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1288字,閱讀時間約為4分鐘。
街頭車水馬龍,
高樓平地而起,
路人行色匆匆。
一輛公交車還沒在站臺停穩(wěn),
無秩序的人流就已前胸貼后背一擁而上。
①
有這么一段對話:
“你覺得現(xiàn)在社會的最大通病是什么?“
“浮躁。空氣都是浮躁的,似乎誰也靜不下心來。“
沉迷浮躁,我們甚至連一篇文章都看不完。
不過。此篇值得一讀。
②
日本設(shè)計大師山本耀司毫不客氣地評析了當下年輕人著裝的“惡趣味”,
并由此進一步狠狠批評浮躁、物質(zhì)的社會。
他說,日本的年輕姑娘有一種不可一世的姿態(tài)。
那些16歲到22歲左右的小姑娘,
從高二、高三開始就已是一副“娼妓”面孔了,
那種女孩 我不覺得她們是‘女人’,
是愚蠢的小女孩?她們被寵壞了,
覺得年輕就了不起 年輕就最偉大,
我年輕貌美你一定想約吧?她們臉上就這么寫著。
不看日本,回到中國,
網(wǎng)紅遍地,嫩模橫行,
各個名牌傍身,“穿金戴銀”,
開著不知道誰給她買的寶馬保時捷,
總之,只要裝作有錢的樣子就好了。
更有甚者,以審丑、惡俗標榜與眾不同,
最匪夷所思的是,竟有大把民眾為其買單,
起早貪黑的城市清道夫啃著5毛一個的冷饅頭,
賣丑露肉追捧惡俗的網(wǎng)絡(luò)二流子卻賺的盆滿缽滿。
“浮躁“儼然成了這個時代的關(guān)鍵詞。
③
傳播學老師,男,四十來歲,
一身衣服,很破舊,有補丁,是真的補丁。
用摩托羅拉黑白屏手機,恐怕有十幾年了,
騎自行車,全是銹,全校的老師他的車最爛。
不看電視,只聽廣播,中央人民廣播電臺,
工資都拿來買書,走路都夾著一大堆書。
可能有人會說這就是個書呆子,但是,不是。
古今中外的知識信手拈來,講課生動幽默,引人入勝。
他的課堂堂爆滿。
老師不缺錢,甚至收入頗豐。
出書、講座、寫稿,都是大筆的錢。
但他從來不給自己花,一筆一筆,存了十幾年,
然后在貴州辦了一所鄉(xiāng)村小學。
開學第一堂課,
他用激昂的語調(diào)為我們背誦《青年在選擇職業(yè)時的考慮》。
滿腔的熱血沸騰在字字句句中,回聲蕩漾在教室的每個角落,
我渾身顫抖,頭皮發(fā)麻。
當誦到“而面對我的骨灰,高尚者將灑下熱淚。”
老師哽咽了,臉上已有淚水。
掌聲經(jīng)久不息。
他說:
“現(xiàn)代社會越來越物質(zhì)化,各個角落都充斥著魚龍混雜的信息,很多都是你不需要的。最關(guān)鍵要想清楚,如何在這個浮躁難控,欲望爆炸的時代,做定自己,守住自己。”
④
不浮躁的社會是什么樣的?
理發(fā)店師傅知道自己的美好未來,掌握在自己日益精進的手藝上。
IT創(chuàng)業(yè)者知道成功與否,取決于自己的app是否真正幫助了用戶。
公務(wù)員相信自己的升遷速度,取決于工作能力。
中小學教師相信中產(chǎn)階級生活,在每一次認真的備課和磨課過程中鑄就。
博士生確信自己的畢業(yè),和選導師時是否仔細調(diào)查其人品無關(guān)。
⑤
不浮躁的感覺是什么樣的?
沙漠徒步的旅客,干渴時,抬頭看到一眼清泉,心存感激。
三尺講臺的老師,退休時,桃李遍天下,皆不忘師恩。
果園勞作的老農(nóng),歇息時,吃到親手種下的甜瓜,皺紋也樂成一朵花。
禪宗里有一段公案:
行者問老和尚:“您得道前,做什么?”
老和尚說:“砍柴擔水做飯。”
行者問:“那得道后呢?”
老和尚說:“砍柴擔水做飯。”
行者又問:“那何謂得道?”
老和尚回答說:
“得道前,
砍柴時惦記著挑水,
挑水時惦記著做飯;
得道后,
砍柴時就想著砍柴,
擔水時就想著擔水,
做飯時就想著做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