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永遠(yuǎn)是人們生活中一個永恒的話題,真正的美食給予人不單單是味蕾上的感受,更帶給人一種心靈上對感情的滿足,當(dāng)我們再次品嘗到那個熟悉的味道,為你做這道菜的人的所有回憶撲面而來,不禁淚流滿面,才是美食真正的升華。
今天小二就說說幾個關(guān)于吃的故事,可能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美食的味道大概就是媽媽的味道,而小二就不同了,小二的媽媽不會做飯……小二對美食最深的記憶是外婆的荷葉煨肉。煨肉、煨蛋、煨紅薯什么的城里的小伙伴可能感受不到了,畢竟這是鄉(xiāng)下才有的特權(quán)——柴火灶。小二小時候是在外婆家長大的,小時候因為挑食不吃肉,外婆急得不得了,試著很多方法做肉都不吃,最后想了一個辦法就是荷葉煨肉,以至于后來不挑食二十年來,每次去外婆家,為了給我做荷葉煨肉,外婆都要特意去燒柴火為我做荷葉煨肉,還把我當(dāng)作當(dāng)年那個不吃肉的孩子。
荷葉煨肉顧名思義,當(dāng)然要有荷葉和肉了,荷葉當(dāng)然是新鮮的最佳,為了保證沒有荷葉的季節(jié)也能做這道菜,外婆每年荷葉都會特意去在村頭的池塘摘荷葉洗凈曬干,以備不時之需。稱二兩豬肉,洗凈剁碎,外婆有時候會放一些剩飯進(jìn)去,她跟我說這樣吃才不會膩,偶爾也會放一些枸杞桂圓什么的,加入鹽一起剁碎,越碎越好,每次聽到均勻的菜刀聲我就知道又有肉吃了。剁好的餡用洗凈的荷葉四平八穩(wěn)的包起來,為了不被燒壞,外婆還會在荷葉外面包一層濕透的紙,然后就可以放入火堆了。火堆的火炭火不能太大,容易燒焦,當(dāng)然也不能太小,不然就不會熟啦。煨肉最難的還是火候時間的控制,早了沒熟,晚了就會燒焦太硬了就不好吃了。成功的荷葉煨肉,剝開外面稍微燒焦的紙,露出的荷葉是沒有燒焦痕跡的,再打開里面的肉,肉的醇香伴著荷葉的清香撲鼻而來,夾一點細(xì)細(xì)咀嚼,鮮嫩的肉質(zhì)配合米飯的香黏恰到好處,記憶中熟悉的味道一下子涌現(xiàn)出來。記得小二高中時特意為ex做過一次,下午帶到學(xué)校給她,第二天早上她帶著開心和一點埋怨跟我說,味道特別好,寢室的同學(xué)都搶著吃,自己都沒吃什么。而我知道,冷掉的荷葉煨肉味道會大打折扣的。
現(xiàn)在偶爾回家,也會賴著要外婆做荷葉煨肉,不過大部分都是自己動手了。生命中如果有一個心甘情愿為你做這道這么麻煩的東西的人,該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對我來說,荷葉就著肉的清香就是外婆的味道,就算在長大以后吃過無數(shù)道菜與飯店,也在記憶中揮之不去的味道。
最初看到這個話題,還是偶然看到作家柏邦妮一次美食話題,下面有500多個網(wǎng)友關(guān)于愛與美食的小故事,這些故事也陪伴我度過在高考前的兩個月迷茫的夜晚,今天分享給你們,希望你們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