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有說,“讀書報告寫芥川龍之介的短篇真是作死”。看來,我今天算是“找死”的節奏了,因為我聊的就是小說《羅生門》,而且還有電影《羅生門》。
芥川龍之介的小說《羅生門》,里面收集了他早期的十幾篇短篇小說,故事其中的玄機,我以為一次能讀懂七八分的,已是高手了。
看完小說,我不免自問。
懂么?
不太懂。
好象,又懂了些什么。
對了!就是這感覺,似懂非懂!象吸食了大麻一樣,上癮。
于是又把電影《羅生門》翻出來看,不想放過任何的蛛絲馬跡。就像追星粉一樣,總想關注明星的點點滴滴,哪怕是一個哈欠,一個噴嚏。
電影《羅生門》,拍攝于1950年,比我們太多的人年齡都大,黑白的版本,導演:黑澤明。電影是根據芥川龍之介的兩篇短篇小說而改編成。電影的羅生門=小說羅生門+竹林中。雖然,我是先看小說,再看電影,但我還是確定,是黑澤明導演的電影《羅生門》幫我打開了看芥川龍之介小說的鑰匙,帶我進入了一個迷幻的世界,為我打開了一個思路,指導我們如何去讀芥川龍之介。注意,這里我不敢說我讀懂!事實也是如此。
如果說看小說只是一知半解,那電影《羅生門》不同,它表現的更直白、淺顯,呈現的真相更直接,而且有畫面感,讓人恍然大悟,卻又回味無窮。
日本文壇評價芥川龍之介是“鬼才”;
評價黑澤明則是電影大師,《羅生門》是其驚世偉作。
鬼才和驚世,這兩個詞的運用,總是有其特別和突兀的地方。我想,如果只是用一般地正向思維,似乎,很難讀懂芥川龍之介。他的小說,就像披了神秘面紗的少女,不揭開層層的面紗,就無法看到其“真容”。更像一局棋,低段位選手大概只能看到眼前,只是表象,真正開殺起來,便是難以抵擋;而高段位的選手則能看到千里之外,數個回合。最佳落子和最佳應對,風云變幻之中,一招一式,一抵一擋,都了如指掌,成竹在胸。
而《羅生門》的水確實太深,能探得幾分,看各人的造化和領悟力。電影里,大概誰也逃不開推理找尋真兇的過程。在我眼里,這個過程,更應該當一道數學題來解,找到其共同的象限,抽絲剝繭,大概就能理出故事的梗概,還原本來的故事。以下僅提供故事梗概。
樵夫的供詞:看見尸體,報案。描述中一刀,刀子正好插中胸口,有打斗的痕跡。沒看見兇器。
僧人的供詞:正午看見那對夫妻,女的帶面紗坐桃花馬上,男的牽馬,身上有長刀和二十來支弓箭。
巡捕的所見:發現“多襄丸”時,正在地上呻吟,身邊有桃花馬,也有長刀和十七支弓箭,是這一帶貪戀美色的大盜。(這一切正是死者的物什)
多襄丸的供詞:承認男的是自己殺的,沒殺女的。貪戀美色,起色心,原本只想掠得美色,并沒想殺人。以某地自己藏有寶物為名,哄騙男的——武士(死者),利欲熏心,上當受騙,被捆綁小樹林,再騙來女的(真砂),開始女的撥出短刀反抗,后來當著武士(她丈夫)的面,強暴了女的,本想逃走,被女的要求,因為,她當兩個男人的面愛辱,讓兩個人決斗,兩個男人只能活一個,她會跟那個活著的,于是兩個男人決斗了二十三個回合,他終于殺了武士,然后發現女的不見了。
其實,細心的人會發現,這里其實是矛盾的,強盜如果真的非常有實力,大概不會用哄騙的辦法,帶武士到小樹林,再陷害,而且被捕快發現的時候,自己卻正在地上呻吟,所以事實是,并非他自己說的如此英勇。
真砂供詞:被糟蹋之后,看到的是丈夫譏諷的嘲笑,和不恥的目光。然后自己暈了過去,再醒來發現不見強盜,自己決意和丈夫一同赴死,自己拿匕首殺了丈夫,再次暈過去,再醒來卻沒有勇氣死了。
小說里用兩次暈了過去,其實是事主不愿意的回憶,選擇性的逃避,其實,事實就是自己做了不恥的事情。
武士亡魂的供詞(借女巫之口):強盜糟蹋了我妻子之后,卻百般寬慰妻子,花言巧語哄妻子,妻子有認真的聽,當她被強盜欲拉走的時候,突然指著自己,要強盜殺了自己的丈夫,強盜聽了愕然,問武士如何處置這女的,女的趁兩個說話之際,逃跑了。于是,強盜割了捆綁的繩子,自己也逃了,武士是自殺的。后來,有人撥了自己胸口的刀,就死了。沒有打斗。
小說里還有死者岳母,也就是女子母親的供詞,那段供詞只不過是交待人物,對整個案件推理沒有任何作用,所以電影《羅生門》里沒提到。
關于兇手是誰的問題,網上有高手有透徹的分析,比本來的小說篇幅還要長(后附),關鍵點就是,不關乎自己利益的情況下,說出的基本都是真話,涉及到自己利益的情況下,說出的話就會扭曲變形。
強盜的利益:在被捕情況下,因為身系種宗案件,人頭遲早會懸在樹上示眾的。知道無非是一死,不如樹立自己的英雄善斗和真男人的勇士形象。其實,這與捕快看到他時的場景是違背的。所以,他的話肯定有假。
武士的利益:已死的情況下,而妻子被人當著面被強暴,其實不恥妻子的行為,而自己的妻子卻挑撥強盜與自己決斗,甚至是清楚真相的情況下,如果道出自己的軟弱,還有一個惡毒的妻子,只會惹來世人的恥笑,還不如給自己塑造一個悲壯犧牲英勇的武士形象,所以,也只好說自己是自殺,供出了假供詞。
武士的妻子:當著自己丈夫的面被強暴這是一事實,如今已大白于天下,在那個年代環境下,最大的利益怕也只能是保全名節了,所以也給自己塑造一個貞潔烈女的形象。而兩次的暈過去,只能證明她在隱藏什么。
電影之所以比小說更容易讓人看懂,其中加了一個乞丐的角色,在談論的過程中,道出了其中的一些真相,比如樵夫為貪利而撥走的那把短刀,還有樵夫對乞丐最后說出的那個真相(這段小說里是沒有的,需要分析):強盜同武士有打斗,而且并不是象強盜說的那樣,有多么的英勇,甚至有點害怕軟弱。而且最開始,強盜是真的喜歡上了女的,正在求那個女的做自己的妻子。這才導致讓女的真的有心跟強盜,然后又為了挽回顏面,要求殺了自己的丈夫。而當強盜發現這個女的這么狠毒以后,想要帶回女的心已沒有了,讓女的陷入了兩難的境地,于是,女人極力挑起兩個男人的決斗,主要是不甘心,一個是強暴自己的強盜,一個是親眼見自己被凌辱的丈夫,兩個男人都要放棄自己,讓觀眾更加清楚明晰地看出證據所指。其實,誰也不能確定真正的兇手,只是分析有所指。
樵夫,其實是整個過程(至少是后半程)的見證人。卻因為一把價值不菲的短刀,只能讓真相永遠地埋藏,不敢說真話。這也是作者的高明之處,留下千古之迷,讓人去猜。
電影貫穿的是羅生門的場景,小說里人們為了生存,無所不為,無所不盡其極,極盡灰暗。而電影去掉了老人撥尸體上頭發的環節,以樵夫領養小嬰兒的一點善舉,挽回人性的一點溫暖之光,給人以希望,如果只按原小說,大概整個電影就太灰暗了。
時至今日,大師創造的羅生門已成了一個專有名詞,專指一種現象。象中國人創造成語一樣,非常了不起。讀芥川的小說就是這樣,不知不覺就會掉入他設的圈套,比如《魔鬼與煙草》里,不管那個牛商與魔鬼的賭局結果怎樣,牛商都是陷入一個慘敗的境地。贏了,可以保全自己的肉體與靈魂,卻讓整個地區的人被煙草吞噬其肉體與靈魂,輸了,卻只輸掉牛商本人的肉體與靈魂。可謂,贏是更大地輸,輸其實是更大的贏,這樣的設置,大概,也只有大師芥川能夠做到。我們讀介川的小說,都喜歡那個似解題的過程,答案似乎只蒙著一層面紗,呼之欲出,卻又千呼萬喚不出來,這份糾結,讓人難以釋懷。也許,這才是讀羅生門的最大樂趣。
后附網上高手的兇手的解晰:
為了更好的描述邏輯性,我將各人的描述分段,用字母表述一下。
強盜角度
敘述脈絡:a見到武士妻起色心。b誘騙武士。c在武士面前占有其妻。d其妻表明只能和一個人(意指決斗)e強盜主動割斷捆綁武士的繩索光明決斗。
f大戰23回,最后用長刀殺死武士。g女人逃跑,占有其馬與兵器等(短刀丟失遺忘)
狀態:外人看來殺人動機最大并有物證;強盜名聲已遠揚,不管是不是自己殺的,人頭肯定保不住。
此狀態下的利益:求生已不可能,但希望死的像個厲害的強盜(武功方面和玩女人方面)
武士妻角度
敘述脈絡:abc與強盜描述一致。d強盜得手之后離開,女人無助哭泣。e武士眼神冷酷無情,充滿輕蔑。
f拿起短刀要求武士殺自己,結果拿著刀昏過去,醒來武士已死,短刀插在武士胸口。g逃走,強盜被抓后也去自首
狀態:強盜歸案,被強奸事實不可隱瞞
此狀態下的利益:名節保全問題
武士角度
敘述脈絡:abc與強盜描述一致。d強盜得手之后,妻子狠毒的要求強盜殺武士。e強盜反將女人踩在腳下,問武士如何處置
f女人逃走,強盜松綁了武士。g用短刀自殺身亡,死后有人拿走短刀
狀態:以武士身份死亡
此狀態下的利益:面子氣節最為重要
樵夫角度
敘述脈絡:abc不知。d強盜得手之后,要求女人跟他,女人要求男人用手里的刀來解決,遂拿起短刀給武士松了綁。這里有必要要提一下為什么這個女人要這么做,
可能1是她要給武士一個雪恥的機會;可能2是只留下一個男人保全自己的名節。請大家留意這個細節,對推理將有重大影響!
e武士其實懦弱,強盜也不愿殺人,女人挑撥引起決斗。f兩個膽小的人打斗非常狼狽。g最后強盜僥幸拿長刀殺死武士,女人逃走,短刀下落不明。
狀態:現場第一發現人
此狀態下的利益:不希望自己與案件有任何瓜葛
通過各人利益關聯性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與個人利益均無關的abc可視為事實。
<2>強盜、武士妻、武士三人在各自敘述的def均涉及到自己的利益,且各人在這個部分敘述均不相同,可推斷這三人的敘述為謊言,可將與自身利益毫不相干的樵夫的敘述視為事實。
<3>又上面兩個推論可以斷定三人的abc加上樵夫的def沒有懸念,剩下樵夫關鍵的G點,就是真相了
下面我就完整的把整個脈絡敘述一下,人物的心理也一并展開,這就是我想還原真相的真正意圖,到底各人在做事情中腦海里是想著什么的!
武士牽著馬,馬上坐著自己的嬌妻,走在樹林中。輕風拂過,碰巧讓一個路邊休息的強盜看到了嬌妻的美貌,強盜徹底被那個美貌征服了,于是決定奪取她。這里我不想描述成強盜只是貪念
一時之快,后面有詳解。遂強盜以擁有大量廉價刀劍鏡子為名,將武士騙到一個松樹林并趁其不備捆綁了武士。然后回到武士妻那里把武士妻帶到武士面前。這里我想解釋一下,這個強盜
當時已經有了盤算,要徹底占有這個女人并要求那個女人做他老婆,如果他只是發泄一下,便沒有必要要帶到武士面前做。當這武士面做的動機就是,強烈刺激武士和武士妻,讓他們倆對
互相徹底斷了念頭,武士肯定要拋棄這個女人,好完全占有這個女人(這個想法在當時的貞節觀和操守觀上是成立的,放到現在的社會估計是不行的了)。完事后正如樵夫所說,強盜認為
女人和武士已經斷念,不斷勸說女人跟隨他,這時候女人在悲痛中想了一個辦法,想要慫恿強盜心底的大男子觀,讓他們倆決斗,給自己丈夫一個雪恥的機會。她回答強盜的時候說:不可能,
除非你們兩個之間有一個人活。隨后拿起掉在地上的短刀割斷了武士的繩子。強盜為什么不阻止?那時因為強盜真的太想一直擁有這個女人了,如果不戰斗肯定得不到這個女人。本來一切都
是按照女人的計劃進行,可以女人萬萬沒有想到的是自己的丈夫竟然是那么的軟弱無能,我當時看到這里真覺得那個武士不是人,不管當時的社會觀是怎么樣,你甚至可以拋棄這個女人,
但是你面對當著面強暴自己妻子的強盜卻不雪恥的行為實在是讓人鄙視,并且還惡毒到說這個女人現在還不如我的一匹馬,你想拿走就拿走好了。這個女人此時的心情我想你也能體會到了,
無比的憤怒,無比的絕望,被強盜強奸可能還沒有被一個想保護的親人的背叛、唾棄來的更悲憤。強盜此時的想法是覺得不錯,不用生死拚斗就可以到這個女人那豈不是賺了。所以他也
順水推舟了。這時女人心理充滿了復仇,她很強盜,更恨她的丈夫,她絕不允許兩個男人就這樣相安無事了,所以她皆盡所能挑撥兩人,辱罵他們倆膽小,不像男人,用激將法開始了兩個
男人的決斗。兩個人武功并不怎么樣,這也是兩人一開始并不想打的原因,當雙方的武器均丟失的情況下,剩下的也只能赤手空拳的打斗了。這時候強盜一個翻身將武士壓在身下,武士也
拼命的用雙手抵抗,就在雙方僵持不下的情況下,女人出手了,這一刀不是刺向強盜而是懷著仇恨把短刀刺向武士的胸膛……在場所有的人都驚呆了!強盜驚呆于女人的兇狠(強盜在衙門描述的時候反復提到這個
女人兇猛的樣子),武士驚呆于女人的惡毒(借女巫之口反復提到女人的惡毒),樵夫在羅生門下反復說不明白、很恐怖,除了三人都說謊以外還有一層估計就是指這個女人的行為了。
強盜驚呆了,估計他當時的臉上煞白,等武士停止了掙扎強盜的手還保持那個姿勢,所以如果你還記得片頭死者手的姿勢的話應該可以在這里找到原因。這樣的女人沒人敢娶吧,我想強盜也是這么認為的,
找這樣的女人做老婆對強盜來說已經失去吸引力了,于是強盜離開了,當然沒忘記拿走武士和自己的刀,騎了武士的馬揚長而去。女人哭了,然后丟了魂似的離開了。樵夫這才出來看個究竟,
本也想馬上報官,但無意瞥到價值不菲的短刀的時候,私欲占據了他的心靈……
故事談到這里并不是結束,而是開始,是說謊的開始,每個人的謊言都夾雜著他們復雜的感情,每個人的謊言都是精心編造的,卻又反過來不斷證實上面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