這些故事是二哥在這邊所想象不到,也經歷不到的。
那時候我也就上小學,父親還沒有退休,回家次數較少,家里種了很多地,基本是母親一個人打理,我完成作業的時候也會幫忙干點輕快活。
從小家里經濟條件不是很好,母親一直在家種地,操持家務。那幾年家里種了很多地瓜,在本村里沒太有稀罕的,于是母親決定拿些到別的鎮上去賣,尤其是那些種地少的鄉鎮,大伙便會圖個鮮,買點。
因為那時家里沒有交通工具,母親只好挑著扁擔(我們土話叫“系框”)徒步到另一個鎮上去。那個鎮距離我們鎮大概十幾里路,抄近路也要走好久好久,才能到那邊大集上。
清晰地記得,早上天剛蒙蒙亮,因為母親膽子小,便讓我陪同去。我那會還挺不情愿地跟在母親身后,一路上都不怎么講話,現在想想真是幼稚極了。
母親本身腿就經常疼,往往走一段路就要停下來休息。這么走走停停,等到了那邊鎮上的時候,天已經大亮了,街上也有了不少行人。我們便找個空地落腳,等待客人。
也是那時候我便開始知道買賣多么難做。因為大家雖然喜歡吃,但一般一次性買不多,基本就是幾塊幾塊的買,那么一扁擔也要賣好久好久才能賣出去。
好的時候一扁擔地瓜全部賣完,輕輕松松回來。也有的時候賣不了多少,然后母親還要再挑著剩余的地瓜花很長時間走回來。每每這個時候我心里也會酸酸的。
也在那時候,我經常在心里告訴自己,以后長大有出息了,一定讓他們過上好日子。年幼的想法在心里扎了根,一直陪伴至今...
稍微大一點的時候,家里開始養豬。那真是一段苦不堪言又難忘的時光。
父親在家的后院蓋了一個棚子,后來做豬圈用。說實話剛生下來的小豬仔還真是蠻可愛的,我小的時候沒事還經常去豬圈陪著母親給它們喂食。
但是養豬真的是一件既操心又傷神的事情,尤其是在豬仔生病的時候,母親真是操碎了心。打針的時候,我也時常被召喚著去按住小豬讓醫生打,心里是一百個一萬個不樂意。
有時候放學早,母親恰巧在地里干活,我便承擔起打豬草、喂豬的責任,那時候我竟然養成了喂豬的時候對著它們自說自話的習慣,現在想想也是挺逗的。
其實比起打掃豬圈更讓我反感的事情便是去買飼料。村里沒有賣的,需要走到村頭坐車去別的鎮上買,母親稱那種飼料叫“麻糝”,買來兌糧食給豬吃。
因為每次要買上百斤,一般分兩三個袋子裝,母親一人弄不了,我只好陪同一起去。
清晰地記得,每次買回來坐車的時候,都要乘票員幫忙往車上扔,而每次他們都煩煩氣氣的,因為沒法多收錢。而每到這個時候我覺得臉上特別不光彩,心里很不是滋味。
再就是去配豬了。村里養豬的少,為了有更好的品種,母親打聽到別的鎮上有一家養豬的很好,于是便有了至今讓我揮之不去的“陰影”,直到后來家里不再養豬了才散去。
因為路程較遠,為了趕時間,依舊需要天剛亮就陪母親出發,還要拿根棍子趕著豬,就這樣走在那條看不到盡頭的小路上。你可以想象,那時候的我是多么要面子啊,每次路上有行人的時候,我總會把頭垂的很低,生怕有熟人認出來。
你更想象不出,那么大一頭豬在路上不聽話亂跑起來的時候,我跟母親多么難堪。那時候我多么渴望父親在身邊,多么渴望家里能有個車,多么希望家里別再養豬了...
日復一日的生活,年幼的我總覺得苦不堪言,甚至一度覺得些許自卑。后來各種原因家里終不再養豬了,那些淡淡的愁緒才慢慢散去。
記得上學那會,跟班里的同學講起這些經歷,竟連他們都覺得不可思議。因為即使都生活在農村,每個村或者說每個家庭的生活方式都差別好大。
像在我們村,不是每家都會種很多地,很多人以上班為主,即使種地也是以當季的主食為主的,比如玉米、小麥。就連谷子、豆子種的都很少,更不用說地瓜或者其他了。
養豬的家庭更是少之又少,即使見過跑在大街上的豬,也未必觸碰過,更不用說與之相處了,也或許永遠體會不了那種囧。
與我一同念書的大多是89末、90初的朋友(一不小心又暴露年齡),我們的童年生活已是千差萬別,更不用說95后,甚至00后了。
這樣的生活或許你我再也經歷不了,或許你總不能感受那些日子的酸甜苦辣,因為我們正在過著更加精彩的日子。
我知道這些故事已經離我們很遠,但我還是想講給你聽。
愿我們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前進的同時不要忘記那些艱難的歲月,記得那些讓你成長的瞬間,把握和珍惜現在所擁有的屬于自己的一切。
愿你我更加珍惜現在過著的美好生活,愿你相信,以后的日子會越來越好。
我是二靜,愿你在每個22:22想起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