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處應有趙雷的《成都》)
杜甫老爺子談情說愛是有詩為證的:
《琴臺》唐·杜甫
茂陵多病后,尚愛卓文君。
酒肆人間世,琴臺日暮云。
野花留寶靨,蔓草見羅裙。
歸鳳求凰意,寥寥不復聞。
背景知識: 詩中第二句卓文君就是廣為流傳的司馬相如與卓文君愛情故事的女主。司馬相如是西漢有名的辭賦家,音樂家。早年家貧,并不得志,父母雙亡后寄住在好友縣令王吉家里。卓文君,是漢代臨邛(今之邛崍)大富豪卓王孫的掌上明珠,白富美一枚。卓文君當時僅十七歲,書上形容文君的美貌:“眉色遠望如山,臉際常若芙蓉,皮膚柔滑如脂”,更兼她善琴,貫通棋、畫,文采亦非凡。本來已許配給某一皇孫,不料那皇孫短命,未待成婚便匆匆辭世,所以當時文君算是在家守寡。 卓王孫與王吉多有往來。時值年少孤貧的漢代大才子、辭賦家司馬相如,從成都前來拜訪時任臨邛縣令的同窗好友王吉。王縣令在宴請相如時,亦請了卓王孫座陪。后來卓王孫為附庸風雅,巴結縣令,請司馬相如來家做客。席間,免不了要作賦奏樂。司馬相如得知卓王孫之女文君美貌非凡,更兼文采,于是奏了一首《鳳求凰》。卓文君也久慕司馬相如之才,遂躲在簾后偷聽,琴中之求偶之意如何聽不出。兩個人互相愛慕。但受到了卓王孫的強烈阻撓,沒辦法,兩人只好私奔。生活窘迫,文君就把自已的頭飾當了,在成都玉林路盡頭開了一家酒吧,卓文君親自當壚賣酒,消息傳到其父耳中,卓王孫為顧忌情面,也只好將新婿、愛女接回臨邛。但他們仍安于清貧,自謀生計,在街市上開了一個酒肆,偶爾就在琴臺彈奏一曲,閑看云卷云舒,小日子過得羨煞旁人。
詩詞大意:杜甫來到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生活過的地方,回憶起他們的愛情故事,并腦補野花留下了卓文君的美貌、蔓草是卓文君穿裙擺的畫面,不禁感概如今像這種神仙眷侶的愛情再也沒有了。
是不是感覺看到了假杜甫?那個沉郁頓挫、憂國憂民的畫風去哪兒了啊~? 不過坦白講,這樣的杜甫更man,更有魅力。畢竟,杜甫再忙,也要談點風花雪月,整個人才是真實的,可愛的。
注釋:
琴臺:漢司馬相如撫琴挑逗卓文君的地方,地在成都城外浣花溪畔。
茂陵:司馬相如病退后,居茂陵,這里代指司馬相如。多?。核抉R相如有消渴病,即糖尿病。
卓文君:漢才女,與司馬相如相愛。
酒肆(sì):賣酒店鋪。
寶靨(yè):婦女頰上所涂的妝飾物,又唐時婦女多貼花細于面,謂之靨飾。這里指笑容、笑臉。
鳳凰: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百鳥之王。雄為鳳,雌為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