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財務分析工作如此重要,但做好公司財務分析并非易事。多數公司財務分析報告或讀來枯燥無味、或沒有分析結論、或分析主觀臆斷等,普遍缺乏深度,使用價值低。
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與財務分析的六個誤區有關。
財務分析六個誤區
一、為分析而分析,與財務分析需求脫節
部分財務分析工作者缺乏與分析報告需求者的充分溝通,沒有真正領會分析的真正用途,拿到財務數據就急于進行分析。這樣的財務分析,僅僅為分析而分析,分析報告的類型、分析范圍和分析重點的選擇基本靠主觀臆斷,與分析的需求基本脫節,分析報告的使用者也難以從中獲得真正有用的信息。
二、就財務論財務,與公司經營管理脫離
部分財務分析工作者進行財務分析時,往往難以跳出財務固有的思維慣性,拿著一堆財務數據進行比較和分析,對公司的重大經營決策、重要業務情況等缺乏了解,從而使財務分析僅僅停留在財務領域,不能真正從公司經營管理的角度出發來分析具體財務問題和財務數據。
三、就報表論報表,表外事項關注度不高
部分財務分析工作者僅僅停留在財務報表層次,主要就3張會計報表展開分析,而置公司經營環境、土地價值、對外擔保情況、或有事項等重要表外事項的分析于不顧。
這樣的財務分析,由于分析基礎受限,容易忽視那些報表華麗的公司存在的潛在風險和問題,也難以挖掘那些業績難看的公司的潛在價值,得出的分析結論也常常給人以誤導。
四、就數據論數據,真正的歸納、提煉少
部分財務分析的數據描述篇幅很多,數據分析的力度很小,或者缺乏數據之間的對比分析、因果分析,或者未把各項財務數據和財務指標串聯起來分析,或者沒有把觀點歸納和提煉出來,從而不能挖掘財務數據背后的經濟實質、形成恰當的分析結論。這樣的財務分析,沒有經濟語言支撐,只能算是一種簡單的統計。
五、綜合分析過于“綜合”,掩藏了公司真相
部分財務分析特別是綜合性財務分析,僅僅圍繞綜合數據展開,沒有按照不同的業務板塊或公司級次層層展開分析,容易隱藏公司的真實情況。
對多元化發展模式下的公司集團財務分析尤其如此,不同的業務或公司,或好或壞,或增或減,如果只看整體、不看結構,就過于籠統,得到的結論往往趨于“中性”、“平淡”,看不出公司的具體情況,特別是容易掩蓋一些非正常的狀況。
六、對歷史數據分析多,對未來展望少
公司財務分析的目的不僅僅在于通過積累的歷史財務數據,了解公司的過去和現狀,更重要的是通過對公司發展趨勢的分析,洞察未來、預測公司今后的發展態勢。但是,很多財務分析恰恰忽略了這一點,對過去和現在的狀況分析較多,對未來的預測和展望很少,從而大大降低了財務分析的“導航器”作用。
財務分析的七大禁忌
一、忌面面俱到,泛泛而談
財務分析重在揭露問題,查找原因,提出建議。所以分析內容應當突出當期財務情況的重點,抓住問題的本質,找出影響當期指標變動的主要因素,重點剖析變化較大指標的主、客觀原因。這樣才能客觀、正確,評價、分析企業的當期財務情況,預測企業發展走勢,針對性的提出整改建議和措施。
那種面面俱到,胡子眉毛一把抓的做法勢必是“盲人騎瞎馬”,寫出的財務分析要么是應筆墨不痛不癢;要么是羅列現象不知所云的流水帳;充其量也只能是浮光掠影似的情況簡介,這樣文牘似的財務分析對企業挖潛堵漏,完善管理沒有絲毫價值。
二、忌千篇一律,文章格式化
每一個時期的財務分析無論是形式和內容都應有自己的特色。內容上的突出重點、有的放矢,形式上的靈活、新穎、多樣,是財務分析具有強大生命力的首要條件。形式呆板,千篇一律,甚至抽換上期指標數據搞“填空題”似的八股文章,是財務分析之大忌。
財務分析本來就專業性強,形式上的呆板、內容上的千篇一律,其可讀性必然弱化,久而久之財務分析勢必變成可有可無的東西。要煥發財務分析的生機和活力,充分發揮其為領導決策當好參謀的職能,我們對財務分析無論是內容和形式都要來一番刻意求新、求實。從標題上就不能只拘泥于“×××單位××季(月)財務分析”這單一的格式,可靈活的采用一些濃縮對偶句對當期財務狀況進行概括作為主標題,也可引用一些貼切的古詩來表述,使主題精練,一目了然。
在表述手法上,可采用條文式敘述,也可穿插表格說明;可三段式(概況、分析、建議),也可邊分析、邊建議、邊整改;分析既可縱向對比,也可橫向比較??傊攧辗治霾粦心嘤谝粋€模式搞“萬馬齊喑”。
三、忌數字堆砌羅列,沒有活情況說明
要分析指標變化,難免沒有數字的對比,但若僅停留于羅列指標的增減變化,局限于會計報表的數字對比,就數字論數字,擺不出具體情況,談不清影響差異的原因,這樣的財務分析只能是財務指標變動說明書或者說是財務指標檢查表的翻版。
這種空洞無物,枯燥死板的“分析”肯定不會受歡迎。只有把“死數據”與“活情況”充分結合,做到指標增減有“數據”,說明分析有“情況”,彼此相互印證、補充,財務分析才有說服力、可信度,邏輯性才強,可操作性才大。
四、忌淺嘗輒止,停留于表面現象
我們知道,往往表面良好的指標后面隱藏著個別嚴重的缺點、漏洞和隱患,或若干難能可貴的某些優點被某些缺點所沖淡。
這就要求我們既不要被表面現象所迷惑,又不要就事論事;而要善于深入調查研究,善于捕捉事物發展變化偶然中的必然,抱著客觀的姿態,克服“先入為主”的思想,通過占有大量的詳細資料反復推敲、印證,來一番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加工、分析,才會得出對企業財務狀況客觀、公正的評價。
如,僅指標的對比口徑上,就要深入調查核實,換算其計價、標準、時間、構成、內容等是否具有可比性。沒有可比性的指標之間的對比,只能扭屈事物的本來面目,令人誤入歧途。
五、忌報喜不報憂
真實、準確、客觀是財務分析的生命。要診斷、觀察企業經濟運行狀況,維護企業機體健康運行,就應敢于揭短,敢于曝光,才不會貽誤“病情”,才能“對癥下藥”。成績不講跑不了,問題不講不得了。
所以財務分析既要肯定成績,又要揭露企業中存在的問題;既要探尋影響當期財務情況變化的客觀因素,更要側重找出影響當期財務情況變化的主觀原因。實事求是,客觀全面的分析,才能有的放矢的揚長避短,興利除弊,努力為企業的挖潛睹漏,開源節流服好務。
六、忌上報不及時
財務分析是企業領導了解企業財務狀況,同時也是企業財務人員參與企業管理,提出合理化建議的最有效途徑,其指導性的價值就在于其時效性。企業經濟信息瞬息萬變,時過境遷的財務分析對企業改善經營管理的作用將大打折扣。財務分析的上報應與會計報表上報同步,并形成制度化。
七、忌專業味太濃
財務分析主要是服務于企業內部經濟管理的改善,經濟運行質量的提高,為領導當參謀,讓群眾明家底的手段。所以財務分析應盡量淡化專業味,少用專業術語,多用大眾詞匯,力戒矯揉造作、莫測高深;做到直接了當、簡明扼要、通俗易懂。
巴菲特財務報表分析法
現在這個社會,女人愛八卦,男人也愛八卦。巴菲特也愛八卦,不過他八卦的不是花邊新聞,而是分析財務報表。具體來說,巴菲特運用八種方法分析公司財務報表!
1. 垂直分析
確定財務報表結構占比最大的重要項目
垂直分析,又稱為縱向分析,實質上是結構分析。
第一步,首先計算確定財務報表中各項目占總額的比重或百分比。
第二步,通過各項目的占比,分析其在企業經營中的重要性。一般項目占比越大,其重要程度越高,對公司總體的影響程度越大。
第三步,將分析期各項目的比重與前期同項目比重對比,研究各項目的比重變動情況,對變動較大的重要項目進一步分析。經過垂直分析法處理后的會計報表通常稱為同度量報表、總體結構報表、共同比報表。以利潤表為例,巴菲特非常關注銷售毛利率、銷售費用率、銷售稅前利潤率、銷售凈利率,這實質上就是對利潤表進行垂直分析。
2. 水平分析
分析財務報表年度變化最大的重要項目
水平分析法,又稱橫向比法,是將財務報表各項目報告期的數據與上一期的數據進行對比,分析企業財務數據變動情況。水平分析進行的對比,一般不是只對比一兩個項目,而是把財務報表報告期的所有項目與上一期進行全面的綜合的對比分析,揭示各方面存在的問題,為進一步全面深入分析企業財務狀況打下了基礎,所以水平分析法是會計分析的基本方法。
這種本期與上期的對比分析,既要包括增減變動的絕對值,又要包括增減變動比率的相對值,才可以防止得出片面的結論。每年巴菲特致股東的信第一句就是說伯克希爾公司每股凈資產比上一年度增長的百分比。
3. 趨勢分析
分析財務報表長期變化最大的重要項目
趨勢分析,是一種長期分析,計算一個或多個項目隨后連續多個報告期數據與基期比較的定基指數,或者與上一期比較的環比指數,形成一個指數時間序列,以此分析這個報表項目歷史長期變動趨勢,并作為預測未來長期發展趨勢的依據之一。
趨勢分析法既可用于對會計報表的整體分析,即研究一定時期報表各項目的變動趨勢,也可以只是對某些主要財務指標的發展趨勢進行分析。
巴菲特是長期投資,他特別重視公司凈資產、盈利、銷售收入的長期趨勢分析。他每年致股東的信第一頁就是一張表,列示從1965年以來伯克希爾公司每年每股凈資產增長率、標準普爾500指標年增長率以及二者的差異。
4. 比率分析
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財務分析方法
比率分析,就是將兩個財務報表數據相除得出的相對比率,分析兩個項目之間的關聯關系。比率分析是最基本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財務分析方法。財務比率一般分為四類:盈利能力比率,營運能力比率,償債能力比率,增長能力比率。2006年國務院國資委頒布的國有企業綜合績效評價指標體系也是把財務績效定量評價指標分成這四類。
從巴菲特過去40多年致股東的信來看,巴菲特這四類比率中最關注的是:凈資產收益率、總資產周轉率、資產負債率、銷售收入和利潤增長率。財務比率分析的最大作用是,使不同規模的企業財務數據所傳遞的財務信息可以按照統一的標準進行橫向對照比較。財務比率的常用標準有三種:歷史標準、經驗標準、行業標準。巴菲特經常會和歷史水平進行比較。
5. 因素分析
分析最重要的驅動因素
因素替代法又稱連環替代法,用來計算幾個相互聯系的驅動因素對綜合財務指標的影響程度的大小。
比如,銷售收入取決于銷量和單價兩個因素,企業提價,往往會導致銷量下降,我們可以用因素分析來測算價格上升和銷量下降對收入的影響程度。巴菲特2007年這樣分析,1972年他收購喜詩糖果時,年銷量為1600萬磅。2007年增長到3200萬磅,35年只增長了1倍。年增長率僅為2%.但銷售收入卻從1972年的0.3億增長到2007年的3.83億美元,35年增長了13倍。銷量增長1倍,收入增長13倍,最主要的驅動因素是持續漲價。
6. 綜合分析
多項重要指標結合進行綜合分析
企業本身是一個綜合性的整體,企業的各項財務活動、各張財務報表、各個財務項目、各個財務分析指標是相互聯系的,只是單獨分析一項或一類財務指標,就會像盲人摸象一樣陷入片面理解的誤區。
因此我們把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多個重要財務指標結合在一起,從企業經營系統的整體角度來進行綜合分析,對整個企業做出系統的全面的評價。目前使用比較廣泛的有杜邦財務分析體系、沃爾評分法、帕利普財務分析體系。
最重要最常用的是杜邦財務體系:凈資產收益率=銷售凈利率×資產周轉率×權益乘數,這三個比率分別代表公司的銷售盈利能力、營運能力、償債能力,還可以根據其驅動因素進一步細分。
7. 對比分析
和最主要的競爭對手進行對比分析
和那些進行廣泛分散投資的機構不同,巴菲特高度集中投資于少數超級明星公司,前10大重倉股占組合超過80%.這些超級明星公司各項重要財務指標都遠遠超過行業平均水平。在長期穩定發展的行業中,那些偉大的超級明星企業也往往都有一個與其實力相比難分高下的對手。
比如軟飲料行業中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快餐行業中的麥當勞(微博)與肯德基(微博),飛機制造行業中的波音與空客。兩個超級明星企業旗鼓相當,幾乎壟斷了行業的大部分市場,這就形成了典型的雙寡頭壟斷格局。因此把超級明星公司與其競爭對手進行對比分析是最合適的方法。
8. 前景分析
預測未來長期業績是財務分析最終目標
巴菲特進行財務報表分析的目的不是分析所有公司,而是尋找極少數超級明星:"我們始終在尋找那些業務清晰易懂、業績持續優異、由能力非凡并且為股東著想的管理層來經營的大公司。
這種目標公司并不能充分保證我們投資盈利:我們不僅要在合理的價格上買入,而且我們買入的公司的未來業績還要與我們的預測相符。但是這種投資方法——尋找超級明星——給我們提供了走向真正成功的唯一機會"。對企業未來發展前景進行財務預測是財務報表分析的最終目標。巴菲特說得非常明確:"我關注的是公司未來20年甚至30年的盈利能力。"
時代華商商學院陸老師將在財務總監班講授《中小企業財務管理中的問題及對策》課程,陸老師將通過財務部定位、資金管理、資產與負債等多方面一一闡述,幫助中小企業的財務人員解決日常財務管理中遇到的問題。想了解更多可在評論區留言!