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那是2002年的9月,我被父母轉學到離家較遠的縣城初中,從此便過上了漂泊在外的求學生涯。
我情商發育似乎比一般人晚,很多東西都是處于懵懂的狀態,小時候看過很多電影,你讓我說出其中一部在講什么,我絕對會啞口無言。
而那時,風靡全國的偶像劇《薰衣草》正放的如火如荼,女主角梁以薰心臟病發作時,故作堅強的模樣真是我見猶憐啊,不知不覺,所有的女生似乎都迷上了這種故作嬌弱的舉止,如果哪位女生恰好心臟不好,那真是上帝的垂簾!
我很“幸運”的患有心率過速,可我并不覺得那是多么榮耀的事,幾百米小跑下來,上氣不接下氣,連運動會都沒法替班級爭光,而我的寢室,又好死不死的被安排到頂樓。每次打完水,我拎著兩個重重的暖水瓶,望著聳入云霄的樓梯,都欲哭無淚。
可是我不能哭,因為我得了“紅眼病。”
那可不是嫉妒別人紅了眼睛的紅眼病。
2002年,“紅眼病”從南到北大范圍爆發,學校里所有人都像兔子一樣頂著火紅的眼睛,一個個都是“火眼金睛的孫悟空”,一個星期都不見好轉。
第一次離家,獨自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想哭沒法哭,那種感覺像極了被人拋棄的孤兒。
可我又不是獨立的女孩,一個人吃飯,想都不敢想!
后來被寢室的人一起拉到食堂,排在了長長的隊尾。
在食堂打過飯的人都知道排隊等待的煎熬,一邊不停的張望,一邊擔心自己喜歡吃的菜品被前面的同學打完。
唯獨我。我的煎熬是,快點打到飯,躲在不起眼的角落,以最快的速度,結束吃飯這么個令人難堪的例行公事。
離窗口越近,我就越緊張。我開始左顧右盼,天啊!
那個和我一同轉學過來的男生,居然就在我右手邊的窗口排隊!
其實,六班轉學過來的人不止我們兩,可我就莫名其妙的記住了他,為什么是他呢?我到現在也百思不得其解,就勉強給自己一個理由吧,白色T恤,藍色牛仔褲,喜歡打籃球,臉上有著淡淡的憂郁。
可是年少無知的我,認為一切的美好,都不能與人間煙火有關系,一旦涉及到吃飯睡覺上廁所,頃刻間就會轟然倒塌。
所以我別過頭去,不看,也不聽。
“喂,要什么!”一聲呵斥把我的頭從窗外強行拉到滿眼的人間煙火。
我顫抖的伸出手,故作鎮定的指了指三個菜。
“這兩個是葷菜,你2.5的飯票只能打一個葷菜,再換一個素菜吧!”大叔吆喝著,引來不小的圍觀。
天啦嚕,讓我去死算了!當時的我,根本沒敢往右看,只是說了句“隨便”,便接過飯盒,逃也似的離開窗口。
那是我打過的,最驚心動魄的飯!
為此,我糾結了很久,每每從人多的地方經過,都會想著別人萬一認出我是那天在食堂出糗的小丫頭怎么辦,可是啊,有一句話說得好,“在別人的世界里,你永遠不是主角。”誰會記得你是哪根蔥?
我的轉學生涯就這樣,以一種最不美好的方式開始了。
而懵懂的我,突然間開竅了,我咧著嘴,露出從小被嘲諷到大的小牙縫,甩起長鞭策馬奔騰,朝著我的未來一路馳騁而去。
求學之路一開始非常順利,因為,我是一個學霸,一個理工類近滿分,文史類不過二十的奇葩學霸,而這一切,都拜我那位一根經的醫生老爸所賜。
有人說,有意識的忽視是假裝不屑,無意識的忘記才是最牛逼的打臉。從初中起,和他一起逛書店,除了語數外三門亙古不變的輔導書外,就屬初二加的物理,和初三加的化學了。政史地?什么鬼?
好在,初二排名,政史不納入總分,我的名次,在轉學后的第一次考試就躋身全班第3,全校25,一舉成名。
可惜啊,從此以后,江郎才盡,那是我再也無法超越的傳奇。
為什么呢,很簡單,那個同我一起轉學的男生,耗費我一年暗戀,一年明戀,三年徹底忘記的初戀,把我一心向學的心思,悄然轉走了。
他叫呂小龍,是六班“五條龍”之一。
張龍圣,張圣龍,胡世龍,范玉龍,呂小龍。
張龍圣和張圣龍一個哥哥一個弟弟,是這里唯一一對雙胞胎,都說雙胞胎性格一般截然相反,果不其然,哥哥龍圣,陽光開朗。弟弟圣龍就沉默很多,不,是冷漠,他與班長一起,從來不跟班上的女生說任何一句話,卻唯獨對外班的一個女孩情有獨鐘,她叫張佳佳,后來我高中的同桌,可惜佳佳名花有主,直接給婉拒了。
胡世龍就可愛多啦,頑皮的像只袋鼠,又仗義的像個俠客,只要六班有人被欺負了,他一定奮不顧身挺身而出。可惜,他是所有女生的“大眾哥哥”,卻沒有收獲任何女生奮不顧身的喜歡,可能受《薰衣草》影響,女生都偏愛那種性格內向,看起來神神秘秘的男生吧。
范玉龍,是個名副其實的暖男,一鳴朝思暮想的男神。他不像胡世龍熱情似火,卻有著最和煦最溫暖的微笑,能讓每個人,在最低落的時候,心中蕩起最舒適的漣漪。
呂小龍,哈哈,終于說到他了!怎么形容他呢?害羞,笑起來有兩個很深的酒窩,柔軟的頭發垂散在額前,陽光斜斜照下來,美的如同漫畫中的小王子。他的聲音,有點像王力宏,著重到每一個詞的發音,他的歌聲,是最動聽的天籟。
青春期的我們,是想要展翅高飛的鳥兒,無奈父母緊緊攥著手中的線,拼了命的控制著我們的方向,因此我們才會橫沖直撞,才會想要逃離,這些,都是大人們口中的“叛逆”。
可是啊,我們就是這么的樂此不疲!
這讓人無語的自以為是,是大人們口中的幼稚,卻是我們心中的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