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主持人、各位領導、各位專家:
我來自湖南湘西自治州教科院,非常感謝中國教科院王素主任及專家團隊對湘西的關心、厚愛和支持,使我能夠參加本次大會的共享麥活動,我演講的題目是:專家引領? 協同創新從STEM到項目制學習的湘西實踐。
下面我從湘西簡介、湘西實踐和我的體會三個方面分享工作經歷,不當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一、湘西簡介
湘西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簡稱,地處湘、鄂、渝、黔四省市邊區,是習近平總書記“精準扶貧”重要論述首倡地,是湖南唯一的少數民族聚居區,是湘鄂川黔革命老區。
二、湘西實踐
湘西STEM到項目制學習的實踐,經歷了概念迷茫、認知轉變、試點探索、協同創新、未來學校五個時期,得到了王素主任及專家團隊的指導,才走出了困惑,不斷前行。湘西的經歷可以用“五個一”來概括。
一個問題——概念迷茫的尷尬
2018年4月的一天,吉首市一位校長找到我尋求幫助:5月份,他們學校將與北京、長沙等3所學校參加在北京延慶舉行的“STEM教育三地四校課堂展示活動”。當他們收到通知時,都傻眼了:不知道STEM怎么讀,不知道STEM是什么意思,更不知道STEM的課堂如何上。由于我在2017年就關注了中國教科院STEM教育研究中心推出的典型案例、做法及國內STEM教育的狀況。我就是用這點有限的知識解答了他們的困惑,提升了教師的認知,并以《橋》為題同他們一起完成了教學設計和試教,避免了學校進京參加STEM教育展示活動的尷尬。
一個美篇——認知轉變的做法
如何在湘西開展STEM教育,讓更多的學校不再出這樣的尷尬呢?讓更多學校適應未來教育的發展需求呢?帶著這樣的問題,2018年5月,我帶著那位校長和其它3人專程到深圳南科大二小考察學習。我將考察報告給局長時,他看著STEM這幾個字母時,臉上表情同老師一樣:這幾個字母怎么讀?STEM教育有什么用?因為在此之前沒有任何一個人給局長匯報過STEM教育工作。后來,我將2018年的3次培訓、1次研討會及1次案例評比等STEM工作制作成美篇——《湘西STEM教育那些事》,以這種圖文并茂的方式給局長匯報。他就有2字:收到。2019年,我的考察報告在湘西州黨報《團結報》理論欄目-每周論壇刊登,引起了他的關注。當我再將美篇發給他時,局長回復就有了變化:點贊+評價語。就這樣,通過美篇的反復匯報,局長重視了這件事,開始支持STEM教育的研究工作,并將第二屆STEM教育案例評比納入到2020年州教體局工作要點。
一個電話——試點探索的指導
為解決STEM研究中的困惑,2019年的某天,我冒昧的打了一個電話,找到了王素主任。這是我第一次與中國教科院專家的對話,王素主任十分地熱情給予了電話指導,并留下了微信,隨后給我發了中國STEM教育2029創新行動計劃等相關材料。?
正是從那個電話開始,我獲得了王素主任的遠程指導,開始了試點探索:從構建以單一學科為主,多學科融合的STEM教育主題應用、構建與社會生活相結合的STEM教育情景應用、構建湘西傳統優秀文化相結合的STEM教育項目應用等三個方面開展試點。2019年4月,湘西第一個比較完整的STEM設計《湘西木屋》得到王素主任的精心指導,并分享到中國STEM種子教師群中,得到了省外教師的贊許:“完整、有趣,實施性強,很有地域特色。”。后來《湘西木屋》等3個STEM教育案例榮獲湖南省第二屆民族教育成果二等獎。在試點探索期間,我通過組織案例評比、現場研討、成果匯報、考察學習等活動擴大了學校的參與面。如在2019年在保靖縣舉辦的STEM教育成果匯報會,來自中南大學及全縣中小學教科室主任、小學語文、小學科學骨干教師80多人到場觀摩學習,將STEM教育理念及做法擴展到保靖縣的各個鄉鎮中心小學。在STEM教育案例評選活動中,第一屆僅有小學6所學校參與,第二屆就擴大到10多所學校參加,涵蓋學前、小學、中學及九年一貫制學校四個學段。2020年湘西自治州教科院入選中國教科院STEM教育協同創新區域指導中心,成為15個STEM教育協同創新中心中唯一的民族地區創新中心。
2020年湘西州教科院入選中國教科院STEM教育協同創新區域指導中心。
一年成效——協同創新的榮光
在王素主任的關心和指導下,湘西STEM教育在2021那一年結出碩果,走出了大山,看到了希望。
——2021年完成中國STEM教育2029創新行動計劃STEM課題的開題工作。在全國第三批283個立項課題中,湖南的2個立項課題均來自湘西。
——2021年4月~8月,湘西自治州幼兒園STEM教育案例進入第四屆中國STEM教育發展大會全國前50強,位列學前段第二。花垣縣華鑫學校、保靖岳陽學校的參賽作品獲得了入選優秀課例集的資格。
——2021年永順縣第一中學、花垣縣華鑫學校的STEM教育案例參加中國教科院“STEM精品課程案例集”征集活動,并分別入選《STEM精品課程案例集》高中、小學分冊,開創了湖南STEM教育教研的新高度。
——2021年10月,湘西進京參加國際計劃支持的“Her STEM, Her Dream!她科技!她夢想!”鄉村女童 STEM 教育經驗交流會暨2021年“國際女童日”慶祝活動,作會議分享。
——2021年湖南省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在調研湘西STEM教育時給予了高度評價:“湘西STEM教育奮起直追,在省里已名列前茅。”
一塊牌子——未來學校的成長
在王素主任的關心下,湘西教科院入選中國教科院未來學校研究共同體成員單位,成為17家未來學校研究共同體中唯一的民族地區教科院。
這塊牌子的引領下,湘西以多種共同體的形式跟著王素主任及其專家團隊學習、研究……王素主任通過線下+線上以專題講座的方式直接培訓湘西各縣市教育行政領導、校長、教師300多人。未來學校倡導的STEM教育、項目制學習等教育理念、模式方法通過州、縣市兩級教研部門的二次傳播,培訓州直、瀘溪縣、保靖縣等教師3300多人。
這塊牌子的引領下,湘西了先后參與完成了“未來學校助力鄉村教育振興”項目、“可評估的項目學習行動課題”及“項目化混合式教學課題”等多個課題,受到了湘西教師和學生的高度好評,瀘溪縣第五中學李清波認為:“在與廣東東莞松山湖未來學校兩校的互助活動中,受益匪淺。”吉首市第八小學李詩涵同學體會到:“在課堂中我感受到了同學們團結合作的精神,也發現我們有無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這是我上過的最有趣的課。中國STEM教育2029創新行動計劃及未來學校2.0倡導的項目制學習及混合式教學的理念和模式應用比《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理念和要求至少提前了2年以上。
在這塊牌子的引領下,湘西構建出“教-研-訓-賽”四位一體的項目制學習推進新機制。在2020年第六屆中國未來學校大會中,湘西89位老師參加活動,花垣縣華亞雪老師在混合式主題競賽中晉級前20強,進入全國前100名,也是湖南唯一的混合式學習種子教師。?2021年4月湘西在全國未來學校共同體工作會議中進行交流經驗。9月,湘西首次參加中國教育科學論壇,完成的論文《“雙減”背景下教育生態重構的湘西實踐與思考》刊發在中國教科院科研成果發布微平臺——中教之聲。完成的PBL項目制學習課案例榮獲十一屆全國初中語文教師教學基本功大賽一等獎。2022年9月,項目式學習納入湘西教體局義務教育新課程建設基地學校建設內容,并在鳳凰縣組織實施“鄉村?創造”美術項目式課程等建設。
三、我的體會
一位名人說過:在成長的道路上,不是因為有希望而堅持,是因為堅持久了才看到希望!正是因為有中國STEM教育2029創新行動計劃、未來學校2.0行動計劃的高位引領,湘西教育才看到了希望。5年的實踐表明: 中國STEM教育2029行動計劃、中國未來學校2.0創新計劃所倡導的STEM教育、項目制學習等理念及模式,都立足于認識真實世界、解決真實問題,培養學生的“4C”能力和創新精神,具有很強的前瞻性、引領性、示范性,符合新課程的育人理念、要求和標準。
落實新課標的“變革育人方式,突出實踐。加強課程與生產勞動、社會實踐的結合,充分發揮實踐的獨特育人功能。突出學科思想方法和探究方式的學習,加強知行合一、學思結合,倡導‘做中學’‘用中學’‘創中學’”要求,需要有學科教師轉變育人理念,從學科教學走向綜合育人、實踐育人。而未來學校2.0倡導的“轉變學習方式,改變以講授為主、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課堂形態,深入開展大單元教學、個性化學習、深度學習、精準學習、自適應學習、項目式學習等課堂創新。”正是促進教師落實新課程理念、新課程標準高效的“催化劑”。
落實新課標提出的“各門課程不少于10%課時用于設計跨學科主題學習”要求,需要有高質量的項目制學習課程群。而未來學校2.0倡導的“學生拓展課程是在國家課程的基礎上,通過課程整合和學科拓展的方式,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多樣的課程方案,促進學生的個性化成長。”正好為育人為本、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供了豐富的“營養餐”。
落實新課標提出的“改變單一講授式教學方式,注重啟發式、探究式、參與式、互動式等,探索大單元教學,積極開展跨學科的主題式學習和項目式學習等綜合性教學活動。”要求,需要學科教師具備跨學科設計、教學、評價的知識和能力,而未來學校2.0倡導的“聚焦未來教師所應具備的關鍵能力,包括課程與教學設計、教育教學評價、學習環境創設、師生溝通能力、信息技術應用等多方面的能力,構建未來教師能力框架” 正好為教師適應綜合性教學的專業成長架起了互通“高架橋”。
專家引領,高原造峰。中國未來學校大會為教師提供了學習、交流和展示的機會,我希望更多的人相信中國未來學校共同體的力量,湘西愿意在王素主任及中國教科院專家的引領下,主動作為,協同創新,探索前行,為湘西更多的學校、教師和學生,開啟一個更多元、更科技、更陽光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