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日更NO.101
? ? ? 新劇《小歡喜》正在熱播。這部劇是以三個即將迎接高考的孩子為背景,講述了三個家庭中的那些“小事”。妥妥還原了一場“心累”的人生之戰,也映照了親子關系的酸甜苦辣。
? ? ? 海清飾演的童文潔是一個期待值過高的媽媽,兒子學習成績差,被老師勸留級,她很生氣,先是沉默不語,當孩子弱弱示好時候,積壓的火氣一股腦發泄:“你不要叫我媽,我不是你媽!我就不該生你氣,吃飽了撐的我!”
? ? ? 季楊楊的媽媽去學校旁邊租房子,銷售經理自豪的介紹說這個房子之前住的孩子考上了清華,可是當季楊楊的媽媽看向臥室墻面,滿墻試卷都寫滿了倆字—“我恨”看得讓人后背發涼。
? ? ? 小陶虹飾演的離異媽媽,生活中心就是女兒英子,英子的成功變成了她生活的全部意義。英子也是承受壓力最大的一個孩子,她是一枚學霸,然而過得不開心,因為媽媽對她的期望太高了,只希望她考上清華北大。
? ? ? 為了讓她考上名校,逼她喝藥膳,還給她房間安裝隔音墻以及安裝了方便監督的透明玻璃窗。甚至哪怕只是看個電影,都聊得和物理知識有關。
? ? ? 但是英子真正的興趣是航天,因此在高考誓師大會上,她開心的在許愿氣球上寫上了自己的航天夢,但去被媽媽嘲笑:這是什么東西,逼著讓她換成北大清華取其一的目標。甚至媽媽還把霸道的要求英子寫上“考到700分”。
? ? ? 英子不愿意,把氣球推給媽媽,媽媽卻逼著她自己寫,在推搡過程中,氣球“啪”的一下把炸了。
? ? 看著成為碎片的氣球和自己碎了的夢想,英子掩面哭泣,狂奔離開了操場。
? ? ? 望著英子哭泣的背影,是多么令人心疼。
? ? ? 我不禁感嘆:我們做父母到底是愛孩子,還是愛自己的面子?
? ? ? 現實中,很多孩子都是如此,他們從小被父母的高期待,逼迫自己成為自己父母想要的樣子,卻活得無比壓抑。
? ? ? 父母給予孩子過高期待,孩子無力達到,常常會壓抑,即使勉強答應了,也會在這個過程中逐漸失去自我。
? ? ? 很多家庭培養孩子很少是為了孩子,都是為了自己。
? ? ? 家長們的“我都是為了你好”,“我為你付出這么多,你居然………”
? ? 這些家長以愛孩子的名義,實際上是為了減輕自己內心焦慮,發泄不滿和滿足自己的期待與需求。也為了讓自己在同事面前又面子,為了不讓自己在家長會丟面子,為了自己同學會上可以吹噓,為了完成自己當年為實現的夢想,為了自己的人生少留遺憾…….
? ? 所以極力的把孩子變成一個可以展示的產品,或者是讓孩子成為一個實現夢想的渠道和工具,始終沒有把孩子當作真正的主體,沒有考慮孩子內在的需求和心聲。
? ? ? 前不久一次聚會中,一個親友剛帶孩子看了《銀河補習班》,在吃飯途中不斷對他的孩子說:“要努力讀書將來報考國防科技大學,爭取當宇航員。”
? ? 孩子在一邊一句話都不說。
? ? 這時,我家孩子突然站起來反駁,她說:“我感覺這是您的夢想,不是他的夢想。你們的夢想是你們的,實現不了是你們的遺憾,不要強加給孩子,這樣會你們的夢想實現不了,孩子的夢想被破滅。一代代相傳,到頭來都實現不自己的夢想!”
? ? ? 我們不能因為我們是孩子的父母就把自己的愿望強加給孩子。我們的夢想實現與否是我們的事,如果有遺憾那也由自己承擔。
? ? ? 我們不能把自己的未實現的愿望強加給孩子。孩子經由我們出生,但不是我們的附屬品,他們是獨立于我們之外的個體。他們具有獨立的人格。
? ? ? 我們能做的是言傳身教,努力做好自己,給做孩子的榜樣。同時引導、鼓勵、肯定、支持孩子去做他自己,實現他的夢想!
? ? ? 我們培養孩子是在觀察發現孩子的特長、優勢、興趣的同時引導孩子發展興趣變成優勢,讓孩子有夢想并有追逐、實現夢想的勇氣。
? ? ? 不管命運如何坎坷,不管上什么學校,做什么工作,都能安然應對,不離不棄,能夠放下過去、享受當下、不憂未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