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昨天二刷電影《羅生門》,配合著書中的分析,多少看出點門道,自己學著分析一下。日本電影有著不同于西方電影的整體特點,題材上偏重于自然主題;視聽語言上偏重于遠距離攝影和靜止的畫面構圖,典型的日本導演便是小津安二郎。而黑澤明影片的特點,卻往往體現為對傳統的反抗與依從的并存。
? ? ? ? 一、對話
? ? ? ? 影片中的對話很精彩,而且很關鍵,如果稍不注意,便很難掌握影片后面的故事與人物的關鍵。通過每個人的表述,說話的語氣和語調可以感受到當事人對此事件的態度,每個人都試圖美化自己,把自己裝扮成無辜的受害者,成為道德的化身。例如,多囊丸在敘述時,真砂向多囊丸求助殺了丈夫部分,鏡頭從真砂的方向以仰視的角度拍多囊丸,顯示出多囊丸故意把自己樹立成高大的形象。
? ? ? ? 另外,影片對話部分黑澤明導演少用正反切的鏡頭,多采用關系鏡頭,常把同一場景中的幾個人用單個鏡頭來表現,既交代了人物間的位置關系,戲劇沖突,又通過人物的位置調度,縱深上拓展了空間,在鏡頭中清楚的區分出主次之分。從三個人的假口供共同說明了一個問題,即人都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形象才編織謊言,因為每個人都認為自我形象最值得珍惜。然而影片最終要提出的問題卻并非止于此,而是通過這樣自私偽善的事件,探討人究竟應不應該對人保持信心。
? ? ? 二、視聽語言
? ? ? ?1、景別
? ? ? ? 電影中用了大量的面部特寫,每一次面部特寫的使用都寓意深刻,依據充分。對不同人的面部特寫來表現此人對事件所表現出來的內心想法。影片中空鏡頭的特寫絕不是毫無意義的表現,黑澤明導演將事件的過程,人物的內心和環境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叢林中若隱若現的陽光,插入土里的匕首,瓢潑的大雨都可以反映出每個人的內心活動。例如,打雜的下人強迫要求樵夫講述看到的事件全程,打雜的下人如此近距離的挨著樵夫,鏡頭特寫了樵夫的眼睛在左右轉,表現出樵夫準備講述全過程時要準備有所隱瞞。兩個人的臉部充斥整個畫面,給觀眾一種極強的壓迫感,不由使觀眾也開始懷疑作為旁觀者的樵夫述說的是否真實。
? ? ? ?2、構圖
? ? ? ? 影片在構圖上有一個顯著特點就是給人以窒息感,這也是黑澤明導演的一貫風格。色調是灰暗的,有意避開亮的背景。攝距上常常以近距離鏡頭人為縮小空間,讓人物在近距離鏡頭做出大的內心情緒波動,即便是遠距離鏡頭,也常利用廊柱等物形成對人物的擠壓感。
? ? ? ? 影片開頭便把三人置于羅生門的中間,表現出門的一邊代表善良、正義和誠實,另一邊則代表邪惡、背叛和謊言,腳行僧代表善良一邊,打雜的下人代表邪惡一邊,而片中主角樵夫則站在中間搖擺不定。從時間劃分,影片采用循環結構,影片開始便是三人,結尾又回到三人上來;從空間劃分,影片采用套層結構,一個故事空間中包含了另一個故事空間,即所謂的戲中戲結構。
? ? ? ?《羅生門》的場景設置極簡單,除了河灘、公堂、山林之外,就是一個任何時代、任何地點都可能有的古城門遺址——羅生門。在這樣概念化的背景下對人本身的透視無疑就可能被推到最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