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閱讀”當如好漢飲酒,灑掉的,不去管它,只管那酒入口之醇與過喉之烈,享受過程即可。
我一直不太相信有人讀書是一字一句讀的。
直到某天我強迫男朋友看書,發現他的閱讀速度慢得令人發指,終于忍不住發問:“你是不是在心里一個字一個字默讀的?”
他:“是啊。”
我頓時啞口無言,無奈地低下頭。
我并不是想要表現自己閱讀速度快有優越感(因為我哥讀書比我快,而比我哥看書快的也大有人在),而是確確實實從內心里發出的疑問:“為什么會有人看書看得這么慢???”
然后我從男朋友身上分析了一下他讀書慢的原因:從小沉迷于電視無法自拔,不愛看書,沒有養成閱讀的習慣,閱讀的速度也沒有得到鍛煉。
很多人應該也是這樣,對書籍不感興趣,沒有看書的習慣,閱讀速度自然得不到提高。
但我身邊也有一些人,他們也看了不少書,但是閱讀速度還是一直上不去,這是為什么呢?我個人小小地分析了一下,可能是小的時候閱讀的內容大部分來自于課本,而課本需要一字一句慢慢斟酌揣摩作者的要表達的中心思想,首先對閱讀的理解就出現了失誤——閱讀就是要一個字一個字地讀。仔細觀察你就會發現,生活中并不乏閱讀時少讀一個字就渾身難受的人。
那么,當這些人想要改變自身閱讀速度的話應該怎么做呢?
001
改變自己對閱讀錯誤的理解。
不要困在閱讀理解的桎梏中。很多書并不是非要你一字一句從頭讀到尾的,沒人會在你看完一本書后還會問你:書中使用了哪些修辭手法?作者想表達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你只需要享受書的內容,享受閱讀的樂趣就好。
至于提高讀書速度的方法,如果我說是看多了就好了不曉得會不會被罵廢話。在這里時候說一個我看過的鍛煉閱讀速度的方法吧。
一開始將一行文字分成四份,每次看一行的四分之一。等到能夠適應這個閱讀速度后,再嘗試將一行文字分成兩份,每次看一行的二分之一。這樣不斷地練習,閱讀速度就會慢慢提升。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計時。
比如,記錄下自己按正常速度閱讀20頁或者50頁書的速度,下次在讀同樣頁數的時候盡量比上次用的時間少,這樣慢慢縮短閱讀時間,對閱讀速度的提升也是很好的鍛煉。
其實我個人看書也有一個誤區,很多書很快就看完了,但是再去回想的時候,只有一個大概的印象,細節部分可以說是一問三不知。這樣的情況多了之后,總會覺得這樣看完就忘真的好么?是不是自己的閱讀模式出現了差錯呢?
然而今天的晨讀內容告訴我并不是,它告訴我,流水式閱讀所倡導的正是如此:讀書不在于“復制”100%的原文,而是在于“邂逅1%”的收獲。
所以,讀書不要抱有太多的目的性,讀書本身就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
002
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在沒有讀書習慣的時候,可以進行短時間的固定閱讀,從而養成閱讀的習慣。
比如,早晨提前十幾分鐘到達單位,泡杯茶,打開音樂,坐在辦公桌前面進行十分鐘的閱讀。時而久之,你就會養成正式上班前必須要看書的習慣了,并且不看書就會覺得少了點什么。
這就是一個逐漸養成閱讀習慣,并將讀書逐漸融入日常生活的過程。你會發現,到最后,讀書已經成了一件順其自然的事情。
另外,還要挑選正確的書。如果你不懂如何將書進行分類,可以采用《快速閱讀術》這本書中的分類方法去辨別什么是“可以快速閱讀的書”。
“可以快速閱讀的書”里,貫穿全書的線索較少,相對獨立的章節較多,從任何地方開始閱讀都能有所收獲。適合“流水式閱讀法”。(剽悍晨讀里推薦的很多書都是這一類。)
還要注意,閱讀過程不能拖得太長。
曾經有本本該兩三天就讀完的小說,我斷斷續續讀了一個月才讀完,讀到后來都不記得之前的劇情了,不得不回頭再大致地看一遍,相當于之前閱讀所花的時間全都浪費掉了。還不如在最初幾天多花點時間讀完,不至于浪費這么多寶貴的時間。
003
記錄與輸出。
相信很多閱讀愛好者都會有個專門的小本子,用來摘抄書中的好詞好句。正如我當年不曉得用詩詞文章段落填滿了多少小本子,筆芯也不知用掉了多少。這是個很好的習慣,可以構建自己的資源庫。
在《快速閱讀術》這本書中也提到了一個“呼吸式閱讀法”,是指,就像人不可能只吸氣不呼氣一樣,閱讀不能只讀書不動筆。作者印南敦史為我們提供了三個一行:
001 一行采集,摘取最具魅力的片段。
002 一行精華,采擷最精彩的一行。
003 一行評論,品味最重要的段落。
這不僅僅是重點輸入的過程,也是一個簡單輸出的過程。現在提倡的一個觀念就是:輸入倒逼輸出。
在摘抄自己最喜歡的句子的時候,順手寫下一行評論,定期回顧,了解自身進步程度,不僅能給自己滿足感,也能夠培養一個輸入同時輸出的習慣。
不管你之前讀書速度有多慢,讀書時間有多短,在了解到上文內容之后,都能用其中的方法鍛煉出快速閱讀的能力。
堅持閱讀并不難,還不趕快行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