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 ? 看了一篇文章《再難,也要把孩子留在身邊》,動容了。
? ? ?我的孩子自從九個月大時跟我就過上聚少離多的生活,因為我要上班,家里老人不能長期來身邊,只得讓孩子長期在老家奶奶、姥姥身邊生活。我們基本一個月利用周末回去看一次,坐兩晚上火車,才能滿滿當(dāng)當(dāng)陪孩子兩個白天一個晚上。每次都是迫不及待的回去,走時一步三回頭。其實,孩子已然習(xí)慣了,她也不會吵,也不會鬧,大多是和我微笑的說:媽媽,再見!之后就開始玩自己的了。我呢,落寞的走在去往火車站的路上,心里百般不舍,但又放不下前進(jìn)的腳步,這樣放棄陪伴孩子的成長,“積極”得奔赴到自己工作崗位上班,掙來的錢真的和錯過陪伴孩子得時間成正比嗎?顯然不是,作為媽媽與孩子一同長大是多少錢都換不來的。孩子在每次的離別中,也學(xué)會了適應(yīng),知道了媽媽歸去的不確定性,所以,她沒有哭過,她的生活里只留下最疼愛陪她最久的姥姥和奶奶,他們才是她一睜眼就能看到的人,哄她睡覺陪她吃飯的人。而媽媽,只是匆匆而來匆匆又去的客人,想到這里,不禁潸然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